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 短评

热门
  • 155 劈头士》睁木 2013-01-12 22:38:19

    今天读《十大关系》、《新民主主义论》,读邓小平《十二大开幕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南下讲话、然后就是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十六大以来历次全会公报。毛的文风挥洒自如,邓相对活泼,之后的官文越来越僵化,实在无趣得很。。。

  • 97 aha 2012-10-16 14:57:42

    毛泽东的口气是谆谆善诱同时不容反驳的,可谓轻声细语的暴力美学。但抛开这种时代局限性,其思想体系也有太多可取之处。

  • 133 Dimmock Yun 2020-03-28 11:59:30

    我真傻,我竟天真地认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只是句歌词

  • 74 Solomon 2014-07-25 08:23:43

    “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10 乡下人 2016-11-21 15:43:26

    邓的好多思路,其实都是从这个里面来的。这篇文公开发行,也是因为邓在文革后期的请求。现在看,仍很有价值。

  • 10 Vincent🇨🇳 2020-04-22 17:38:29

    把国家的大政方针定得你明明白白,分析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越看越佩服爷爷。 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象《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 这段话放到现在,说得也仍然精辟,现今提倡的四个自信和其遥相呼应、一脉相承🤗

  • 6 [已注销] 2019-07-31 14:11:32

    这小册子基本上是实事求是的,但是我有几个问题。首先,文章有句“第二条,可以杀错人。一颗脑袋落地,历史证明是接不起来的,也不像韭菜那样,割了一次还可以长起来,割错了,想改正错误也没有办法。”既然如此,那为何来一句“可以杀错人”呢?其次,镇反运动具体落实时被错杀的人不少,比如有朱自清的儿子。毛泽东没有指出镇反扩大化的问题。第三,言行不一的问题。“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完全以“风”为准。”可是当他发动名目繁多的运动的时候,他可是要求群众“以风为准”。第四,“度”的关系。中央集中统一与地方积极自主的有机统一,这两者是矛盾的,如何有机法?这要在两者之间把握一个“度”。至于其他经济部分的内容确实是“从实际出发”,指出了苏联的教训,“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个人感觉写得最好了。

  • 17 mie 2011-11-07 20:24:34

    你妹的毛概!

  • 4 朵萝西雅 2020-01-06 18:24:56

    一个不杀,大部不捉,自信带来宽容,许多东西都历久弥新

  • 12 momo 2020-11-02 18:09:04

    老人家看的很远、很透。17遍资治通鉴不是白读的。 说他不懂经济建设、只会玩弄权术的,先看看这本书。从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注重实践和实际的人。他书中所说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现在还存在着。 关于处理沿海和内陆发展不平衡问题、关于处理劳资问题、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关系的问题,以及中国与外国的问题(他说要向外国学习优秀的适合中国的东西,可是我觉得在他看来,外国也就只有个先进技术值得我们学习)等等,老人家都给出了答案。这十大关系下所包含的问题,可以说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可惜,70年过去了,这些问题还干扰着我们。

  • 3 昵称 2016-11-18 16:09:02

    16书106。晚上,陪老爸看了三集《永远在路上》,在kindle上重温了主席的《论十大关系》。18书37。毛主席的这篇讲话,我读过多遍,今晚又一次一口气读完。

  • 2 卡尚 2011-04-18 14:48:09

    太潮太幽默了.

  • 3 路一 2021-05-27 15:32:16

    论十大关系万岁本、档案影印稿与官方版本差别很大,但不管怎么讲这篇稿子有比较大的问题,调和论色彩颇多

  • 7 我没有名字 2021-04-22 11:25:43

    毛主义就像硬币一样,有两面,一面是Populism,另一面是Authoritarianism

  • 2 小海君斯国义 2014-10-28 00:59:21

    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啊。

  • 2 旧夏。 2021-04-20 09:30:20

    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看这种政治读物真是津津有味……

  • 6 虫群之心 2012-03-16 05:10:07

    56年写了此文,58年就来了大饥荒

  • 1 starbuck 2011-01-02 12:49:16

    读的不是这本书,而是内容

  • 2 豆捞 2018-03-17 13:55:34

    条理清晰,言之有理!服!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