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正如卡勒在最后提到的,巴特过世之后逐渐变成了文化偶像,他的理论似乎被那更受人称颂的作家身份所掩盖。理论家也是作家。是的,巴特不在于自己的位置,而是将可能性留给公众。在卡勒的文字中,巴特是一个没有停歇的斗士,但他也一直沉浸其中,将自己的理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状态)相信是最迷人和让人羡慕的
四點五星。脈絡清晰,易明,某些地方還相當幽默,還在宣傳 Culler(他本來也是個理論家);提出了許多有效的關鍵字——「語言」與「言語」的差別如何體現在巴特的所有著作之內;「身體性」的考察;作為一個批評家/作家等等複數身份的責任。我至今還不會走回去語言學的後路(本科已經讓我確信我永遠不會喜歡韓禮德、也確信我不會再回去文體學——雖然我總是無自覺地使用),但要是說這本書有什麼結論,那就是讓我對《S/Z》的那種分析更加顯得有經意——與及,總算可以去讀一些正本了。
> 羅蘭巴特
0 有用 昭歌山 2019-03-23 21:36:43
正如卡勒在最后提到的,巴特过世之后逐渐变成了文化偶像,他的理论似乎被那更受人称颂的作家身份所掩盖。理论家也是作家。是的,巴特不在于自己的位置,而是将可能性留给公众。在卡勒的文字中,巴特是一个没有停歇的斗士,但他也一直沉浸其中,将自己的理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状态)相信是最迷人和让人羡慕的
0 有用 Altia 2019-01-08 18:32:57
四點五星。脈絡清晰,易明,某些地方還相當幽默,還在宣傳 Culler(他本來也是個理論家);提出了許多有效的關鍵字——「語言」與「言語」的差別如何體現在巴特的所有著作之內;「身體性」的考察;作為一個批評家/作家等等複數身份的責任。我至今還不會走回去語言學的後路(本科已經讓我確信我永遠不會喜歡韓禮德、也確信我不會再回去文體學——雖然我總是無自覺地使用),但要是說這本書有什麼結論,那就是讓我對《S/Z》的那種分析更加顯得有經意——與及,總算可以去讀一些正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