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短评

热门 最新
  • 18 交工站姐某脱 2008-05-28 22:54:53

    每一处油嘴滑舌其实都温柔敦厚。

  • 13 摸鱼居士 2017-07-19 22:16:34

    李零的注简直就像弹幕

  • 5 難山 2016-09-22 10:05:11

    全书用考古的材料,对余嘉锡先生《古书通例》的猜测进行了有力的实证。内容是课堂讲稿的提纯,每个话题后缀具体学术研究论文,或作者对文献某一角度的总结。这些被系统归纳的知识相当有用。全书前半部分是综述了古书形制编纂的几个重要课题,后半部分结合汉志具体展开。个人感觉李零先生治诸子一节很多讲法最为惊艳,儒道法墨学派的乱线头忽然就被条分理析了。语言明白晓畅,不时穿插妙语。

  • 2 输入昵称 2020-04-29 11:28:10

    补充知识的盲点。上篇对出土简帛古书做了背景性的介绍,对作述撰著(195)的区分有启发,对文献保持最大的珍惜。以六艺为类名,慎加书名号,既确认了结构,又扩大了范围。章句蒙太奇(122),韦编三绝。下篇以汉志为依托,讨论中国古代的学与术,出土文献进入书(区别于文字、档案的典籍)的总体,也调整了我们的心理结构,为恢复古代知识系统,重新理解中国学术的整体与演变,提供了可能和帮助。邦夏讼(233),六艺之书顺序(252)。是书常提到跳出诸子看诸子,具有历史与总体的学术视野,促人上达。学者替他人读书之说,深以为然,不过更可提出的是老子之说,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 1 辄馨 2014-11-15 17:47:18

    不错,思路非常清晰。

  • 1 野次馬 2013-01-14 22:06:35

    最有感觸的一點:“選學妖孽”頻頻出現,不停提醒我們現有的學術史中意識形態操縱的痕跡。然後前半本真是足以秒掉我半學期的課… |一六年六月二刷。

  • 1 钟螺 2018-11-11 02:23:03

    前几年看这个标题有畏难情绪(想起李学勤那本完全看不明白的清华简),实际一摸是导论性质,又是李零那种老太太摊鸡蛋一勺儿一个的写作风格,比想象中好读几十倍。作为导论而言,架子搭得好,可拓展性强,他自己的论断如何倒是不那么重要。附录俨然有当代书目答问之意,非常实用。说房中术”古代术语也令人头疼,小孩见了就躲,流氓见了就烦“,这路骚话也能出版,给我很大鼓励。

  • 1 马上到站 2018-03-01 16:11:46

    读完要好好总结

  • 2 [假装已注销] 2015-05-03 17:36:18

    读完好书的隔天就读了本烂书,这种体验咯咯咯。当代人出书也真是容易,只要名头响,管你内容如何,直接拿着出。像陈垣余嘉锡钱穆那样把讲稿边讲边写边改,最后会成为著作典范的学者,真应该好好学习。

  • 1 玄都校經 2022-12-20 23:17:55 上海

    回首往昔的话,发现高中读李零的书,确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之后方向与趣味。即便一直还是对出土和古文字喜欢不起来……

  • 0 半隐 2010-09-05 08:01:42

    或许是考古出身加文献底子,李零先生的这本讲义确比其他不少通论书有更大的眼光,内容很丰富,还多有一己之得。他的另一大特点是文笔通俗晓畅,也很好读(但个人认为,同是深入浅出,相较而言葛兆光先生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更为雅正),作为入门书是相当不错的。

  • 0 艾弗砷 2012-10-27 11:40:17

    学者的任务就是”替他人读书“,说得好。极佳的入门书。刘咸炘说”为圣道足其条目,为前人整其散乱,为后人开其途径,以合御分,以浅持博“,斯之谓也。

  • 2 清暉 2016-04-16 13:29:19

    嗯,其實這本書最好的部分是每個章節的附錄,而且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的,是以余嘉錫先生的態度為準的。上下篇,上篇分門別類講究古書的源流,尤其是強調了單篇流傳的具有文飾,教化意味的書,是如何從典冊,文書中脫離出來乃至獨立的。下篇按照藝文志的分類法,條別個家學術源流,並且指出寫作中要注意虛實結合。腳註中的引文其實也是不錯的索引。

  • 0 icancu 2008-04-18 18:29:24

    比较有启发性,李零有点像儒家。

  • 1 ᡩᡠᡩᡝ 2017-07-02 20:49:13

    火车上翻完。思路清晰,近年新材料亦可填入。时有俏皮话,常跳出先见,予人启发。

  • 0 孜莫 2011-06-01 13:37:39

    精彩,太过瘾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