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天子门生的恩荣与困境
二、论题旨趣与研究范围
三、相关研究回顾述评
四、考察视角及研究方法
五、征引史料说明
第一章进士、经史与西学——清末科举改制及癸卯、甲辰进士群体总论
小引千年科举的绝响
第一节对策与八股
一、文体源流
二、废八股、试策论的论议与曲折
第二节晚清改试策论及士子的因应
一、改试策论的落实
二、学校与考生的因应
第三节癸卯、甲辰两科会试考题与答卷分析
一、借闱开封
二、第一、第三场命题依据及试题简析
三、第二场西学政治艺学策题分析
四、考生应对西学政治艺学策举隅试析
第四节癸卯、甲辰两科会试考官与评核标准
一、科举改制与考官的困境
二、癸卯、甲辰科会试阅卷情形
三、“圣贤矩镬”与“中体西用”
第五节癸卯、甲辰两科殿试对策略析
第六节癸卯、甲辰两榜进士:人数、籍贯及年龄统计分析
一、两榜进士人数与清代历科比较
二、两榜进士籍贯分布
三、两榜进士年龄分布
小结新酒与旧瓶
第二章从庶常馆到进士馆——晚清议开官智、变革铨法与进士馆的创设
小引进士唱酬忆当年
第一节明清庶吉士制度及其变革
一、庶吉士制度
一、晚清庶吉士教育的变革
三、癸卯、甲辰进士的朝考授职
第二节晚清“开官智”的动议与共识
第三节京师大学堂仕学院与仕学馆
一、京师大学堂仕学院的筹设
二、“壬寅学制”与仕学馆的开办
第四节仕学馆的教学与考试
一、仕学馆课程与教材
二、仕学馆教习与教学
三、仕学馆考试与授职
第五节进士馆的开设与生源
一、进士馆的开设
二、进士馆生源问题及变通办法
小结学与仕之间
第三章官立、官办与官读——进士馆的课程设置、日常管理及教学活动
小引“老爷”式学生
第一节进士馆的课程设置
第二节进士馆的管理架构及管理制度
一、进土馆管理架构及设员
二、进士馆庶务、学务管理规制
第三节进士馆的师资力量
第四节进士馆管理与教学的困境
第五节进士馆毕业考试与授职奖励
一、毕业考试情形
二、考生名单、得分与授职统计
三、授职情况分析
第六节进士馆的停办与改组
小结“三位一体”的学馆
第四章天子门生的留学教育——日本法政大学与晚清进士集体东游的展开
小引从末科进士到高院院长
第一节西洋不如东洋:清末留日教育的兴起
第二节法政大学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的开办
一、速成科的开设及其旨趣
二、速成科章程的变更及相关班级的开设
第三节法政速成科学生人数及晚清进士留学群体考论
一、速成科学生人数考辨
二、速成科学生类别及籍贯
三、晚清留学大潮中的进士群体
第四节法政速成科的课程、师资及教学活动
一、速成科章程变更与课程改革
二、速成科师资队伍分析
三、速成科汉文讲义及教科书的刊发
四、速成科学术类课外活动简析
五、速成科考试检验及学科程度试探
第五节进士留日经费、政治议题及速成科的停办
一、进士留学经费及其经济状况
三、“革命”与“立宪”问题
三、“速”与“成”之间
小结遥望东土资津梁
第五章新学、新政与新业——进士馆学员归国考试及癸卵、甲辰进士晚清经历考察
小引太史苦编教科书
第一节重新“归班”:进士馆游学学员归国考试及授职奖励
一、进士馆游学毕业考试章程的拟订与施行
二、进士馆游学学员归国考试名单、成绩及授职
第二节服务教育:癸卯、甲辰进士与晚清书籍编译及新式学堂
一、供职学部编译图书局
二、译介其他新学书籍
三、服务新式学堂
第三节厘革财政:癸卯、甲辰进士与清末财政清理
第四节襄赞法政:癸卯、甲辰进士与清末宪政改革
一、癸甲进士与晚清修律及宪政编查
二、谘议局及资政院中的癸甲进士
第五节宣统三年冬季《职官录》所见癸卯、甲辰进士任职
一、京职任职情形
二、地方职任职情形
三、整体任职品级分析
小结变局中的分化
第六章民国、“敌国”与故国——辛亥后癸卯、甲辰进士的流动与志业试探
小引吾自著书君治国
第一节进退之间:“成功阶梯”的中断与延续
一、辛亥前后的过渡与抉择
二、《民国职官年表》及《民国职官年表外编》所见癸甲进士任职
三、职场人脉:以《旅京同年录》的刊刻为例
第二节末代遗民:政治与文化身份的坚守与困境
一、“恢复祖业”的尝试与挫败
二、“海角孤臣”的退守与活动
三、政治认同、文化身份与人际网络
第三节各随其志:癸卯、甲辰科三位进士的民国经历
一、黄为基:“一无是处”的学生、官僚、律师、记者
二、叶景葵:于金融、实业、藏书皆卓然成家
三、袁嘉谷:左文、庄旨、释理、儒心
第四节癸卯、甲辰进士史部撰述事业举隅
一、癸甲进士与光宣两朝编年史籍三种
二、癸甲进士与《清史稿》的纂修印行
三、癸甲进士与地方史志修纂
四、癸甲进士个人史著代表举隅
第五节晚岁:1949年后的癸卯、甲辰进士
小结现实巨变与“意义世界”
结语
一、进士馆的创设及其旨归
二、末代天子门生的际遇与浮沉
三、转型时代的转型群体
附录一癸卯、甲辰进士基本信息汇总
附录二进士馆条规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 · · · · (
收起)
1 有用 朱颐钊 2022-06-21 09:57:40
此书以「人」为核心展开,材料很充沛,论述的触角也伸到了与议题相关的许多角落,行文流畅,读来感觉还不错。清亡太速,不然游学进士与本土派的互动,也会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观察,
1 有用 iphyer 2020-06-06 04:49:29
最特殊的一群人在时代黄昏与下一个时代的日出中何去何从
0 有用 左大将实朝大监 2023-11-05 10:44:55 云南
聚焦于癸卯甲辰这最后两科进士,以及专为他们准备的产物——进士馆的流变。此二科进士本就接受了近代科举改制的调整,又加上新式翰林培养,公派速成留学,再加上其作为千三百年来选官制度的终结意义。因而,该群体的沉浮极其值得关注。本书从制度梳理上可称完备,是不可多得的制度研究良作。作者的视野也很广大,将这些人或事放在新政、辛亥鼎革与遗民背景下看,更显水准。 作者所谓现实世界与意义世界的解读,对于民初遗民心态来... 聚焦于癸卯甲辰这最后两科进士,以及专为他们准备的产物——进士馆的流变。此二科进士本就接受了近代科举改制的调整,又加上新式翰林培养,公派速成留学,再加上其作为千三百年来选官制度的终结意义。因而,该群体的沉浮极其值得关注。本书从制度梳理上可称完备,是不可多得的制度研究良作。作者的视野也很广大,将这些人或事放在新政、辛亥鼎革与遗民背景下看,更显水准。 作者所谓现实世界与意义世界的解读,对于民初遗民心态来说很有意思。身逢如此大变局中,那种文化情感破裂所产生的巨大落差,才是他们苦痛的最根本来源。这批进士本身就是新旧之间的产物,他们也注定会变成时代除旧趋新的牺牲品。 (展开)
1 有用 清嘉 2019-12-01 18:57:39
最后部分写的非常动人。
1 有用 浮云能避日 2021-05-14 16:47:34
先评为敬!没有晚清,何来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