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的天空 短评

热门 最新
  • 199 江凌 2018-09-14 09:18:01

    期望越高往往容易失望,这本书其实还算不错的,问题是营销把这本书的噱头用得太足,贝托鲁奇,坂本龙一,小说百强,存在主义三巨头什么的,虽然读客的营销套路已是司空见惯,但我还是被封底和勒口摘录的几段话吸引了,读完后才发现,原来那已经是全部了……

  • 148 blueshadow 2018-09-03 15:41:30

    这本逃跑者的出离之书,向前可以联系到40年代初期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及更早的《太阳照常升起》(1926),后面接续的,是《在路上》(1957)以及垮掉一代文学。在形式和主题上,让我想到约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 所谓遮蔽的天空,是他们凝视着天空,怀疑天空背天空的幕布之后藏着什么。 后边的一些东西,也许只有黑暗,绝对的黑夜。 寻找意义,并丧失了意义,无法融入,唯有痛苦,才能够反衬存在感。 读者必须认识到生活(存在)恐怖的内核,因此阅读也需要勇气。

  • 79 夜帝不熬夜 2018-08-28 16:57:57

    美国文学史上最被忽视的经典之一。两个毕生都在各地旅行的人,踏上了没有终点的旅程。他们没有归途,此地和彼地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从未经历寻常的生活,他们注定要永远漂泊下去。在死亡降临时,原本以为有无限时间可供浪费的他们才意识到生命之有限。但至始至终,他们都没能找到全情投入生活的方法。一部醒世寓言。

  • 57 Epiphany 2018-09-19 00:24:31

    没人吐槽这个封面和翻译?

  • 39 danyboy 2018-09-28 14:22:38

    贝托鲁奇《情陷撒哈拉》的原著。读客把这本书重新搞出来很好,但这本书并不是宣传里说的“蒙尘七十年”,而是始终读者众多。新译本较好传递了原著试图营造的乏味、无意义感,特别是前半部的无聊、絮叨、烦躁,恰是作者要表达的情绪:灵魂被禁锢在躯壳里疲倦而躁郁。所以读者会觉得前半部故作玄虚,不知所云。故事从女主的激情出轨开始质变,沙漠成为故事的隐喻:澄澈的天空后面有东西;沙丘的后面还有更高的沙丘。于是波特悟了并很快死去,女主角则因为丈夫之死而迅速将灵魂释放,将颓坏的躯壳抖落,陷入真我的极致,也就是别人眼中的疯狂。但波特的死和她的疯都不是负面意义的,与第五章里三姐妹“撒哈拉喝茶”的故事一致,这个传说正是小说的隐喻。总之,小说揭示了返璞归真的真相,不是宗教的救赎和内心的平静,而是归于狂野、自由、疯狂和死亡。

  • 20 Ex 2018-08-30 22:34:02

    这本小说太赞了,真实的描摹出人的精神苦恼与人际间的隔膜,我尤其喜欢无解的结局。20180828-30

  • 15 柳无码🌈 2018-10-15 07:14:07

    1一上来就讲了三个舞女极度渴望去撒哈拉喝茶,却被愿望带入死地的故事,它是全书的概括性总结;2全书共有三组旅人,除男女主人公,另两组既是情节推进器,也是地气的来源,没有他们的俗气作反衬,整个故事就太飘了;3坂本龙一的曲子抓住了故事孤独、虚无的内核;4千万别把这部小说当成“夫妻危机电视剧”看;5撒哈拉喝茶的小故事、主人公第一次提起“遮蔽的天空”时仰望星空的部分、男主死后女主看似自私堕落的部分…是我最喜欢的。

  • 18 大爱DUDU 2018-09-16 15:18:15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的评分会这么高。书里大段大段的描述性的语言虽然挺具象的,却让我时不时地容易走神。里面人物关系我也很难理解。

  • 15 九月 2018-09-07 20:55:40

    那个时代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角,“寻找灵魂的现代人”,迷失在卡夫卡的大雾与城堡中,等待着也许永远不会出现的戈多,在生命的荒谬与虚无中不断的把巨石推向山顶,遮蔽的天空是从日神开始,到酒神结束,这个时间的旅人从日神存在主义的虚无的世界向着酒神的这个娱乐致死的新世界一路走来

  • 14 菜菜子 2018-09-12 11:06:27

    翻译得一般啊~看得很丧

  • 14 2018-09-13 10:59:50

    我们建构自己的核心、建构未曾谋面的地理位置,我们活在寓言之中,波特与姬特的故事残酷又迷茫,文明人想要去西方文明未曾涉及的领域寻找自我本身就是荒诞。他们的一部分留在了非洲——波特的肉体、姬特的精神。而非洲还在那里,你们还未找到自我。

  • 13 袁牧 2018-10-08 11:52:32

    阅读过程中一直有一种读法国“新小说派”小说的感觉,查了一下作者居然和“垮掉的一代”是同一代作者,并且也可以被归入其类。异域的神秘氛围和旅途的失落又让全书弥漫着“后殖民主义”小说的气质。而这有是一个美国人在非洲大陆的日记,所以实际上无法归类。笔下的人物看到炙热的烈阳、弥漫的黄沙、难以吞咽的食物、苍蝇和道具般游走的土著,但对环境没有任何关乎精神上的批判。对于书中人物来说,摩洛哥可以阻隔纽约的繁华,但无法遮蔽生活的无意义,值得记忆的特别的瞬间是有限的,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多少次,我们总以为那是无限的。

  • 16 高桥松明 2018-08-30 09:20:05

    一场终将无法抵达和解的撒哈拉旅行,三个旅人,一个丢掉了性命,一个放弃了文明(或者说理性),一个不知所措裹足不前害怕结局,不愿意离开也害怕前行。《遮蔽的天空》里的一切都和印象里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完全不一样,没有对异域的好奇、新鲜、惊喜、风趣、灵动,一切都是如烈日般的刺目、虚无而可怖。波特、姬特、特纳古怪的三人组漫无目的地在撒哈拉、在北非游荡,他们的行李箱里装着美国护照、大把大把的千元法郎钞票、香槟威士忌,辗转于拥挤的火车和汽车上,一掷千金地解决火车票、汽车票、旅馆房间、餐点吃食的问题,自嘲没有哪个美国人能够打心底里接受“生活等于苦难”的观念,他们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尽量让身体舒适,可总是无法安抚生命本身。确实是非常存在主义的小说,哪怕是翻译的中文,都似乎是说着法语的萨特。

  • 11 恶魔的步调 2018-09-15 19:58:02

    公路片永远是建立感情羁绊的最好方式。所谓遮蔽的天空,按照小说中的说法,天空是某种固体,替我们挡住了天空后面的一些东西。什么东西呢?黑暗,绝对的黑夜;马上叫人想起爱手艺的召唤:我们生活在我们无知的小岛上,切勿冒险扬帆远航——所以说起来,标题叫"流浪苍穹"也无不可。虽然不是科幻小说,但小说所带来的感知的拓展,简直以为自己多长了许多幻肢。

  • 14 三不二 2018-09-05 10:19:02

    刚看到推送过来,书评都是这两天刷的,我表示很不解!!

  • 7 元茜 2018-09-14 10:52:54

    卧床快速读完,连贯又真实。一开始没有对书名有太多的理解,直到读到其中的几处环境描写,才觉得如书名一样让人窒息。

  • 7 Blue blue 2018-09-06 12:39:55

    十几年前看电影没看懂的,看书看懂了

  • 8 金台 2018-09-09 21:01:33

    小说画面感很强,也可能是因为太熟悉北疆的戈壁,所以仿佛目睹了男女主角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流浪,在荒丘中看着落日一点点流逝,图剩点点星光。他们两手空空,唯有彼此,失去了你,也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 9 有耳 2018-08-26 11:49:15

    人有很多微妙的情绪,有很多莫名的念头。或越珍惜越若即若离,或明明嫌恶却反而可以亲近。踏上遥远的行程,寻找存在的意义,却让灵魂脱离了轨道。失去了那根无形的弦,会疯的吧。

  • 8 🐱peekaboo 2018-09-13 15:16:13

    清楚宛如天空般笼罩在自己头顶上的那片虚无的人,往往比任何人都更加努力想要抓住存在本身。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