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短评

热门 最新
  • 1541 BlueJophy 2018-02-15 11:27:53

    这本书教大家如何把有限的精神能量投在自己的目标上,而不是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恐惧感、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上.....

  • 649 Cong 2017-11-12 04:38:45

    幸福是人生目标的副产品。真正的幸福是,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状态(心流),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

  • 549 孑孓了一 2017-11-22 09:08:45

    能把心流总结出来确实很厉害,但后面的章节写的有点松散。不过瑕不掩瑜,好的书只要能在某个刹那能给到读者启迪就已经很棒了。

  • 304 恶鸟 2017-11-23 08:55:46

    作为第一个创造这个概念的人,对心流产生的情况和可能各种领域的表现,还是梳理比较全面,表述也比较清晰,但深度不及《箭术与禅心》与《心之道》,但总的都是一种焦虑:逃不出心为外物所获,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

  • 355 放养猫。 2019-10-03 16:29:09

    长达101页的序言对读者的耐心真是巨大的消磨,然后发现后面的内容并不如序言中所描述的那么神奇。

  • 175 中年少女糕圆圆 2020-02-26 14:44:47

    六篇序,占到全书体量的15%。鸡汤书籍的一大特点:一篇文章能说明白的事,车轱辘话要来回说好几个章节。

  • 133 acorn 2018-03-15 10:37:20

    奇怪,这样的书怎么得分这么高。

  • 90 東寫西讀 2018-02-10 22:37:44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提出了三个关键词:一是幸福;二是最优体验,他称之为心流,三是精神熵。人类与动物最大差别在于神经系统过于发达,但感知更多是苦恼,无知无畏,反之多知多畏,多知多忧。意识系统需要秩序,其无序时人们会焦虑,无论生理欲望满足与否,都与意识系统的秩序较少关联。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事情完成之后人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构筑内心的秩序就是一种好的生存状态(well being) 心流只是一种方法,它背后强大逻辑是,你要通过锻炼控制自己的意识,去获取真正的幸福。人生要的不仅是最后终点结果,而是每时每刻点滴成长的过程,成长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的手段,而成长本身,就是我们的目的。

  • 89 pansin 2018-07-14 08:08:39

    这是中科院课程中老师推荐最多的书之一,一直没有看,首先看到郑也夫先生的序,颇为惊艳,激起极大的兴趣,读完发现,本书的精华大多体现在几篇序中,米哈伊学生清华大学教授的序写的非常中肯,虽有修饰,道出实情。

  • 75 ynp 2018-01-18 00:33:20

    什么是幸福?作者的答案符合我的世界观:得到更多,想要更多,欲壑难填,而内心和谐和控制宇宙的能力本来就并不等同。幸福不是获得,也不是暂时的愉悦,社会塑造(商家让你消费)和基因设置的奖励机制(美食、性爱等快感)只会让你成为各种欲望和信息干扰的无头苍蝇,注意力被琐碎分散,内心随时心猿意马,想着结果或者计算得失,总之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再其实高能力做低挑战就会无聊,低能力做高挑战就会焦虑,幸福感的本质在于掌控自己的意识、驾驭注意力,抓住最重要的目标(刺猬理论、以始为终),放弃关注消耗精神能量的干扰,有意识做稍高于能力的挑战,只有这样目标清晰、反馈及时、能力挑战匹配,我们才会进入积极的心理体验(心流):心无旁骛投入到某项活动,将自身智力能力精力发挥极致去完成挑战,心神合一,这才是我们的终极幸福。

  • 59 经典关系 2018-01-25 14:46:05

    从来没见过那本书有这么多的推荐序言,不过说实话写的都很不错,尤其是郑也夫老师的

  • 63 已注销 2018-08-07 18:14:52

    这些年花了很长的时间还有精力和金钱去寻找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事,什么是自己擅长的事,什么是自己做起来会心动的事。走了很多弯路,浪掷了好几年的时光,可这些都不是浪费,反而是找到了心流所在,更是明白了自己是谁,想要成为谁,也笃定的明白了自己的珍贵和价值,那是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改变的对自我的评价和认可。

  • 48 啾啾啾 2018-07-03 22:04:00

    3.5分,以前读这种书肯定会觉得收获更大打五分,现在经历多了发现大家的观点都差不多。从有自我意识开始,人生的意义就一直是我探寻的主题,人生阶段中时不时地会迷茫,也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极乐状态,这种极乐大概就是米哈尔说的心流吧,沉迷于做事无法自拔,觉得只要人生中有感兴趣的事,可以心无旁贷地做就特别幸福,也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对物质也不会有什么要求。然而跳出来没有一个更大的方向和目标就很难受。人生本也确实没有什么意义,还是看自己怎么诠释。尽情投入当下吧,不念过去,不惑将来。一到三章讲心流概念,四到九章讲如何在生活的各方面发现乐趣,举例牵强,最后一章抛出问题,人生的意义还是要自己找。

  • 87 卧寅 2019-02-11 16:37:23

    这种假大空的书能获得这么高的分数,让我还是颇感意外。心流本身是一种状态,一种在目标明确、有反馈且能全心投入时的一种状态,仅此而已。作者的意图在我看来,是希望无限制的扩大“心流”的适用范围,达到“万事皆可心流”的目的,从而获得所谓的幸福感。但,幸福感跟心流的关系有多大,是要打问号的。强行关联,最为致命。

  • 57 冻融不稳定 2018-11-15 17:50:58

    哈哈有毒。如果说读书与健身是减压的最好方式,那它的原理是不是转移注意力以此达到短暂避世的目的

  • 37 阿宝 2018-02-21 23:16:05

    I know what flow is, yet I am still clueless about how to achieve it and control it.

  • 18 chester 2017-11-18 19:58:22

    #名家大课第二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通过专注来找到内心的秩序,从而暂停精神熵,找到心流的体现。果然,体育运动是最佳的体会方式!跑马拉松的朋友都懂的呀。第十七次全马,就是心流惹的呀[偷笑]

  • 26 被迫改名 2018-01-23 23:38:35

    从认识论与方法方面,与此前所读之《大事件·哲学导论》,叔本华《人生智慧录》,以及《刻意练习》,《深度工作》等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建立积极的心理体验机制,自控力,专注力,复杂有质量的思维能力……人生要过得有趣且有智慧之美。总之,这本书我读完了。

  • 21 疼酱 2018-04-24 17:23:54

    精神熵的说法有很有趣,有时追求安全和乐趣的就是控制感嘛。早前跟人聊天时就谈到,真正感觉很爽,其实是专注的时间,但现在能让人全心专注的事儿太少了,运动是一件,发呆是一件…

  • 19 叶知舟 2017-11-30 16:14:47

    看这书之前,看了几本经典积极心理学的书籍,里面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本书中“心流”概念,也做了一些详细的介绍和剖析。但看到新出版的原著后,对心流的理解更深了,心流可以来自生活都各个方面,由内获取或者由外获取。其实想想追求心流状态很像佛教里的一个流派--追求正念,都是想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获得幸福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