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修行93rd,初读此书在大四毕业季,如鸭子听雷,被深深震撼的同时啥也没看懂,狠狠的下了点功夫查人名查别号,然后狠狠的在书后写到,待学问长时,重读雪耻,如今三年矣,长进还是有的,必须说比以前理解到位了,可以很顺畅的阅读了,但是还是跟不上节奏,只能苦笑低头,再说一次,待学问长时,重读雪耻
關於默存師讀書量之大,記憶之深,不得不服,於是就自然有吾國古籍數量的壓迫感,有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絕望感,有時不我待的危迫感,吾生前二十余年庸庸碌碌自不待言矣,而後之時日當不可盡付之東流也,謹以此為記
青睐“因悟而修,因修而悟”的沧浪路数,诗之性情是将学问融盐于水,而非生搬、卖弄学问。清诗部分,论浙派、桐城派、蒋士铨与“南雷家法”学山谷,十分精到;对神韵说不以为然,对渔洋诗几分肯定;对箨石诗的评价先轰炸之后发块糖;对袁子才不时揶揄其空枵叫嚣没学问。有说网络搜索让钱先生的学问缩水一半,纯属臆想之言。《谈艺录》的魅力正是在于“悟入”的材料排比,非靠博闻强记辅以大量的读书笔记不能完成。
陪伴了我小半年的睡前读物。非常感谢。
高估了自己的阅读速度,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才看完,这书实在需要逐字逐句去读啊。这书与其叫《谈艺录》,不如叫《历代诗词比较文学汇编》……按理说每个作者的文字背后都藏着被读者get到梗的良苦用心,可是能get到默存老这些梗的人,实在少之少矣,毕竟并非每个人的阅读量都能如他老人家那么汗牛充栋的,大多数人还是仅仅只能略窥门径,比如我……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我的一個微信群裡討論錢鐘書的作品時,某位小夥伴形容得很精妙,他說“錢鐘書讀過的中西著作實在太多,他寫書的時候就是東一錘子西一鋤頭的引經據典,如果恰好你也讀過這一段,你就默契地會心一笑,但是大多數時候只是望洋興歎”,4顆星
这是一本让人crazy的书籍,你读了感觉明白了,但是想想还是不明白; 古今,中西,时间空间,哲学,我认为钱钟书的大成之作就是这本书籍; 不能品读这本书籍的人,我觉得是没有文化的人。。。
论唐诗宋诗的差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所谓唐宋诗是指风格而言,“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一般的说法,师法尚高,“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但钱老比较竟陵与公安两派,“以作诗论,竟陵不如公安;公安取法乎中,尚得其下,竟陵取法乎上,并下不得。” 诗文之累,不由于谤而由于谀。诗文之累学者,不由于其劣处,而由于其佳处。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文贵曲,诗宜淡”,钱老引古人言证之。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诗到无人爱处工,俗人犹爱未为诗。直须作到无人爱,始是吾诗长进时。
读此书时需手边备置一本古汉语字典,生字、僻字屡见不鲜。作者才识敏锐而又辨析凌厉,可谓谈论古代诗文的精深之作。
没看完
考试周各种效率高。。。槐聚先生奠定了我对古典一生的热爱
走马观花般地看完了,感觉钱老有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展现其博学,料想此书中的引经据典仅是他腹中诗书的九牛一毛,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此书中的一些文章是作者二十二岁所作,真令人惭愧至极。
满眼的注引补丁中西内外文,看的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钱钟书如高超的剑客一般,流马飞蝶,飘渺无踪,凡人难跟,学人叹服,江浙文脉,可见些斑。
细读了二、十两节比喻论的内容,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从西文的引用来看,显然受到浪漫主义、谢林、狄尔泰和施莱尔马赫一脉的影响比较大,比较松散,文人色彩重一些,加上《管锥编》,这可能是现代人永远不会真正读懂读通,可以一直反复读下去的书。
囫囵吞枣
当年看只觉振聋发聩。今天突然想起“若木之明,崦嵫之景”一语,计日重读,补评
前几日说起谈艺录,这几天便重温了几个章节。锺书先生是我心中永远的大神,无人能超越
虽然并不喜欢你,但是不得不叹服
钱老,是我最推崇的大家。这本书,是在多少年前读的?15年?17年?当时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比较文学
> 谈艺录
197 有用 神威 2013-07-13 15:58:02
修行93rd,初读此书在大四毕业季,如鸭子听雷,被深深震撼的同时啥也没看懂,狠狠的下了点功夫查人名查别号,然后狠狠的在书后写到,待学问长时,重读雪耻,如今三年矣,长进还是有的,必须说比以前理解到位了,可以很顺畅的阅读了,但是还是跟不上节奏,只能苦笑低头,再说一次,待学问长时,重读雪耻
118 有用 檀 弓 2009-03-11 09:09:07
關於默存師讀書量之大,記憶之深,不得不服,於是就自然有吾國古籍數量的壓迫感,有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絕望感,有時不我待的危迫感,吾生前二十余年庸庸碌碌自不待言矣,而後之時日當不可盡付之東流也,謹以此為記
30 有用 倔执的旅人 2015-04-14 14:16:17
青睐“因悟而修,因修而悟”的沧浪路数,诗之性情是将学问融盐于水,而非生搬、卖弄学问。清诗部分,论浙派、桐城派、蒋士铨与“南雷家法”学山谷,十分精到;对神韵说不以为然,对渔洋诗几分肯定;对箨石诗的评价先轰炸之后发块糖;对袁子才不时揶揄其空枵叫嚣没学问。有说网络搜索让钱先生的学问缩水一半,纯属臆想之言。《谈艺录》的魅力正是在于“悟入”的材料排比,非靠博闻强记辅以大量的读书笔记不能完成。
16 有用 小红帽 2013-12-08 10:37:37
陪伴了我小半年的睡前读物。非常感谢。
20 有用 K.J 2017-03-30 22:47:59
高估了自己的阅读速度,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才看完,这书实在需要逐字逐句去读啊。这书与其叫《谈艺录》,不如叫《历代诗词比较文学汇编》……按理说每个作者的文字背后都藏着被读者get到梗的良苦用心,可是能get到默存老这些梗的人,实在少之少矣,毕竟并非每个人的阅读量都能如他老人家那么汗牛充栋的,大多数人还是仅仅只能略窥门径,比如我……
6 有用 端端 2012-04-02 19:56:10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6 有用 namik_ercan 2017-01-25 01:21:33
我的一個微信群裡討論錢鐘書的作品時,某位小夥伴形容得很精妙,他說“錢鐘書讀過的中西著作實在太多,他寫書的時候就是東一錘子西一鋤頭的引經據典,如果恰好你也讀過這一段,你就默契地會心一笑,但是大多數時候只是望洋興歎”,4顆星
7 有用 阅微草堂 2012-04-06 20:55:13
这是一本让人crazy的书籍,你读了感觉明白了,但是想想还是不明白; 古今,中西,时间空间,哲学,我认为钱钟书的大成之作就是这本书籍; 不能品读这本书籍的人,我觉得是没有文化的人。。。
2 有用 Adiósardour 2014-02-23 22:09:29
论唐诗宋诗的差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所谓唐宋诗是指风格而言,“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一般的说法,师法尚高,“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但钱老比较竟陵与公安两派,“以作诗论,竟陵不如公安;公安取法乎中,尚得其下,竟陵取法乎上,并下不得。” 诗文之累,不由于谤而由于谀。诗文之累学者,不由于其劣处,而由于其佳处。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文贵曲,诗宜淡”,钱老引古人言证之。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诗到无人爱处工,俗人犹爱未为诗。直须作到无人爱,始是吾诗长进时。
2 有用 飞云 2014-05-07 19:36:30
读此书时需手边备置一本古汉语字典,生字、僻字屡见不鲜。作者才识敏锐而又辨析凌厉,可谓谈论古代诗文的精深之作。
1 有用 孙智正 2015-12-10 22:47:21
没看完
3 有用 渡渡 2013-06-30 00:55:06
考试周各种效率高。。。槐聚先生奠定了我对古典一生的热爱
2 有用 逢露 2019-01-18 16:38:17
走马观花般地看完了,感觉钱老有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展现其博学,料想此书中的引经据典仅是他腹中诗书的九牛一毛,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此书中的一些文章是作者二十二岁所作,真令人惭愧至极。
1 有用 艾吉奥 2015-05-26 17:33:28
满眼的注引补丁中西内外文,看的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钱钟书如高超的剑客一般,流马飞蝶,飘渺无踪,凡人难跟,学人叹服,江浙文脉,可见些斑。
2 有用 无非 2017-01-02 20:18:07
细读了二、十两节比喻论的内容,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从西文的引用来看,显然受到浪漫主义、谢林、狄尔泰和施莱尔马赫一脉的影响比较大,比较松散,文人色彩重一些,加上《管锥编》,这可能是现代人永远不会真正读懂读通,可以一直反复读下去的书。
1 有用 鲁塞尔 2013-03-01 10:46:02
囫囵吞枣
2 有用 Yasu 2018-04-07 15:00:39
当年看只觉振聋发聩。今天突然想起“若木之明,崦嵫之景”一语,计日重读,补评
0 有用 ふふちゃん 2012-12-14 02:26:43
前几日说起谈艺录,这几天便重温了几个章节。锺书先生是我心中永远的大神,无人能超越
0 有用 热带植物 2009-10-30 21:46:34
虽然并不喜欢你,但是不得不叹服
1 有用 谈天 2009-05-17 18:33:59
钱老,是我最推崇的大家。这本书,是在多少年前读的?15年?17年?当时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