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甘阳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增订本)
出版年: 2018-6
页数: 579
定价: 8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甘阳作品
ISBN: 9787108062635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增订本)
出版年: 2018-6
页数: 579
定价: 8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甘阳作品
ISBN: 9787108062635
内容简介 · · · · · ·
文明 · 国家 · 大学(增订本)
甘阳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6
ISBN: 9787108062635 定价:89.00元
收录了近十多年来甘阳有关中国道路、当代思想状况和通识教育方面的文章、演讲和访谈近四十篇,比较全面地呈现了其对中华文明复兴和古今中西之争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对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有着翔实明晰的梳理和讨论。
本次再版,在2012年初版的基础上增加了13篇文章,如《康有为与保守主义问题》《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中心》,以及有关通识和古典教育的若干篇文章,均为第一次结集出版。同时对初版的篇目安排有所调整。
文明·国家·大学(增订本)的创作者
· · · · · ·
-
甘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甘阳 杭州人,知青出身,现任清华大学新雅讲席教授,新雅书院院长,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创院院长,重庆大学博雅学院创院总监。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秘书长。
目录 · · · · · ·
目 录
导论 从“民族-国家”走向“文明-国家”
上编 中国道路
社会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关于中国的软实力
三种传统的融会与中华文明复兴
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
再谈中国道路
中国论述与亚洲论述
文化中国与乡土中国: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前景及其文化
费孝通《江村经济》再认识
邹谠教授《中国革命再阐释》编者前言
汪晖教授《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评议
康有为与保守主义问题
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中心
中编 第二次思想解放
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
启蒙与迷信,或,“反启蒙”在中国的缺席
重新阅读西方
文明对话:为什么?谈什么?怎么谈?
外交不是内政的延长
“反美世纪”与“新世界主义”
新帝国与“反美世纪”
美国走向“布什民族”
中国的“新世界主义”
2008 年与“新世界主义”
超越西方文化左派
细读《文化与社会》
下编 大学
从富强走向文雅
博雅教育:为大学和社会赋予灵魂
博雅学院:我们在创造传统
我们到底在博雅学院做什么?
博雅教育与经典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开学典礼致辞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
中国大学人文教育面临的七个问题
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与目
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
附文一 《莎士比亚与政治哲学》:一次以经典细读和小班讨论为核心的通识课程试验(赵晓力 吴飞)
附文二 作为文化事业的通识教育:“全国首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综述(吴飞 赵晓力)
通识教育:美国与中国
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是否可能?
中国通识教育的务实之道
华人大学理念九十年
留学运动三十年后
古典西学在中国
古典学与古典教育
“古典与文明”丛书总序
附录
附录一 十问甘阳
附录二 “我宁愿改革速度慢一点”
附录三 美育与通识教育(潘公凯 甘阳)
附录四 从第三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谈起
附录五 通识十年:从香山会议到四校联盟
篇目说明
增订本出版说明
· · · · · · (收起)
导论 从“民族-国家”走向“文明-国家”
上编 中国道路
社会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关于中国的软实力
三种传统的融会与中华文明复兴
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
再谈中国道路
中国论述与亚洲论述
文化中国与乡土中国: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前景及其文化
费孝通《江村经济》再认识
邹谠教授《中国革命再阐释》编者前言
汪晖教授《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评议
康有为与保守主义问题
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中心
中编 第二次思想解放
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
启蒙与迷信,或,“反启蒙”在中国的缺席
重新阅读西方
文明对话:为什么?谈什么?怎么谈?
外交不是内政的延长
“反美世纪”与“新世界主义”
新帝国与“反美世纪”
美国走向“布什民族”
中国的“新世界主义”
2008 年与“新世界主义”
超越西方文化左派
细读《文化与社会》
下编 大学
从富强走向文雅
博雅教育:为大学和社会赋予灵魂
博雅学院:我们在创造传统
我们到底在博雅学院做什么?
博雅教育与经典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开学典礼致辞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
中国大学人文教育面临的七个问题
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与目
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
附文一 《莎士比亚与政治哲学》:一次以经典细读和小班讨论为核心的通识课程试验(赵晓力 吴飞)
附文二 作为文化事业的通识教育:“全国首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综述(吴飞 赵晓力)
通识教育:美国与中国
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是否可能?
中国通识教育的务实之道
华人大学理念九十年
留学运动三十年后
古典西学在中国
古典学与古典教育
“古典与文明”丛书总序
附录
附录一 十问甘阳
附录二 “我宁愿改革速度慢一点”
附录三 美育与通识教育(潘公凯 甘阳)
附录四 从第三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谈起
附录五 通识十年:从香山会议到四校联盟
篇目说明
增订本出版说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谈文理贯通,老老实实说自然科学家最爱谈这个事情了,因为他不大知道哦有什么人文标准,他认为背两首唐诗宋词就很有文化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2页 -
比如说我一直和有些朋友说,国防部长这个词就不对,应该用兵部尚书,为什么不能用?你这个词大不相同,你如果建立兵部尚书,现在的中国军方就会重新重视中国历史传统,中国的国防部长可能就没有必要去看什么美国国防部长的传记,那和你没有关系的,他可能马上就会去看中国历代兵部尚书的传记,美国国防部长和你有什么关系,英国国防部长和你有什么关系,而且你甚至都不知道美国国防部长和英国国防部长以前不叫国防部长,叫战争部长,都不知道,就瞎看人家的书,然后以为和他有什么关系。就是你的整个思想认同到底是横的还是竖的,这个事情非常关键。我为什么要强调“中国道路”,就是如果不能和中国文明几千年传统建立起一种有机关系,整个讨论是有问题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甘阳作品(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文明·国家·大学》《将错就错》《古今中西之争》《古今中西之争》《北大五论》
。
喜欢读"文明·国家·大学(增订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文明·国家·大学(增订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转】《新京报》书评《甘阳:思想解放的再出发》
甘阳:思想解放的再出发 改革需要解放思想,但思想如何解放却众说纷纭。中国发展到现在的阶段,中心议题早已从要不要改革、要不要解放思想,转变为如何改革、如何解放思想。甘阳最近出版的文集《文明·国家·大学》(三联书店,2012年1月)汇集了他近十余年来关于思...
(展开)


我阅读的第273本书|虽然都是老文章,但却散发着时代的气息
开卷有益,这些书值得读一读,这是专业行走五年来阅读的第273本书。 有些书读起来就会这么慢 一年前的一个夏天,去一位朋友办公室谈事。这位朋友和我一样,闲暇时也喜欢读点闲书。他的办公桌上,正好放着一本厚厚的大书。朋友说,这本书很精彩,感兴趣了可以读一读。 我瞅了瞅...
(展开)

【转】悲观于历史偶然性的消失——写在甘阳新书发布会之后
悲观于历史偶然性的消失——写在甘阳新书发布会之后 2012-01-02 09:54:07 成也祖宗,败也祖宗,这逼得所有中国人都必须慌乱地做出思想形态的决断。 对于20世纪及其之后的中国人而言,有两个绕不过的常识,一个是中国曾经是人类最为辉煌强大的轴心文明,另一个是十九世纪之后...
(展开)


【转】中国崛起与文明国家
中国崛起与文明国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魏平 2011-12-23 23:13:18 核心提示:在进入新世纪的十余年间,这个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根据今天世界上主要的观察家分析,答案大都是中国的崛起。 在进入新世纪的十余年间,这个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根据今天世界上主要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联学术 2011—2018】 (三联学术)
- 2018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文化,思潮与政见 (皇甫杰)
- 藏书 (计然)
- 甘阳 (豆友naZL5YuSg4)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文明·国家·大学(增订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momo 2018-07-29 14:09:51
虽然是些文章、访谈的合集,但还是可以窥见甘阳深厚的文化学功力。上编“中国道路”,辩证法用得不错,关于中国道路必须基于中华文明的论述逻辑令人信服,但实际如何不使传统文化不成为专制工具却语焉不详。中编“第二次思想解放”收的文章多数泛泛而谈,唯《细读〈文化与社会〉》见功力,可读。下编“大学”,由于是文章集合,重复较多,几页纸的观点硬是编了两百多页,废话啰嗦
3 有用 njuyyg 2020-02-17 17:55:03
上海书城 购书。疫情在家,读了第三篇关于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篇文章,一是阅读量,经典阅读,二是小班讨论。有启发。
4 有用 頨譞 2023-11-19 23:46:08 北京
我们自然知道西方左翼学者早就指出大学不是纯而又纯的精神殿堂,而是与民族、国家、权力、资本,以至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今天的中国学者切勿拿着鸡毛当令箭,把人家“批判的武器”拿来就做“武器的批判”,西方左翼都是口头革命派,并没有要摧毁西方的大学、民族、国家。至于那顶老在晃来晃去的民族主义帽子,不妨先还给西方的右派。中国人今天需要的既不是西方左派的教导,也不是西方右派的巧言,而应将所有的左派幼稚病和右... 我们自然知道西方左翼学者早就指出大学不是纯而又纯的精神殿堂,而是与民族、国家、权力、资本,以至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今天的中国学者切勿拿着鸡毛当令箭,把人家“批判的武器”拿来就做“武器的批判”,西方左翼都是口头革命派,并没有要摧毁西方的大学、民族、国家。至于那顶老在晃来晃去的民族主义帽子,不妨先还给西方的右派。中国人今天需要的既不是西方左派的教导,也不是西方右派的巧言,而应将所有的左派幼稚病和右派幼稚病都一扫而空,才能真正直面自己的历史与命运。 (展开)
1 有用 Lincredible#0 2018-06-09 23:37:13
但开风气。
2 有用 AhFloyd 2021-02-23 23:49:31
不是百分百认同,尤其是强调所谓中国问题的“宏观视野”,以“不要......模糊自己的基本方向和主导性问题”,而将性别、种族议题当作“赶时髦”的“鸡毛蒜皮”,这何尝不是在以一种宏大的抽象去掩盖边缘的具体焦虑,不可逃避的现象远不是“赶时髦”就能轻易忽略的。但是其对文化政治的深入思考,及民族传统取向的建议,是有令我反思头脑中的“青春期激进主义”部分的(《细读<文化与社会>》一篇讲稿的确很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