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唯识论》的原文摘录

  • 习气者,本非法尔固具,唯是有生以后种种造作之余势,无间染净,无分新旧,辗转丛聚,成为一团势力。浮虚幻化,流转宛如,虽非实物而诸势互相依住,恒不散失。储能无尽,实侔造化之功;应机迅速,是通身物之感。故知习气虽属后起,而恒辗转相随,力用盛大。吾人生活内容,莫非习气。吾人日常宇宙,亦莫非习气。则谓习气即生命可也。 (查看原文)
    1赞 2013-11-05 22:13:42
    —— 引自第59页
  • 今此不宠习以混性,亦不贵性而贱习。虽人生限于习气,故所习不能有净而亡染,此为险陷可惧。然吾人果能反身而诚,则舍暗趣明,当下即是,本分原无亏损,染污终是客尘。坠退固不由人,战胜还凭自己,人生价值如是如是。使其生而无险陷,则所谓大雄无畏者,又何以成焉? (查看原文)
    1赞 2013-11-05 22:13:42
    —— 引自第59页
  • 无着 (查看原文)
    爛貓 2016-05-24 15:27:30
    —— 引自第358页
  • 新論轉變章末,敘述有宗唯識論,總其綱領而說以三:曰現界,一切現行,總稱現界。曰種界,一切種子,總稱種界。曰真如法界。法界猶云萬有之實體,真如即法界之名。 現行即識之別名。現者顯現義,行者遷流義。識從種子而生,不同種子潛伏未現故,說為顯現。識之生也,不暫住故,念念之間、前滅後生,復說遷流。 所言識者,義分廣狹。狹義則識以對境或物而得名,即能緣名識,所緣名境或物;廣義則識之一名實賅全宇宙而舉之。蓋一切境或物,皆攝屬於一切識,故一言乎識,便已包含境或物在內,非但為與境物對待之名而已。 (查看原文)
    豆友58906132 2016-12-01 22:37:50
    —— 引自第6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