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民族国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讲述“历史”和“敌人”的故事了。出于自尊心,每一个民族国家都会声称自己的历史非常古老,印度这种本就家底丰厚的自然不例外。但是这个故事会遇到另一个故事,英国殖民者为了塑造自身的合法性,一直强调的是印度历史悠久且亘古不变,而英国则是不断“进步”的,由此英国就有领导和改造印度的合理性。过于强调自身悠久的历史,就会和殖民者的故事撞个满怀,除非还能论证,没有外来者,印度自身也能发展出现代文明。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谁是敌人”,国大党的故事里,甘地和尼赫鲁抗英爱国,领导了印度的独立运动,国家是建立在各族群的反英同盟之上。那宪法规定了22种官方语言,克什米尔有它的特殊地位,这种拼盘政治就不足为奇。但在新崛起的右翼政党的故事里,印度教的印度是主体,它的近代屈辱始于伊斯兰的入侵
主要看了前五章莫卧儿帝国和英国殖民统治的部分。
夫妇两人合写一部印度史 好浪漫
两位作者都是研究英属印度史的专家,自然本书在英属印度和印度独立前期着墨甚多,也写的最为出彩。由于是简明通史之作,对于历史叙事要求较高,重于政治形体的演进,对细节问题的原因结果过程分析自然较少,以叙事逻辑加以串联,难以做到十分严谨。至于当代印度史要想论述的精彩,需具有较深的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修养,作者对这一时段的描述就只能说是蜻蜓点水了。
被视为是不可避免的进展的概念包含了经济发展和民主确立在内的现代主义模型。 而被称作碎片的东西,却同样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智识公民的形成。
各种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动机、需求。
翻译扣一星。
concise
帮助我串联起来非常多我对世界的破碎认知,接下来准备继续读国际关系史。读这本书之前我所有待解决的问题都得到了回答。额外收获是原来印度和她这么相似,我对邻居们的认知堪称贫瘠。难得买了纸质书,有缘的话还会一读再读。
新年第一本。原来好多东西学完都忘了,重新过一遍,写得非常提纲挈领,说起来T. Metcalf那本imperial connections我毕业论文里没少引用hhh
对印度以及部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历史的简单勾勒,刻画了印度复杂的多种族宗教社会如何被英帝国盘剥的。印度的历史充分说明了,殖民者如何随意地建立标准(最开始的印度教好msl坏,游牧民族=犯罪部落,利用种姓进行统治),所谓现代化与平等进步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是作者偶尔观点惊奇,最后一转为新自由主义唱赞歌属实减分。
不知道是印度的错还是书的错 里面出现了太多漫长的 没有任何汉语含义的名词了。可读性很差
想起来之前读埃塞俄比亚史,很有意思的对比是旧帝国对侵入的现代性的反动,古老的所罗门王朝在抵挡了现代性后却反过来被在这一过程中自身孕育的民族主义所葬送,而同样古老的南亚次大陆则干脆向现代性举手投降。嘲笑印度或者非洲国家的人真值得警惕,倘若历史有所偏差,中国也可能同样和那些古老的王国一个下场,一小撮殖民者、士兵、商人和官僚确乎是能征服然后统治这些千年前的百足之虫的。
把鸦片战争的一部分起因和参与人员也介绍了 包括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个公司能称霸多个国家,也讲的很清楚,最后英女王出来救场子也是66
这本书讲的是莫卧儿时期开始至今的印度史,横跨了莫卧儿帝国时期、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印度独立、国大党执政、千禧之交的印度,其中本书大概花费了比较大的篇幅在讲印度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殖民统治,以及东印度公司是如何管理印度的,这段读起来非常有意思,算是填补了之前只看印度独立之后的历史的盲区,同时也对理解印度的政治、文化、宗教、社会有较大的帮助。这本书抛开了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观的那一套,在叙事上相对客观且全面,这是比较不错的。
把近代由英国殖民地到现代印度讲的比较详细,想了解印度近代史的可以看一下,不过有两个问题: 1.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对于英国殖民对印度的剥削和压迫,一语带过,点到即止。重点讲了英国殖民给印度带来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建设方面的好处。 2.对于独立后的印度,其实有点一塌糊涂,但作者仍然对印度十分欣赏和赞美,因为印度是民主的,自由的,即使印度的宗教冲突严重,经济困顿不前(感觉很讽刺)。 所以,这仍然是典型的西方本位的价值观叙史法,对于殖民的美化和减淡化,对于普世价值的政治正确。
阅读体验不是很好。 叙述而不是论述,内容不成体系缺乏条理; 外交方面几乎不提,不知道作者是不了解还是觉得不重要。
这个跟喜马拉雅讲书上安利的真的是同一本书吗?时间线混乱,东拉西扯,很难看明白,没有写明标志性事件。急需地理知识,和历史地图册。英式中文翻译腔见怪不怪。1962年中印友谊洗的一手好地。三星给排版装帧,和一些科普,诸如英迪拉不是圣雄甘地的亲戚。
剑桥系列的国别史,总体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是简明史,所以很多重要事件和地名、人物的解释都一笔带过,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看。翻译有些问题,感觉一是译者对于印度史的了解不足,二是中文水平不够。对于作者对印度当代史的看法,有一些不同意见。印度从来不是一个美欧标准的民主国家。建国后的头40年国大党一家独大,更接近当前的新加坡,是一种以尼赫鲁家族为核心的贵族威权统治。当前的印人党完全是一种“想象中”的多数人的暴政。另外,印度政府对媒体和司法的干预也远超美欧,所谓的公民社会力量相当薄弱。印度年轻人口众多,但作为一个尚未接受工业文明洗礼的农业社会,考虑到种姓制度、妇女地位、文盲率、对改革和外国资本的抵触、过度的劳工保护等等,当然还有弄虚作假和无处不在的腐败,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 剑桥现代印度史
0 有用 经济人读书会 2021-03-09 22:41:18
民族国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讲述“历史”和“敌人”的故事了。出于自尊心,每一个民族国家都会声称自己的历史非常古老,印度这种本就家底丰厚的自然不例外。但是这个故事会遇到另一个故事,英国殖民者为了塑造自身的合法性,一直强调的是印度历史悠久且亘古不变,而英国则是不断“进步”的,由此英国就有领导和改造印度的合理性。过于强调自身悠久的历史,就会和殖民者的故事撞个满怀,除非还能论证,没有外来者,印度自身也能发展出现代文明。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谁是敌人”,国大党的故事里,甘地和尼赫鲁抗英爱国,领导了印度的独立运动,国家是建立在各族群的反英同盟之上。那宪法规定了22种官方语言,克什米尔有它的特殊地位,这种拼盘政治就不足为奇。但在新崛起的右翼政党的故事里,印度教的印度是主体,它的近代屈辱始于伊斯兰的入侵
0 有用 羨漁 2020-11-14 00:37:01
主要看了前五章莫卧儿帝国和英国殖民统治的部分。
0 有用 伊娃的波娃哥哥 2020-06-23 15:11:34
夫妇两人合写一部印度史 好浪漫
0 有用 168 Hours 2021-01-24 19:53:00
两位作者都是研究英属印度史的专家,自然本书在英属印度和印度独立前期着墨甚多,也写的最为出彩。由于是简明通史之作,对于历史叙事要求较高,重于政治形体的演进,对细节问题的原因结果过程分析自然较少,以叙事逻辑加以串联,难以做到十分严谨。至于当代印度史要想论述的精彩,需具有较深的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修养,作者对这一时段的描述就只能说是蜻蜓点水了。
0 有用 Animus 2021-07-11 14:01:42
被视为是不可避免的进展的概念包含了经济发展和民主确立在内的现代主义模型。 而被称作碎片的东西,却同样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智识公民的形成。
0 有用 净口 2021-07-18 21:07:07
各种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动机、需求。
0 有用 苦芹 2021-09-29 22:26:11
翻译扣一星。
0 有用 蟥阿螞 2024-06-30 21:18:40 河北
concise
0 有用 木又寸 2024-12-14 19:03:16 上海
帮助我串联起来非常多我对世界的破碎认知,接下来准备继续读国际关系史。读这本书之前我所有待解决的问题都得到了回答。额外收获是原来印度和她这么相似,我对邻居们的认知堪称贫瘠。难得买了纸质书,有缘的话还会一读再读。
0 有用 refletdansleau 2025-01-06 11:21:24 山东
新年第一本。原来好多东西学完都忘了,重新过一遍,写得非常提纲挈领,说起来T. Metcalf那本imperial connections我毕业论文里没少引用hhh
0 有用 Uhu 2025-04-18 01:06:21 吉林
对印度以及部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历史的简单勾勒,刻画了印度复杂的多种族宗教社会如何被英帝国盘剥的。印度的历史充分说明了,殖民者如何随意地建立标准(最开始的印度教好msl坏,游牧民族=犯罪部落,利用种姓进行统治),所谓现代化与平等进步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是作者偶尔观点惊奇,最后一转为新自由主义唱赞歌属实减分。
0 有用 Zoe最可爱 2021-03-28 12:52:02
不知道是印度的错还是书的错 里面出现了太多漫长的 没有任何汉语含义的名词了。可读性很差
1 有用 方翌凌 2020-01-18 18:17:17
想起来之前读埃塞俄比亚史,很有意思的对比是旧帝国对侵入的现代性的反动,古老的所罗门王朝在抵挡了现代性后却反过来被在这一过程中自身孕育的民族主义所葬送,而同样古老的南亚次大陆则干脆向现代性举手投降。嘲笑印度或者非洲国家的人真值得警惕,倘若历史有所偏差,中国也可能同样和那些古老的王国一个下场,一小撮殖民者、士兵、商人和官僚确乎是能征服然后统治这些千年前的百足之虫的。
0 有用 1001roads 2021-07-17 10:42:16
把鸦片战争的一部分起因和参与人员也介绍了 包括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个公司能称霸多个国家,也讲的很清楚,最后英女王出来救场子也是66
0 有用 隔壁大熊 2020-06-21 15:48:38
这本书讲的是莫卧儿时期开始至今的印度史,横跨了莫卧儿帝国时期、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印度独立、国大党执政、千禧之交的印度,其中本书大概花费了比较大的篇幅在讲印度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殖民统治,以及东印度公司是如何管理印度的,这段读起来非常有意思,算是填补了之前只看印度独立之后的历史的盲区,同时也对理解印度的政治、文化、宗教、社会有较大的帮助。这本书抛开了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观的那一套,在叙事上相对客观且全面,这是比较不错的。
0 有用 无 2020-09-04 15:08:31
把近代由英国殖民地到现代印度讲的比较详细,想了解印度近代史的可以看一下,不过有两个问题: 1.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对于英国殖民对印度的剥削和压迫,一语带过,点到即止。重点讲了英国殖民给印度带来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建设方面的好处。 2.对于独立后的印度,其实有点一塌糊涂,但作者仍然对印度十分欣赏和赞美,因为印度是民主的,自由的,即使印度的宗教冲突严重,经济困顿不前(感觉很讽刺)。 所以,这仍然是典型的西方本位的价值观叙史法,对于殖民的美化和减淡化,对于普世价值的政治正确。
0 有用 豆友193161884 2021-07-21 17:36:11
阅读体验不是很好。 叙述而不是论述,内容不成体系缺乏条理; 外交方面几乎不提,不知道作者是不了解还是觉得不重要。
0 有用 明有人无可替代 2021-10-30 23:06:14
这个跟喜马拉雅讲书上安利的真的是同一本书吗?时间线混乱,东拉西扯,很难看明白,没有写明标志性事件。急需地理知识,和历史地图册。英式中文翻译腔见怪不怪。1962年中印友谊洗的一手好地。三星给排版装帧,和一些科普,诸如英迪拉不是圣雄甘地的亲戚。
0 有用 cxqdwd 2020-07-12 15:03:59
剑桥系列的国别史,总体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是简明史,所以很多重要事件和地名、人物的解释都一笔带过,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看。翻译有些问题,感觉一是译者对于印度史的了解不足,二是中文水平不够。对于作者对印度当代史的看法,有一些不同意见。印度从来不是一个美欧标准的民主国家。建国后的头40年国大党一家独大,更接近当前的新加坡,是一种以尼赫鲁家族为核心的贵族威权统治。当前的印人党完全是一种“想象中”的多数人的暴政。另外,印度政府对媒体和司法的干预也远超美欧,所谓的公民社会力量相当薄弱。印度年轻人口众多,但作为一个尚未接受工业文明洗礼的农业社会,考虑到种姓制度、妇女地位、文盲率、对改革和外国资本的抵触、过度的劳工保护等等,当然还有弄虚作假和无处不在的腐败,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0 有用 豆友78998751 2019-11-09 1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