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 隈研吾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副标题: 与自然连接的建筑
译者: 郝皓
出版年: 2018-6
页数: 168
定价: 58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建筑设计经典译丛
ISBN: 9787553791760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副标题: 与自然连接的建筑
译者: 郝皓
出版年: 2018-6
页数: 168
定价: 58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建筑设计经典译丛
ISBN: 9787553791760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共分为“连接:日向邸”“流出: 水、玻璃”“隐去:龟老山”“极少化:森林舞台”
“拆线: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颠倒:剧场的反转”“电子置换:纪念公园”“粉碎成粒子”八个章节,作者隈研吾精选了八个建筑项目以及作品,详细阐述了他对建筑原点的思考。
书中精选的八件作品中,除了一件作品(陶特设计的日向邸)之外,其他都是隈研吾事务所这几年设计的作品。作者在对造型体批判的同时,也在展示自己,暴露自己的界限。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对造型体的批判。他试图唤起各种各样的批判声音,以此引起人们对造型体的关注,让人们意识到我们已经被造型体包围了。他认为,建筑自身持续发展,就不得不对造型体进行批判。
本书中,隈研吾回顾多年建筑设计生涯,批判了批判一下以自我为中心的建筑,批判了建筑的分割,试图推翻造型体,以崭新的思维、全新的角度感知建筑,使建筑回归环境,与自然连接,得以延续。
反造型的创作者
· · · · · ·
-
隈研吾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隈研吾,日本当代知名建筑师。197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教授,2009年任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曾获“日本建筑学会奖”“芬兰国际木建筑奖”“每日艺术奖”“文部科学大臣奖”等奖项。
目录 · · · · · ·
第一章 连接:日向邸................................. 006
第二章 流出: 水、玻璃............................... 046
第三章 隐去:龟老山.................................. 061
第四章 极少化:森林舞台........................... 076
第五章 拆线: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089
第六章 颠倒:剧场的反转............................ 105
· · · · · · (更多)
第二章 流出: 水、玻璃............................... 046
第三章 隐去:龟老山.................................. 061
第四章 极少化:森林舞台........................... 076
第五章 拆线: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089
第六章 颠倒:剧场的反转............................ 105
· · · · · · (更多)
第一章 连接:日向邸................................. 006
第二章 流出: 水、玻璃............................... 046
第三章 隐去:龟老山.................................. 061
第四章 极少化:森林舞台........................... 076
第五章 拆线: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089
第六章 颠倒:剧场的反转............................ 105
第七章 电子置换:纪念公园........................ 122
第八章 粉碎成粒子..................................... 132
后 记....................................................... 162
· · · · · · (收起)
第二章 流出: 水、玻璃............................... 046
第三章 隐去:龟老山.................................. 061
第四章 极少化:森林舞台........................... 076
第五章 拆线: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089
第六章 颠倒:剧场的反转............................ 105
第七章 电子置换:纪念公园........................ 122
第八章 粉碎成粒子..................................... 132
后 记....................................................... 162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文艺复兴时代被称为透视构图法的时代。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建筑师全都为透视构图法所吸引。但是仔细想想,在所谓的透视构图法中,已经包含了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一般认为,透视构图法是数学式的构图法,是几何学构成进行严密推导的方法,是与古典主义世界相称的表现方法。试图利用几何学来对建筑进行控制,这种古典主义的思考方法与透视构图法如出一辙。但是,透视构图法其实就是想空间中代入一个极为主观、个人化的特殊视点。这个视点被投入空间的瞬间,意识与客体的分裂就暴露无遗,古典主义世界的客观性也就灰飞烟灭。比如说,这一分裂会通过作为用透视构图法描绘出来的空间与主体实际体验到的空间之间的差异暴露出来。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种差异很小,几乎可以被忽略。但是在画面的周边,这种差异就体现为图像的巨大扭曲。而当主体在空间中移动,视线也开始移动,透视构图法营造出的静态空间认识就基本瓦解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页 -
我觉得,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老去的,这才是人,才是建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建筑设计经典译丛(共18册),
这套丛书还有
《图解日本古建筑》《关于现代建筑的16章》《槙文彦的建筑哲学——关于城市与建筑的思考》《路易斯·康:建筑师中的哲学家》《纸建筑》
等
。
喜欢读"反造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妙趣横生的日本建筑学 7.4
-
-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8.3
-
- 空间 7.4
-
- 建筑师伊东丰雄观察记 8.1
-
- 建筑的异样性 7.4
-
- 世界现代建筑史 8.7
-
- 伟大的柯布西耶 9.1
-
- 词语与建筑物 9.4
-
- 建筑构成手法 8.3
反造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连接自然的建筑(这是一篇party组织要上交的读后感我会说么我......)
说建筑 书的开篇从布鲁诺陶特开始,与柯布西耶和密斯两位现代主义大师的“上镜”建筑相比,隈研吾对布鲁诺陶特的建筑意识更为认同。建筑表达似乎总是力压建筑本质一筹,人们无法从布鲁诺一张静止的黑白照片中感受到“玻璃之家”所想传达的对格罗皮乌斯“法古斯工厂”的批判,无...
(展开)

最有趣的莫过于书的封面
隈研吾对事情的独立思索和自我纠结一直是我最欣赏的,比如柯布西埃酷爱使用造型原来是为了迎合当时局限的照相术,用螺旋形的造型楼梯凝固下建筑中的动线。还有能剧舞台前为什么要有一片白沙,主题公园的围合很重要,一旦被人看穿,之前建立的代入感和和美好就瞬间消失了。好多...
(展开)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2分 1440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8.3分 142人读过
-
AA Publications (2008)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建筑设计经典译丛 (凤凰传媒集团·天津凤凰空间)
- 建筑设计经典译丛 (凤凰空间)
- 建筑理论中文书 (H口H口)
- CG美术-平面设计与影像 (临刃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反造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Mona 2019-12-19 15:02:43
比起广西师范那版差太远了。请问隈研吾截至2019年是获得的第几届普利策建筑奖?
0 有用 541338792011 2024-01-24 13:09:31 辽宁
连接、流出、隐去、极少化、拆线、颠倒、电子置换、粉碎成粒子,国内目前的进程很像1970年的日本:高速成长的终止、老龄化、少子化、女性崛起—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的“海底时期”。
0 有用 衔蝉 2020-02-12 17:16:39
想看日版。
0 有用 momo 2020-05-09 16:44:08
看这本书之前我还在想 反造型?那造型是什么 看了以后发现反造型的建筑用作私人住宅挺好的 很有隐私 很安心
0 有用 阿陶. 2019-04-13 16:11:58
老板的思想果然高深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