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读完后对庙会的社会功能有更清晰的认识,“娱神”即“娱人”,庙会既是神的游戏亦是人的狂欢,于是人们借此形塑公共空间,为社区日常生活提供交往与娱乐的渠径。而在迎神赛会中展演出的“狂欢精神”,虽常具挑战社会规范的破坏性,但在迷信的表皮下亦隐藏着理性的目的,因此作者认为它更像一个社会控制的安全阀:一方面是百姓日常单调生活、辛苦劳作的调节器,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礼教束缚下人们被压抑心理的调节器。如此则不难理解民国的反迷信运动中诸多示禁而未禁的事例,政府亦清楚传统仪式给予心灵慰藉、凝聚社区认同的功效,只要不妨碍公共治安,迷信之于科学,也并非如同现代化宣言那般时刻紧张对立。
很多与历史学的存续息息相关的问题,赵老师二十多年前就已经看得明明白白了,今天居然还是有人转不过弯来。这不是观念和路径之争,而是纯粹的思想僵化,心胸狭隘
好看。(原初与反规范)
蛮有趣的,读完意犹未尽
首先还是感慨于老师对社会史方法和华北地区多年来的持续关注……比起近年的作品可能有一点浅,不过还是很有启发性的。和本科笔记对读。
读了第一部分,非常好。
原以为是专门探讨明清的庙会与民间社会,真正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本论文集。可能是因为这些论文多成型于90年代,现在看这些文章就感觉多少有些老套了。例如但凡谈到庙会,就必定要说它的功能,也是无语...再如文化景观,似乎就是罗列几种典型并予以分类,缺少对它的形成过程和民间互动进行分析。真正有趣的文章不多,明清妇女和太阳生日可谓是亮点,颇有一种探案解密之感。附录部分探讨了社会史,可以让人明白它与历史社会学的区别。总体来看本书更多是一种史料呈现吧,更适合于民俗学者和民间文化研究者
微信读书 2023.11.12-2024.6.13
撒花🌸
题有点大,没想到是论文集。选题蛮有意思的,虽然作者说了做田野但是感觉还是在搞文献,大概是最开始搞社会史的缘故。材料文献筛选处理没做好,滥用,效果太差。 概论比个案写得好,关于娱神和娱人、理性和非理性的分析好玩。个案里妇女研究的视角有些他者,想在父权压迫之外强调妇女心态史研究但是没弄好,宗教-社会-妇女这个题大有文章可做。
几个个案非常动人,真‧历史人类学
文献、史料与评论都严谨而有想象力,虽然作为论文集不免有些重复但也瑕不掩瑜。内容涉及寺庙、宗族、社区、民间信仰与庙会活动,繁杂而脉络清楚。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民间宗教文化的南北/城乡差异。“民俗”不是剩余,它是新视角;“社会”不是附属,它就是关系本身。
偏向历史学
两年前翻开,一种社会史特有的无聊气息扑面而来,这两天想起来又拿出来读完了剩下的部分。本书是早期文章结集,导其先声,今天看来还遗留下来不少问题。
论文集。还行。
个案部分不错。
《狂欢与日常》收录了赵世瑜教授关于民间文化与基层社会历史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出色的学术论著。
明清社会史不可绕开的作品,好看、有意思的论文集
上社会文化史的课所读。很多观点都值得借鉴与学习。新史学的概念问题在世纪初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实践与个案研究。山西作为田野材料相对较多的北方地域仍有大量可待发掘的魅力之处。可惜了,明清跟俺无缘。
景观与民间信仰、景观与民间文化。
> 狂欢与日常
11 有用 纯熙 2020-03-18 15:36:51
读完后对庙会的社会功能有更清晰的认识,“娱神”即“娱人”,庙会既是神的游戏亦是人的狂欢,于是人们借此形塑公共空间,为社区日常生活提供交往与娱乐的渠径。而在迎神赛会中展演出的“狂欢精神”,虽常具挑战社会规范的破坏性,但在迷信的表皮下亦隐藏着理性的目的,因此作者认为它更像一个社会控制的安全阀:一方面是百姓日常单调生活、辛苦劳作的调节器,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礼教束缚下人们被压抑心理的调节器。如此则不难理解民国的反迷信运动中诸多示禁而未禁的事例,政府亦清楚传统仪式给予心灵慰藉、凝聚社区认同的功效,只要不妨碍公共治安,迷信之于科学,也并非如同现代化宣言那般时刻紧张对立。
8 有用 流惜子 2020-03-18 20:25:45
很多与历史学的存续息息相关的问题,赵老师二十多年前就已经看得明明白白了,今天居然还是有人转不过弯来。这不是观念和路径之争,而是纯粹的思想僵化,心胸狭隘
3 有用 周公度 2018-05-15 21:49:27
好看。(原初与反规范)
2 有用 antares 2022-10-16 11:03:36 美国
蛮有趣的,读完意犹未尽
3 有用 豆友3334518 2018-04-10 21:59:25
首先还是感慨于老师对社会史方法和华北地区多年来的持续关注……比起近年的作品可能有一点浅,不过还是很有启发性的。和本科笔记对读。
1 有用 璐璐的阳台🌰 2024-03-09 12:59:39 云南
读了第一部分,非常好。
2 有用 苏拉维西 2022-05-04 10:25:17
原以为是专门探讨明清的庙会与民间社会,真正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本论文集。可能是因为这些论文多成型于90年代,现在看这些文章就感觉多少有些老套了。例如但凡谈到庙会,就必定要说它的功能,也是无语...再如文化景观,似乎就是罗列几种典型并予以分类,缺少对它的形成过程和民间互动进行分析。真正有趣的文章不多,明清妇女和太阳生日可谓是亮点,颇有一种探案解密之感。附录部分探讨了社会史,可以让人明白它与历史社会学的区别。总体来看本书更多是一种史料呈现吧,更适合于民俗学者和民间文化研究者
1 有用 伍德斯托克 2024-06-13 10:32:37 上海
微信读书 2023.11.12-2024.6.13
1 有用 戒魃 2024-04-11 13:45:39 湖北
撒花🌸
1 有用 狗在思考 2020-12-06 20:13:27
题有点大,没想到是论文集。选题蛮有意思的,虽然作者说了做田野但是感觉还是在搞文献,大概是最开始搞社会史的缘故。材料文献筛选处理没做好,滥用,效果太差。 概论比个案写得好,关于娱神和娱人、理性和非理性的分析好玩。个案里妇女研究的视角有些他者,想在父权压迫之外强调妇女心态史研究但是没弄好,宗教-社会-妇女这个题大有文章可做。
1 有用 特洛布里恩岛民 2019-12-02 06:09:11
几个个案非常动人,真‧历史人类学
0 有用 寻川 2022-02-10 17:58:23
文献、史料与评论都严谨而有想象力,虽然作为论文集不免有些重复但也瑕不掩瑜。内容涉及寺庙、宗族、社区、民间信仰与庙会活动,繁杂而脉络清楚。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民间宗教文化的南北/城乡差异。“民俗”不是剩余,它是新视角;“社会”不是附属,它就是关系本身。
0 有用 夏花 2022-02-01 17:34:32
偏向历史学
0 有用 free farm 2022-01-30 14:46:49
两年前翻开,一种社会史特有的无聊气息扑面而来,这两天想起来又拿出来读完了剩下的部分。本书是早期文章结集,导其先声,今天看来还遗留下来不少问题。
0 有用 Bobby boy 2021-12-22 00:57:15
论文集。还行。
0 有用 多肉 2021-11-01 19:27:42
个案部分不错。
0 有用 momo 2021-11-12 20:57:38
《狂欢与日常》收录了赵世瑜教授关于民间文化与基层社会历史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出色的学术论著。
0 有用 CYOU🦋 2021-11-27 12:34:52
明清社会史不可绕开的作品,好看、有意思的论文集
0 有用 田村卡夫卡 2021-11-22 20:13:49
上社会文化史的课所读。很多观点都值得借鉴与学习。新史学的概念问题在世纪初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实践与个案研究。山西作为田野材料相对较多的北方地域仍有大量可待发掘的魅力之处。可惜了,明清跟俺无缘。
0 有用 囿山 2021-12-02 15:53:35
景观与民间信仰、景观与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