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虽然是这条道路上的后来者,但也不可阻挡地要走上城市化的道路。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如何进行城市化研究?在城市化的世界潮流中我们何去何从?由此,作者追溯了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城市研究的学派和代表学者,并在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的相互参照相互诠释中,发展和深化了罗伯特•帕克的城市生态学理论。
本书作为一部课堂讲授记录,既有生动活泼的事实案例和语言风格,又有全面而系统的理论介绍和深刻阐述,更有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和方法指导,对于想初步了解和进入社会学门径的读者而言,是一部清晰明了、难易适中的入门读物。具体内容包括城市的产生和当代变迁,城市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代表观点,当代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热门问题,如城市化、农民工、交通、住房、公共空间、垃圾问题、水污染问题等。在每个领域,作者都结合实际的调研数据和...
【内容简介】
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虽然是这条道路上的后来者,但也不可阻挡地要走上城市化的道路。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如何进行城市化研究?在城市化的世界潮流中我们何去何从?由此,作者追溯了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城市研究的学派和代表学者,并在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的相互参照相互诠释中,发展和深化了罗伯特•帕克的城市生态学理论。
本书作为一部课堂讲授记录,既有生动活泼的事实案例和语言风格,又有全面而系统的理论介绍和深刻阐述,更有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和方法指导,对于想初步了解和进入社会学门径的读者而言,是一部清晰明了、难易适中的入门读物。具体内容包括城市的产生和当代变迁,城市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代表观点,当代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热门问题,如城市化、农民工、交通、住房、公共空间、垃圾问题、水污染问题等。在每个领域,作者都结合实际的调研数据和形势与政策,进行了犀利的思考,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关心城市社会问题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颇具高度的思想起点。
---------------
郑也夫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科场现形记续编》,2018
《论文与治学》(再版),2018
《城市社会学》(第三版),2018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再版),2016
《文明是副产品》,2015
《代价论》(再版),2015
《信任论》(再版),2015
《吾国教育病理》,2013
《科场现形记》(编),2013
《语镜子》,2013
---------------
【编辑推荐】
(1)北大社会学系教授、知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关于城市社会学的系统而简明扼要的课堂讲授记录,是一个良好的入门指南。
(2)作为课堂讲授的产物,事例丰富,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3)其中对于传统城市社会学理论的梳理,对于当代城市社会问题的热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对于渴望了解城市社会学、热衷思考现实问题的读者而言具有很大启发意义。
(4)本书曾被列入教育部教材系列,在青年学子和纸质、网络媒体上颇受好评,影响较大。
(5)第三版中作者附录了自己为学生们的调研论文结集所写的前言,以及目录,可以带领读者更多了解城市社会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从而找到自己的关注点。
---------------
【精彩书评】
脱胎于作者12次课堂讲演的这部书,具有独特的口语风格和鲜明的个性。不止一处锋芒毕露……茶馆是我觉得写得切中要害的一处。街心花园、步行街、咖啡馆等也都讲得非常精彩。……在关于ecology的看法上,费孝通先生与郑老师的见解仍不一致。读者从前后辈两位社会学名家不同观点的比较当中肯定可以获得更多启发。
——胡鸿保(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城市是众生喧哗之地,而这本书是一幅优质导游图,引导读者观察和认识城市。我上过这门课,也读过这本书。也夫师的思想魅力在于批评和去蔽,揭示事物本来面目。其思想力度基于深刻的理论敏感和现实洞察,其智慧在于对常人不经意之细节的辨识。阅读本书就是一个惊奇之旅,能带来很多“原来如此”的智力生活的快乐。
——李伟东(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郑也夫先生的《城市社会学》,篇幅不大。但在我看来,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可以称为社会学本土化的经典。这是真正能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的基础之上有所前进、有所发明的著作。
——谢志浩(河北科技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阅读该书犹如走进课堂亲聆教导,依山傍水循讲者思路行进。杂而博的社会学理论在讲者举重若轻的解说中深入浅出地显出脉络,说是偏重理论,现实事例却一点也没有被忽略,那么多平常却鲜为常人注意的现象,被他的理论一一洞察。
——李文博(博客作家)
城市社会学(第三版)的创作者
· · · · · ·
-
郑也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郑也夫,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八中,1968年7月离校赴北大荒。在校时曾任班长,此乃一生中的最高职务,以后近四十年中始终是标准“布衣”,未担任过任何一级正式与非正式的官职。在北大荒务农、造砖、伐木、采石、教书,逾八年。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读书。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1982年获哲学硕士。1985-1986年在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因不满时下学术空气,不断跳槽,先后在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供职,唯社会学专业至今不辍。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主持人,《实话实说》总策划,不堪各级“婆婆”的管束,终于金盆洗手。曾作自我素描:懒散,不整衣冠,精神上却有洁癖,若游戏规则不公正宁可不参加。青年时代特立独行,再难返回正统。微染自虐症,少时习中长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以争辩为快事,虽...
郑也夫,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八中,1968年7月离校赴北大荒。在校时曾任班长,此乃一生中的最高职务,以后近四十年中始终是标准“布衣”,未担任过任何一级正式与非正式的官职。在北大荒务农、造砖、伐木、采石、教书,逾八年。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读书。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1982年获哲学硕士。1985-1986年在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因不满时下学术空气,不断跳槽,先后在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供职,唯社会学专业至今不辍。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主持人,《实话实说》总策划,不堪各级“婆婆”的管束,终于金盆洗手。曾作自我素描:懒散,不整衣冠,精神上却有洁癖,若游戏规则不公正宁可不参加。青年时代特立独行,再难返回正统。微染自虐症,少时习中长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以争辩为快事,虽对事不对人,却也常常得理不让人。
目录 · · · · · ·
第二讲 城市的产生与近代的变迁 // 010
第三讲 古典城市社会学与生态学 // 037
第四讲 城市地理学与城市历史学 // 058
第五讲 城市社会学的四支理论流派 // 079
第六讲 城市的类型与规模 // 111
· · · · · · (更多)
第二讲 城市的产生与近代的变迁 // 010
第三讲 古典城市社会学与生态学 // 037
第四讲 城市地理学与城市历史学 // 058
第五讲 城市社会学的四支理论流派 // 079
第六讲 城市的类型与规模 // 111
第七讲 城市化 // 134
第八讲 农民工 // 152
第九讲 交 通 // 174
第十讲 住 房 // 197
第十一讲 公共空间 // 221
第十二讲 垃 圾 // 249
第十三讲 水危机 // 271
参考书目 // 289
附录一 《 都市的角落》前言、导言与目录 // 295
附录二 《众生的京城》前言、导言和目录 // 322
附录三 《双城记——京沪众生素描》前言和目录 // 338
初版后记 // 343
再版后记 // 345
三版后记 // 347
· · · · · · (收起)
"城市社会学(第三版)"试读 · · · · · ·
一、城市研究的意义与地位 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虽然是这条道路上的后来者,但是我们大概也不可阻挡地要走上城市化的道路。什么是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社会中的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人变成城市人。 我相信在今后十年至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必将有过半的人口成为城市人。如果中国在这段时间中,还没有将自己过半的人口转变为城市人,那只能说,我们的事情出...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我指导我的学生做这类调査时,我的第一个告诚是:不要做廉价的批判。不是因为这批判不对,而是因为谁都能做。既然谁都能做,学院派人土就应该将之让给他人,自已拣选更艰难的事情去做。那就是搞明白这些行当的来龙去脉,细致地描述其运转方式,认识其情境的复杂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附录一 《 都市的角落》前言、导言与目录 // 295 -
中国的情形和外面差别很大。对中国而言,研究城市学的“大哥大”应该是建筑学。因为我们从1949年以来就取消了很多学科,特别偏重于理工科,相应地贬低和抑制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这样最终对城市投入更大关注的是建筑学。出版城市方面书籍最多的是建筑学的学者们、专家们。别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萎缩的。所以到改革开放刚开始,我们重新恢复中国的学术生活和高等教育以后,对城市研究有更多的积累、更有资格说话的,是建筑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讲 概 论 // 00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城市社会学(第三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城市社会学(第三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城市社会学(第三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形式研究是怎么不靠谱的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读郑也夫《城市社会学》(2002)

空间,是一种文化建构的结果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7.9分 426人读过
-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8.3分 18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城市社会学 (我思故我在)
- 社区研究上级必学书籍 (豆友o4Qdn2kJ9M)
- 社科人文 (荒原狼)
- 书单 (沉迷于发呆无法)
- 加快买 (望平街胎神娃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0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城市社会学(第三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旺α旺 2019-12-02 13:37:25
11.28—12.2(很好读,是我自己读慢了) 一本非常好的导论和指南,做到了用人话说人话。在介绍城市研究理论的前提下,着眼社会现实问题,且展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能有效激发读者研究兴趣。可以算是国内学者编写教材中的楷模。尽管成书较早,不少数据已经过时,但郑老师的许多观点现在看来仍掷地有声、直击要害,可想在当时之超前。交通、住房、公共空间、垃圾、水危机……被忽视的城市研究太多了。
0 有用 盛夏 2021-04-07 11:37:55
看到对农村、农民工制度化的剥削和歧视,还是触目惊心
0 有用 手皮仑了 2021-10-19 18:56:57
仅农民工一章就值得五星。
0 有用 YongtoriBodon 2021-12-08 11:30:59
虽然时间久远,但依然具有启发性,尤其是学术综述和旁征博引。
0 有用 布里吉斯 2022-02-25 23:29:44
语言挺逗挺生动。可读性比较强。当教材图一乐看看不错,总比八股文写作的教材看着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