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义 短评

热门
  • 64 沉冰 2020-02-02 21:56:48

    中国文化的要义就是猥琐发育

  • 32 Vincent_Ruo 2019-07-02 12:03:20

    9分 梁先生说,旧中国不是封建国家,而是处于封建与资本之间的,永远过渡不了的状态。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八个字。这就导致一切外国的治国之道,到了中国通通失效。全书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就是为了证明这八个字的意义,并由此找到克服民族缺陷的方法。梁先生态度中立不偏颇,陈述清晰不虚浮,全书时时刻刻表露出客观分析、乐观期待的文化人姿态。这本书深入解答了我对中国文化的一些疑惑,更让我体会到,如今中国人所缺失的,那属于文化的一层。

  • 25 我这回真的不是 2019-09-17 22:08:04

    将近读了一个月。梁老先生掰开了揉碎了讲得很明白,尽管不无穿凿之嫌,但逻辑比较严密,非常有见地。无论是小的细节特点还是大的发展历程,梁先生都对一般规律提出一定程度的质疑。以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为例,他认为若无西方冲击,中国只能逡巡在非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对演成非封建社会的原因,他认为多个因素本身就在相互影响促进,不分先后,不分主次,这样的论法就导致了模糊和调和。文章中处处可见文人的气节。结论章难以抑制对中国文化的认可。

  • 18 酥麻水果 2021-01-01 14:40:41

    实在喜欢不起来……其中的观点也没办法很好地说服我。

  • 16 不知 2019-12-13 23:37:08

    读了一年,年末了,一定要读完。伦理本位,职业分途,文化早熟,不是封建,没有阶级,理性启发,身体不足,心力过盛。中国不是一个国家,是超国家,是一种文明。我国自有一套话语体系,现在学界往往把西方的话语体系生搬硬套过来,我们太缺少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师了,像梁老这种可以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人简直是crown jewel.

  • 5 鸡汤侠 2020-09-23 00:33:12

    很有洞察力,不过应该算是主观感受,离研究结果还差十万八千里

  • 2 下木 2021-06-28 22:20:19

    书中部分观点打破平常的认知,如“中国自古缺乏阶级”等,梁先生旁征博引,但给出的论据很难说服人,有绕圈子的感觉。同时全书语言较为晦涩,难以理解。书中最令人警醒之语“动不盲动,想不空想”。读到209页,决定放弃,以后有缘再见。

  • 2 DDLName 2023-01-31 23:27:45 北京

    基于读书主题参考豆瓣评分(9.1)去看的一本书。1949年成书,今天看很多观点已经稍显单薄,感觉缺乏有力的论证,又或是成文时代的词语体系和现在的惯有体系有较大区别,不易顺畅地类比。写作方式比较散漫,经常来回兜圈,例如讲中国文化的十一个特征,其中之一是中国人不注重论理和数理,作者在陈述观点的时候将这十一个计数隐匿在各种段落开头和结尾,似乎不曾考虑将观点整齐排列以利于检索,如此也算是自证了(大雾。有一些不错的总结,印象较深的有“中国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西洋中古社会靠宗教,近代社会靠法律。而中国社会如吾人所见,却是以道德代宗教,以礼俗代法律”。直到今天,咱的生活何尝又没有这两句结论的影子呢。

  • 4 何子诚 2020-12-22 16:50:36

    实际上,这本书我只给四星,但梁漱溟先生的苦心和对国家的热切期盼,是非常值得赞许的。本着文化要义来,看到的确实先生以学者的身份对社会学、政治学、人类文化学的探讨,本来想做出一些新的东西的成果,但毕竟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结论有些浅显。可能是成书目的太大(改变中国),太过于功用,导致有点适得其反,这方面的功用反而不太大。而至于中国文化,也不是很深入地去研究探讨。最后就是有点不伦不类,对于中国和西方历史、哲学、文化、思想有一定积累的人来说,读起来比较鸡肋。不太推荐。初学者倒是可以看看

  • 2 林下何须问 2021-08-31 11:43:44

    几乎一世纪前的书,在当时五四的一片反传统声浪中,梁漱溟可称得上在理论上系统的捍卫儒学和中国文化的第一人,他的卓越之处在于他的理论和他对世界文化的系统分类,某种程度上是以创造性的思考与分析为基础的,有真知灼见,不过以今天看许多论述难免过于武断,他没有认识到文化的复杂性内涵,而是当成一个简单的完整的整体,并且对于中西文化的分析很多也是想象出来的,难以令人信服,虽然以今天的目光看收获不大,但许多“民国大师”还是得放回他的时代去评价更公允。

  • 1 贺戟 2023-03-30 15:42:41 北京

    似乎老一辈学人的问题意识比现在很多人都要清晰。

  • 4 春明丶秋韵 2021-09-09 17:18:11

    虽然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书,但不乏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诸多真知灼见。梁以西方社会结构和宗教等作用为参照,探讨中国缺乏公德、民主、法治、人权的社会文化原因。其中宗法、农业、儒家、道德、理性、科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等诸多因素导致中国缺乏宗教,也就缺乏了以团体为界的集团和阶级,从而不能与其他社会阶级进行谈判和斗争而争取权利、形成公共意识和追求自由。社会的进步不是大家平躺来的,而是不同利益群体相互斗争与争取的结果,当今中国走向正常的现代国家最重要的是倡导和建立不被公权把控的社会自组织、促进良性的社会冲突和互动、保护畅通言论和思想自由并积极推动公民文化和公民意识教育。目前中国社会和百年前的社会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高高在上的小范围的决策者、高压的社会控制与原子化的个人,建设中国式自己的民主与法治任重道远。

  • 2 王小文 2019-05-09 09:16:45

    “从之则坦然泰然,怡然自得而殊不见其所得;违之则歉恨不安,放佛若有所失而不见其所失。” 很久没有读过教科书式的文化书了。引经据典,论证比较。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从儒学角度分析理性主义。不管我们行多少路,看多少书,接触多少新鲜面容,印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还是要时不时出来,提醒一下你心里那些陌生又熟悉的东西。

  • 1 没什么大不了 2024-07-09 22:54:54 上海

    逻辑严谨的,全书就像是写一篇论文那样,抛出论点,提供论据,前后衔接(就是有的地方有点太啰嗦了)。中国文化特征从几个关键点衍生出来:1.理性早熟(周孔教化代替宗教)2.伦理本位(家庭生活扩大到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义务与责任较重)3.职业分途(人人向内求,尚文不尚武、讲理、爱好和平,也导致了经济消极、科学停滞,因为工商农与知识分子相分离,没有多余的精力向外求物质发展)…

  • 0 我叫小乙 2020-08-21 17:07:21

    要义:家族+孔教=伦理组织 多理性 自觉 道德 礼俗 社会 少理智 强制 宗教 法律 国家 其中,理性为核心,是变家族本位为伦理本位的关键,得以成为伦理组织,历经千年而不衰,与西洋对抗百年而不灭; 同时,因其内部无阶级、无国家而少革命,千年囿于稳定性,无进步。 未来,待到理性发育,将成为文化路向,成为普遍,拯救精神危机。 文化即是关于人的,关于人与人关系的:人为何投身于共同体,人又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前者解释了宗教的产生,后者说明了政治经济的历程。

  • 0 风流怨妇 2021-03-31 23:29:06

    解答了很多以前不明白但没想过的问题

  • 0 释空 2020-09-11 20:37:45

    值得好好审视

  • 0 圆缺 2022-03-24 09:09:38

    高手高手之高高手!

  • 0 三个诸葛亮 2022-02-09 20:11:43

    4.5功力深厚,综合文化、历史、经济、政治的因素来剖析中国文化特征,看完可以对中国有一番新的见解。如不认识老中国,怎能建设新中国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