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深圳第一部大型风物主题丛书,再现都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貌。
张一兵,黑龙江革命博物馆馆员,中华书局编辑,深圳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馆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会员,广东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专业领域:历史文献学、博物馆学、文物研究与保护(古代建筑、古代家具、古代书画)。主要著作:《深圳古代简史》《深圳炮楼调查与研究》《深圳东北地区围屋建筑研究》《深圳炮楼探秘》等。
图文并茂,对深圳的老建筑有全面的介绍。
深圳的民间历史证物
插画排版不错,确实深圳比起广州,可记录,可溯源的地方太少了。这两年肉眼看到的萧条,可能会留下来,也可能会离开,偶然路过光明图书馆,真的好几年没去过图书馆了,借了几本关于深圳历史及发展的书,认真的了解下这个城市吧。来了都3年了,时间过的可真快!
这本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是一本非常不错、并且少见的介绍深圳历史建筑的书,其中也介绍了南头育婴堂。我读这本书之后受到启发,亲自去了许多书上介绍的历史建筑。
粗略读读了解下深圳历史。围合式居住建筑“村围”,明白了一些带“围”地点的名字的涵义。本地财主建的看家护院的炮楼,许多建筑里面的历史信息最有存在感的就是文革时期留下的。古人住的房子感觉屋内都不会有阳光,墙就是灰土色不粉刷的,和书里的同年代的西洋建筑反差很大。想起小时候的家里也是这种灰色平方,比毛坯房还要坑洼,扣一块渣下来能看到里面的粗糙的红砖,屋外的厨房只有个人头那么大的窗户,不摁开接线进去的灯泡里... 粗略读读了解下深圳历史。围合式居住建筑“村围”,明白了一些带“围”地点的名字的涵义。本地财主建的看家护院的炮楼,许多建筑里面的历史信息最有存在感的就是文革时期留下的。古人住的房子感觉屋内都不会有阳光,墙就是灰土色不粉刷的,和书里的同年代的西洋建筑反差很大。想起小时候的家里也是这种灰色平方,比毛坯房还要坑洼,扣一块渣下来能看到里面的粗糙的红砖,屋外的厨房只有个人头那么大的窗户,不摁开接线进去的灯泡里面就是漆黑一片,有点怀念 (展开)
> 2人在读
> 10人读过
> 34人想读
订阅关于深圳风物志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湾的海风月亮 2020-05-06 11:26:44
图文并茂,对深圳的老建筑有全面的介绍。
0 有用 蛋酒 2021-11-19 09:27:00
深圳的民间历史证物
0 有用 船头尺 2022-10-26 21:33:49 广东
插画排版不错,确实深圳比起广州,可记录,可溯源的地方太少了。这两年肉眼看到的萧条,可能会留下来,也可能会离开,偶然路过光明图书馆,真的好几年没去过图书馆了,借了几本关于深圳历史及发展的书,认真的了解下这个城市吧。来了都3年了,时间过的可真快!
0 有用 无畏 2023-11-25 17:40:42 广东
这本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是一本非常不错、并且少见的介绍深圳历史建筑的书,其中也介绍了南头育婴堂。我读这本书之后受到启发,亲自去了许多书上介绍的历史建筑。
0 有用 CrisMES 2021-08-07 19:57:47
粗略读读了解下深圳历史。围合式居住建筑“村围”,明白了一些带“围”地点的名字的涵义。本地财主建的看家护院的炮楼,许多建筑里面的历史信息最有存在感的就是文革时期留下的。古人住的房子感觉屋内都不会有阳光,墙就是灰土色不粉刷的,和书里的同年代的西洋建筑反差很大。想起小时候的家里也是这种灰色平方,比毛坯房还要坑洼,扣一块渣下来能看到里面的粗糙的红砖,屋外的厨房只有个人头那么大的窗户,不摁开接线进去的灯泡里... 粗略读读了解下深圳历史。围合式居住建筑“村围”,明白了一些带“围”地点的名字的涵义。本地财主建的看家护院的炮楼,许多建筑里面的历史信息最有存在感的就是文革时期留下的。古人住的房子感觉屋内都不会有阳光,墙就是灰土色不粉刷的,和书里的同年代的西洋建筑反差很大。想起小时候的家里也是这种灰色平方,比毛坯房还要坑洼,扣一块渣下来能看到里面的粗糙的红砖,屋外的厨房只有个人头那么大的窗户,不摁开接线进去的灯泡里面就是漆黑一片,有点怀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