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许田波 (Victoria Tin-bor Hui)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
原作名: War and state form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early modern Europe
译者: 徐进
出版年: 2018-5-1
页数: 293
定价: 68
装帧: 平装
丛书: 东方编译所译丛
ISBN: 978720815149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
原作名: War and state form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early modern Europe
译者: 徐进
出版年: 2018-5-1
页数: 293
定价: 68
装帧: 平装
丛书: 东方编译所译丛
ISBN: 9787208151499
内容简介 · · · · · ·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发展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为什么欧洲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多国平衡的局面,而中国却走向了统一。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界政治转型进行了思考。
作者简介 · · · · · ·
许田波 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亚洲和欧洲的比较历史研究、世界政治的转型、政治文化和中国政治等,在《国际组织》《欧洲国际关系杂志》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徐进 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国际安全、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战争法。主要著作为《王霸天下思想的启迪》(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副主编)、《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副主编)等,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国际政治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 · · · · ·
译者序/Ⅰ
中文版前言/ⅩⅢ
致谢/ⅩⅦ
第一章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1
案例/333
研究方法/6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的基本架构/8
国际政治的动力学/18
国家形成的动力学/29
自强型改革对自弱型权宜措施/38
“替代性”解释/39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53
制衡逻辑的早期胜利(公元前656—前284年)/54
秦国的崛起及统一(公元前356—前221年)/60
超越均势/63
克服扩张成本的上升/72
发动最后的统一战争/85
为什么秦国能制定更明智的策略/86
小结/90
第三章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104
两弱的平衡:自弱的法国与自弱的哈布斯堡帝国(1495—1659年)/106
强弱的竞争:自弱的法国与自强的英国(1661—1715年)/114
霸业在望: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自强的法国/119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129
近代早期欧洲的自强型改革诸模式/132
比较战争的强度/137
哪个体系更霍布斯化和马基雅弗利化/141
“替代性”解释/143
小结/148
第四章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161
国家形成的制衡逻辑/162
自强型改革、国家形成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制型政府/167
自弱型权宜措施、国家畸形化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宪政政府/174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178
国家形成与国家力量的差异/186
秦朝的崩溃和汉朝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型/192
第五章结论与意义/212
国际政治和国家形成动力学的再结合/212
后拿破仑时代世界政治的转型/217
附录一近代早期欧洲(1495—1815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224
附录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56—前221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228
附录三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的操作标准/238
有大国卷入的战争的计入与排除/238
对有大国卷入的战争的确认/240
大国地位的确认/241
参战国的确定/244
战争发动者、胜利者和失败者的确定/245
附录四中国历史年表/248
参考文献/251
· · · · · · (收起)
中文版前言/ⅩⅢ
致谢/ⅩⅦ
第一章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1
案例/333
研究方法/6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的基本架构/8
国际政治的动力学/18
国家形成的动力学/29
自强型改革对自弱型权宜措施/38
“替代性”解释/39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53
制衡逻辑的早期胜利(公元前656—前284年)/54
秦国的崛起及统一(公元前356—前221年)/60
超越均势/63
克服扩张成本的上升/72
发动最后的统一战争/85
为什么秦国能制定更明智的策略/86
小结/90
第三章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104
两弱的平衡:自弱的法国与自弱的哈布斯堡帝国(1495—1659年)/106
强弱的竞争:自弱的法国与自强的英国(1661—1715年)/114
霸业在望: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自强的法国/119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129
近代早期欧洲的自强型改革诸模式/132
比较战争的强度/137
哪个体系更霍布斯化和马基雅弗利化/141
“替代性”解释/143
小结/148
第四章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161
国家形成的制衡逻辑/162
自强型改革、国家形成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制型政府/167
自弱型权宜措施、国家畸形化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宪政政府/174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178
国家形成与国家力量的差异/186
秦朝的崩溃和汉朝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型/192
第五章结论与意义/212
国际政治和国家形成动力学的再结合/212
后拿破仑时代世界政治的转型/217
附录一近代早期欧洲(1495—1815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224
附录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56—前221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228
附录三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的操作标准/238
有大国卷入的战争的计入与排除/238
对有大国卷入的战争的确认/240
大国地位的确认/241
参战国的确定/244
战争发动者、胜利者和失败者的确定/245
附录四中国历史年表/248
参考文献/25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东方编译所译丛(共192册),
这套丛书还有
《社会改造原理》《国际政治思想史导论》《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软制衡》《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
等
。
喜欢读"战争与国家形成"的人也喜欢 · · · · · ·
战争与国家形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超越中國中心與歐洲中心─評許田波《先秦中國與前近代歐洲中戰爭與國家形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超越中國中心與歐洲中心─ 評許田波《先秦中國與前近代歐洲中戰爭與國家形成》 刊載於《政治科學季評》,2007年,第15期,頁29-32。 政治科學家許田波(Victoria Tin-bor Hui)教授的《先秦中國與前近代歐洲中戰爭與國家形成》(War and State Form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 (展开)许田波| 自强型改革与自弱型权益措施
1 更重要的是,最早的争霸国采用的是“自弱型权宜措施”而没有进行“自强型改革”。由于强制能力低而战争成本高,国际竞争的强度在近代早期欧洲要低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普鲁士、俄国、英国和奥地利相继实施“自强型改革”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和拿破仑法国最终发...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7.7分 21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7.3分 378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已上传libgen的中文书 (奥吉尔维同志)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思考与判断:藏书 (一卷残书惹夜归)
- 先秦制度研究 (王观旂)
- 国际战略 (小毛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战争与国家形成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大甜甜~~ 2021-07-16 22:14:42
这本书本就预设了是一项关公与秦琼的研究,去计较里面的史实疏漏未免就无趣了。这本书在很多层面上都能给我启发,但对我最有益处的一个瞬间,是解决了我教中国教育史时长期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理解战国时代如此开放自由的稷下讲学。作者解释了,事实上战争最有可能开启言论自由的空间,是的,战争未必一定会导致管制,战争也可能带来自由。正是因为诸侯均势,君王迫切需要完全现实主义的“为我所用”,学者言论的空间才... 这本书本就预设了是一项关公与秦琼的研究,去计较里面的史实疏漏未免就无趣了。这本书在很多层面上都能给我启发,但对我最有益处的一个瞬间,是解决了我教中国教育史时长期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理解战国时代如此开放自由的稷下讲学。作者解释了,事实上战争最有可能开启言论自由的空间,是的,战争未必一定会导致管制,战争也可能带来自由。正是因为诸侯均势,君王迫切需要完全现实主义的“为我所用”,学者言论的空间才有可能被最大限度地扩充。事实上,战国时代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包袱,大家各式各样的思想实验都能推动向极致的一个时代。之后,我们再难见到一个荀子或者韩非式的“狠角色”了。 (展开)
0 有用 Klauric 2022-02-08 16:56:00
作者提出的核心机制是支配逻辑与制衡逻辑的互动影响了春秋战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政治格局。具体而言,春秋战国诸侯国通过自强型改革强化军事、经济与行政能力,秦国改革叠加对地理劣势的克服、采取阴谋诡计破除山东诸国军事同盟最终实现一统。欧洲国家则采取自弱型措施,反倒弱化了国家支配能力,在欧洲国家支配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统一毫无可能,最终维持了均势局面。细节上蛮多地方觉得不是很清楚,比如春秋战国所谓仁政究竟是不... 作者提出的核心机制是支配逻辑与制衡逻辑的互动影响了春秋战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政治格局。具体而言,春秋战国诸侯国通过自强型改革强化军事、经济与行政能力,秦国改革叠加对地理劣势的克服、采取阴谋诡计破除山东诸国军事同盟最终实现一统。欧洲国家则采取自弱型措施,反倒弱化了国家支配能力,在欧洲国家支配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统一毫无可能,最终维持了均势局面。细节上蛮多地方觉得不是很清楚,比如春秋战国所谓仁政究竟是不是一种自强型措施,孟子的自由主义斗士形象是否准确,法国绝对主义国家建设同自弱型措施是什么关系,等。以及作者拿1495-1815同春秋战国比较,历史周期选择似乎不妥。春秋战国历经统一-分裂-统一,而1495本身即处于分裂期。也正因此,对君主权力受教会与商人掣肘的论述相当有限,而这恰恰是支配有限的原因。 (展开)
1 有用 单个一 2022-02-28 08:55:17
读之前以为是一本历史书,结果太政治了。可能是我不太行,所以还是不太能读这种理论模型很优秀的书。但是有些看法确实挺有意思(不过最近选择不再相信比较的研究)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22-09-09 20:11:44 上海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发展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为什么欧洲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多国平衡的局面,而中国却走向了统一。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发展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为什么欧洲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多国平衡的局面,而中国却走向了统一。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界政治转型进行了思考。” (展开)
0 有用 坚毅 2022-05-05 22:20:35
1环境上,早期西方国家难以齐编底层、直接从农民泵取利益。主体上,商业总叫团体又有相当发展。互动上,战争压力烈度不足。最终政府从商业团体获取资源更具吸引力-自弱型而非自强型改革被选。2春秋战国时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相似,存在一多国体系,但各国国内主体更简单无商业总叫等势力,无殖民地资源,政府一支独大。欧洲各国想兼并时社会势力个体意识均已形成均势:农民有贵族覆盖,商业团体有有自保能力,政府难以独木。3政府... 1环境上,早期西方国家难以齐编底层、直接从农民泵取利益。主体上,商业总叫团体又有相当发展。互动上,战争压力烈度不足。最终政府从商业团体获取资源更具吸引力-自弱型而非自强型改革被选。2春秋战国时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相似,存在一多国体系,但各国国内主体更简单无商业总叫等势力,无殖民地资源,政府一支独大。欧洲各国想兼并时社会势力个体意识均已形成均势:农民有贵族覆盖,商业团体有有自保能力,政府难以独木。3政府社会个体,大脑器官细胞?国界形成、国家出现和细胞膜出现、细胞形成。人预期能力之特殊性。4秦统一是克服重重困难动用大量升级版手段才险胜,春秋战国统一并非命定。秦国是借鉴者而非创新者,后来居上。早期欧洲国家在自强型改革阴谋诡计野蛮战术等均不够卖力,未能克服均势机制扩张成本地理障碍,化学反应偏弱练蛊失败。 (展开)
0 有用 豆友vTL8bUZT04 2024-04-15 12:52:02 安徽
前段时间突然火了但感觉就那样
0 有用 莫西吉雍 2023-02-04 19:28:22 上海
理论框架很简洁,逻辑自洽,理论上偏国关,方法上似乎更倾向于比较政治。在理论框架搭建、分析指标上以及数据搜集上对我有一定的启发,是一个观点一篇文章(一本书)很好的写作范本。简单来说作者认为,国家对社会和个人控制力强(自强型改革)更倾向于形成帝国,反之则不能。虽然作者认为自己是综合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整合型学者(第一章注268),从她的核心观点来看我倒是觉得她能比较清醒地看到哪些要素在哪些... 理论框架很简洁,逻辑自洽,理论上偏国关,方法上似乎更倾向于比较政治。在理论框架搭建、分析指标上以及数据搜集上对我有一定的启发,是一个观点一篇文章(一本书)很好的写作范本。简单来说作者认为,国家对社会和个人控制力强(自强型改革)更倾向于形成帝国,反之则不能。虽然作者认为自己是综合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整合型学者(第一章注268),从她的核心观点来看我倒是觉得她能比较清醒地看到哪些要素在哪些地方发挥多大的作用,这是一种比单一理论更务实的处理方法。 (展开)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22-09-09 20:11:44 上海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发展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为什么欧洲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多国平衡的局面,而中国却走向了统一。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发展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为什么欧洲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多国平衡的局面,而中国却走向了统一。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界政治转型进行了思考。” (展开)
0 有用 坚毅 2022-05-05 22:20:35
1环境上,早期西方国家难以齐编底层、直接从农民泵取利益。主体上,商业总叫团体又有相当发展。互动上,战争压力烈度不足。最终政府从商业团体获取资源更具吸引力-自弱型而非自强型改革被选。2春秋战国时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相似,存在一多国体系,但各国国内主体更简单无商业总叫等势力,无殖民地资源,政府一支独大。欧洲各国想兼并时社会势力个体意识均已形成均势:农民有贵族覆盖,商业团体有有自保能力,政府难以独木。3政府... 1环境上,早期西方国家难以齐编底层、直接从农民泵取利益。主体上,商业总叫团体又有相当发展。互动上,战争压力烈度不足。最终政府从商业团体获取资源更具吸引力-自弱型而非自强型改革被选。2春秋战国时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相似,存在一多国体系,但各国国内主体更简单无商业总叫等势力,无殖民地资源,政府一支独大。欧洲各国想兼并时社会势力个体意识均已形成均势:农民有贵族覆盖,商业团体有有自保能力,政府难以独木。3政府社会个体,大脑器官细胞?国界形成、国家出现和细胞膜出现、细胞形成。人预期能力之特殊性。4秦统一是克服重重困难动用大量升级版手段才险胜,春秋战国统一并非命定。秦国是借鉴者而非创新者,后来居上。早期欧洲国家在自强型改革阴谋诡计野蛮战术等均不够卖力,未能克服均势机制扩张成本地理障碍,化学反应偏弱练蛊失败。 (展开)
1 有用 单个一 2022-02-28 08:55:17
读之前以为是一本历史书,结果太政治了。可能是我不太行,所以还是不太能读这种理论模型很优秀的书。但是有些看法确实挺有意思(不过最近选择不再相信比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