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的原文摘录

  • 從小學到大學,一個年輕人只能死記硬背書本,他的判斷力和個人主動性從來派不上用場。受教育對於他來說就是背書和服從。 學習課程,把一種語法或一篇綱要牢記在心,重複得好,模仿也出色——這實在是一種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它的每一項工作都是一種信仰行為,即默認老師不可能犯錯誤。這種教育的唯一結果,就是貶低自我,讓我們變得無能。 法國年輕人恰恰在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紀,被剝奪了所有這些寶貴的接觸、所有這些不可缺少的學習因素,因為有七八年的時間他一直被關在學校裡,切斷了一切親身體驗的機會,因此對於世間的人和事,對於控制這些人和事的各種辦法,不可能得到鮮明而準確的理解。 十人之中,至少就個人在這幾年裡把他們的時間和努力浪費掉了,而且可以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幾年。他們中間有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的人,是為了考試而活著——我這裡指的是那些被淘汰者。還有一半或三分之二成功地得到了某種學歷、證書或一紙文憑——我指的是那些超負荷工作的人。在規定的某一天,坐在一把椅子上,面對一個答辯團,在連續兩小時的時間裡,懷著對科學家團體,即一切人類知識的活清單的敬畏,他們要做到正確——對這種事所抱的期望實在太過分了。在那一天的那兩個小時裡,他們也許正確或接近正確,但用不了一個月,他們便不再是這樣。他們不可能再通過考試。他們腦子裡那些過多的、過於沉重的所學不斷流失,且沒有新東西補充進去。他們的精神活力衰退了,他們繼續成長的能力枯竭了,一個得到充分發展的人出現了,然而他也是個精疲力竭的人。他成家立業,落入生活的俗套,而只要落入這種俗套,他就會把自己封閉在狹隘的職業中,工作也許還算本分,但僅此而已。這就是平庸的生活,收益和風險不成比例的生活。 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條件是判斷力、是經驗,是開拓精神和個性——這些素質都不是書本能夠帶來的。教科書和字典可以是有用的參考工具,... (查看原文)
    徒步去塔希堤 43回复 186赞 2012-07-29 12:11:44
    —— 引自第71页
  •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查看原文)
    风撼斜阳 12回复 156赞 2012-11-10 00:14:59
    —— 引自章节:1. 群体心理
  •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这种冲动总是极为强烈,因此个人利益,甚至保存生命的利益,也难以支配它们。刺激群体的因素多种多样,群体总是屈从于这些刺激,因此它也极为多变。 对群体中的个人来说,不可能的概念消失了。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 (查看原文)
    风撼斜阳 12回复 156赞 2012-11-10 00:14:59
    —— 引自章节:1. 群体心理
  • 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他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 (查看原文)
    风撼斜阳 12回复 156赞 2012-11-10 00:14:59
    —— 引自章节:1. 群体心理
  • 群体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异质性群体中间,又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在群体中间,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会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 (查看原文)
    风撼斜阳 12回复 156赞 2012-11-10 00:14:59
    —— 引自章节:1. 群体心理
  • 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对强权低声下气。如果强权时断时续,而群体又总是被极端情绪所左右,它便会表现得反复无常,时而无法无天,时而卑躬屈膝。 群体强烈地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因此很容易屈从于世俗的等级制,难免会十分保守。对它们撒手不管,他们很快就会对混乱感到厌倦,本能地变成奴才。 (查看原文)
    风撼斜阳 12回复 156赞 2012-11-10 00:14:59
    —— 引自章节:1. 群体心理
  • 给群体提供的无论是什么观念,只有当它们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因此,它们都会披上形象化的外衣,也只有以这种形式,它们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在这些形象化的观念之间,没有任何逻辑上的相似性或连续性,它们可以相互取代......这解释了为什么能够看到最矛盾的观念在群体中同时流行......群体完全缺乏批判精神,因此也察觉不到这些矛盾。 让观念在群众的头脑里扎根需要很长时间,而根除它们所需要的时间也短不了多少。因此就观念而言,群体总是落后于博学之士和哲学家好几代人。 (查看原文)
    风撼斜阳 12回复 156赞 2012-11-10 00:14:59
    —— 引自章节:1. 群体心理
  • 群体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 20本滔滔不绝的长篇论证——它们总是认真思考的产物——还不如几句能够对它试图说服的头脑有号召力的话。 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查看原文)
    风撼斜阳 12回复 156赞 2012-11-10 00:14:59
    —— 引自章节:1. 群体心理
  • 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的伟大政客,包括最专横的暴君,也都把群众的想象力视为他们权力的基础,他们从来没有设想过通过与它作对而进行统治。 如何影响群众的想象力呢?这里我们只需说明,要想掌握这种本领,万万不可求助与智力或推理,也就是说,绝对不可以采用论证的方式。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查看原文)
    风撼斜阳 12回复 156赞 2012-11-10 00:14:59
    —— 引自章节:1. 群体心理
  • 这种感情有着十分简单的特点,比如对想象中的某个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对生命赖以存在的某种力量的畏惧,盲目服从它的命令,没有能力对其信条展开讨论,传播这种信条的愿望,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这种感情所涉及的不管是一个看不见的上帝,一具木头或石头偶像,还是某个英雄或政治观念,只要它具有上述特点,它便总是有着宗教的本质。 (查看原文)
    风撼斜阳 12回复 156赞 2012-11-10 00:14:59
    —— 引自章节:1. 群体心理
  •   关于文明进化的这些共同阶段,很容易做个简单的说明,我将对它们做一概括,以此为本书做结。这种速记式的说明,也许能够对理解目前群众所掌握的权力的原因有所启发。   如果我们根据主要线索,对我们之前那些文明的伟大与衰败的原因加以评价,我们会发现什么呢?   在文明诞生之初,一群来源不同的人,因为移民、入侵或占领等原因聚集在一起。他们血缘不同,语言和信仰也不同。使这些人结为整体的惟一共同的纽带,是没有完全得到某个头领承认的法律。这些混乱的人群有着十分突出的群体特征。他们有短暂的团结,既表现出英雄主义,也有种种弱点,易冲动而性情狂涓。没有什么东西把他们牢固地连系在一起。他们是野蛮人。   漫长的岁月造就了自己的作品。环境的一致、种族间不断出现的通婚和共同生活的必要性发挥了作用。不同的小群体开始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种族,即一个有着共同的特征和感情的群体,它们在遗传的作用下日益稳固。这群人变成了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又有能力摆脱它的野蛮状态。但是,只有在经过长期的努力、必然不断重复的斗争以及无数次的反复,从而使它获得了某种理想之后,它才能够完全形成一个民族。这个理想具有什么性质并不十分重要,不管是对罗马的崇拜、雅典的强盛还是真主安拉的胜利,都足以让一个种族中的每个人在感情和思想上形成完全的统一。   在这个阶段,一种包含着各种制度、信念和艺术的新文明便诞生了。这个种族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会逐渐得到某些它建立丰功伟业所不可缺少的素质。无须怀疑,它有时仍然是乌合之众,但是在它变幻不定的特征的背后,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基础,即一个种族的禀性,它决定着一个民族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化,支配着机遇的作用。   时间在做完其创造性工作之后,便开始了破坏的过程,不管是神仙还是人,一概无法逃出它的手掌。一个文明在达到一定的强盛和复杂程度之后,它便会止步不前,而一旦止步不前,它注定会进... (查看原文)
    启明君 6回复 103赞 2012-02-24 00:29:30
    —— 引自第180页
  • 法国的群体特别看重平等,英国的群体则特别看重自由。 辩护人不必让陪审团的每个人都接受他的观点,他只争取那些左右着普遍观点的灵魂人物即可。 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家全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大都是教授或学者,然而他们何曾就哪个普遍问题——贸易保护、双本位制等等——取得过一致意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学问不过是我们的普遍无知的一种十分弱化了的形式。在社会问题上,由于未知的因素数量众多,从本质上说人们的无知没有什么两样。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43赞 2012-08-05 09:47:31
    —— 引自第133页
  • 群体本能地在精力旺盛信仰坚定的人中间寻找自己的主子,他们永远需要这种人物。 赫伯特·斯宾塞在一本很久以前的著作中就曾指出,表面自由的增加必然伴随着真正自由的减少。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43赞 2012-08-05 09:47:31
    —— 引自第133页
  • 支配着大众的,永远是榜样,而不是论证。每个时期,无意识的群体都会模仿少数有个性的人。但是这些特立独行的人还是会默认普遍的观念。他们要不这样做的话,模仿他们就会变得异常困难,他们的影响力也会因此缩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过于超前的人,对于自己的时代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两者有太严重的脱节。 (查看原文)
    Turbulence 25赞 2012-08-13 23:11:36
    —— 引自第106页
  • 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又是——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 (查看原文)
    Celeste 22赞 2012-07-26 14:00:45
    —— 引自第71页
  • 无论是独立的个体还是群体,一旦他们处于暗示影响的状态之下,那么他们的思考功能就会彻底丧失。从一个念头进入大脑到付诸行动,这期间没有任何的时间间隙,几乎是立即就变成了行动。 这就让我们看到了群体与冷静的个体之间的区别。 独立的个体——即使是处于被暗示状态之下,他的行动也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理由的。 这就是说,独立的个人即使是受到暗示,他也必须在暗示的内容与行动的结果之间找到直接性的关系,然后才有可能付诸行动。 而群体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群体所采取的行动与其思维逻辑产生了直接性的对立! 事实上,群体是极端排斥理性与逻辑的。 (查看原文)
    文悦言 1回复 18赞 2012-04-22 17:17:16
    —— 引自第34页
  • 在群体之中,与无意识无关的任何理性、思维或逻辑统统都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想给群体一个信服的理由,就必须记住这一点。 而事实上,群体所能接受的更多只是那种子虚乌有的神话与毫无逻辑的故事。除此之外,他们对一切都无法理解。 一些在只要稍具辨别能力的人听起来是那么荒诞无稽的神话与故事,却非常容易在群体之中产生并迅速流传。 群体之中极易流传神话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群体的极度轻信,也是事件的本身在人群中的想象经过了极为奇妙的曲解之后的效果。 此外,当群体过于长久地沉浸于这种虚幻的氛围之中的时候,他们已经彻底丧失了对群体无意识的创造物的质疑能力。 (查看原文)
    文悦言 1回复 18赞 2012-04-22 17:17:16
    —— 引自第34页
  • 深刻影响群体禀性的手段,不能到制度中去寻找 各民族是受着它们自己的性格支配的,凡是与这种性格不合的模式,都不过是一件借来的外套,一种暂时的伪装 (查看原文)
    陰謀説@sabisii 1回复 18赞 2012-07-02 23:19:33
    —— 引自第66页
  • 这不过是因为我们从原始时代继承了野蛮和破坏性的本能,它蛰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孤立的个人在生活中满足这种本能是很危险的,但是当他加入一个不负责任的群体时,因为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向自己的同胞发泄这种破坏性本能,便把它发泄在动物身上。群体捕猎的热情与凶残,有着同样的根源。群体慢慢杀死没有反抗能力的牺牲者,表现出一种十分懦弱的残忍。不过在哲学家看来,这种残忍,与几十个猎人聚集成群用猎犬追捕和杀死一只不幸的鹿时表现出的残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查看原文)
    比多 18赞 2012-08-08 19:22:19
    —— 引自第39页
  • 群体对强权俯首贴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他们认为那不过是软弱可欺的另一种形式。他们的同情心从不听命于作风温和的主子,而是只向严厉欺压他们的暴君低头。他们总是为这种人塑起最壮观的雕像。不错,他们喜欢践踏被他们剥夺了权力的专制者,但那是因为在失势之后他也变成了一介平民。他受到蔑视是因为他不再让人害怕。群体喜欢的英雄,永远像个凯撒。他的权杖吸引着他们,他的权力威慑着他们,他的利剑让他们心怀敬畏。 (查看原文)
    沉静 1回复 16赞 2013-01-15 21:51:12
    —— 引自第39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74 27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