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mibo lost 2011-01-23 00:55:39

    1.四星半~同样是批判有余建设不足,最后几章泛泛而谈我感觉是败笔。。。2.方法论问题早该引起重视了,以前就对「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没什么好感。。。3.千疮百孔的经济学,勾心斗角的学术圈,我还是做个普通读者吧~4.需要补补制度经济学和生物学了。。。5.我还一直记得佐马西长老语:但是他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加以分析,却盲目得令人惊奇地完全忽略整体。

  • 8 withinbeyond 2014-09-11 09:43:42

    探索性质的书。吐槽很给力,建设性意见有点弱……为什么呢?因为目前这个经济体系不是按你这套运转的嘛。学者永远只是边缘人物,马克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 4 诗瀛 2010-05-14 17:33:20

    买书不上豆瓣,多花了不少……

  • 0 阿米可翡翠 2008-11-26 12:37:34

    大致扫一遍,平衡点的问题。有细看的必要。

  • 1 游吟 2014-08-02 14:04:09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经济思想史亦如是……

  • 1 年年有渔 2020-06-22 12:16:23

    这本书的观点非常明确:认为德国历史学派不应该在经济学中被忽略、被遗忘,经济学应该从历史学派吸收更多的营养。对于这一观点的评价,我觉得实在是超出我的能力了,仅从主观感觉上来说,我至少是部分认可作者的。从经济学目前深陷数理模型而脱离实际情况的另一个极端来说,历史学派中有很多观点和营养是值得经济学去吸收的。在这之前我只知道德国历史学派是一个被主流经济学所瞧不起和被遗弃的学派,这本书让我对历史学派有更深入的了解,至少知道其曾经的辉煌和对现代经济学的巨大启发作用。本书也算是一部经济思想的简史,书中涉及除历史学派之外的其他流派如美国制度学派、货币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等。本书是学术著作,书中提及众多的人名让人头疼,也使得对经济史细节不熟悉的人其可读性有所降低。

  • 1 愚人剪网 2012-07-28 15:12:35

    虽然没有提出太建设性的“前进方向”,但经济思想史的梳理着实不错,找到了许多被抛弃的传统,颤抖吧!死傲娇们~~

  • 0 玫瑰机甲 2016-02-21 17:42:18

    我这个经济史半吊子还是先温习下再来看这个。。。。

  • 2 抵门杠 2022-02-09 13:01:54

    一本以批判为主的经济思想史,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即经济学在追求一般化的理论逻辑时是如何一步步放弃历史特殊性,并最终形成了以方法论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新古典理论大厦的。这一构建过程不仅放弃了历史也影响了包括法律,社会学和历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发展,最主要就是与社会学和历史学最终分道扬镳了。前半段对边际革命以前的批判和分析很有力,后半段对凯恩斯主义及其后的后凯恩斯主义的成绩分析不足,实际上新古典大厦的主要问题还不在有没有历史历时逻辑的问题——当然有的话可能可以解决一些根本问题但谁知道呢——而在于其基本逻辑是不自洽的,这恰恰是后凯恩斯们的成果,不应该因为历时逻辑的问题被忽略。由于着眼于历时逻辑的问题,很多思想家被本书忽略了。不仅如此,作者也很少提及经济史的进展,尤其是年鉴学派兴起后的对话。算是遗憾吧。

  • 1 Kant 2022-11-25 08:41:45 上海

    其实只有经济史,没有经济学,经济学只是经济史罢了,离开了具体的历史,经济学容易误入歧途。

  • 1 赛博朱雀昏睡中 2022-11-29 18:10:13 福建

    思路清晰,讨论经济学的一般性理论趋势和忽略历史特性的问题,梳理自英国古典学派以来的一般性理论的学术史,以及德国历史学派、美国制度主义中重视历史特性问题的趋势。指出经济学发展还是要回到历史现场之中讨论,然而一般性理论的抽象却必然忽略特性的存在。

  • 1 无明 2021-12-17 12:46:32

    我更觉得是民族志。。。一般均衡理论,被实际世界的复杂性压倒,最终得出,一般性结论,一切依赖其他成立。从一般性理论到例证理论,试图说出什么必然发生到特定条件什么可能发生

  • 0 何宝荣 2023-06-29 20:30:59 北京

    可以当工具书看。

  • 0 咏叹 2023-09-13 22:08:08 北京

    这翻译,还原被翻译成缩减,实在论被翻译成现实主义,认识论谬误翻译成认识谬误,前两章我只是随便瞟了几眼,这科哲是一上午速成的吧。虽然夸了马克思和凯恩斯不少,但是批评并不公允,对纯粹资本主义的批评也莫名其妙。宇野弘藏,青木昌彦,罗普克和谢弗德似乎都是机翻,译者应该根本就不认识。帕森斯让韦伯关注英语系学者...可见对社会学也一窍不通。内容不错,长期与新古典斗智斗勇,批评的视角和程度把握得都很好。

  • 1 /// 2011-02-03 14:47:37

    最大问题还是方法论啊.....就是没理解为什么以法律为标准

  • 2 pulupulu 2009-02-15 18:37:23

    本来还以为是研究群众的健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探讨经济思想史的,很难啃- - 本书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为德国的历史学派“翻案”并“争回应有的荣誉”,通篇以批判为主,但缺乏足够的力度和系统性,因而建设性和创新性都很有限。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