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卷一的3星书评 (34)

小小小师弟 2018-10-04 16:57:38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2版

作者歹毒,稚子何辜。

小说前期还算正常,虽然琐碎却也有些生活的趣味,但是到中期就开始崩坏了。立体的人物是不存在的,反派只会开口说酸话、行奸计,而正派皆言行端正,无奈反击;小妾全是心机狐媚想上位的贱人,男人即使宠妾废妻也是被贱人迷了心智的单纯直男。所有和女主意见一致的人必生活美满...  (展开)
游来游去 2018-10-24 16:00:26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本是古代人,何必穿越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身为穿越者,常常给人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有一种理性的抽离感。这点挺好理解的,原本我就是个现代人。在穿越前,我已有完整的家庭关系: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伯伯、叔叔、婶婶、姨妈、表哥、表姐以及未曾谋面的相亲对象等等;我有自己的社...  (展开)
momo 2016-02-16 20:28:32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2版

都说是好文,我却想吐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在豆瓣第一篇书评啊,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本书,所以以下都是吐槽,不要骂我。 前面挺有趣,后面就玛丽苏了,女主一路开挂,男的都喜欢女主,女的都斗不过女主,那么牛逼,咋不上天呢? 尤其讨厌的部分是,一会儿女主姿容秀丽,一会儿女主就跟小胖松鼠似的小胖手小胖脚,女...  (展开)
2016-04-15 03:23:38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2版

当我谈弃文时我谈些什么

看到墨兰嫁出去以后,弃了 看了知乎的安利才开始看这本书,介绍说是温馨的奋斗故事。 开头有点拖沓。接着女主开始有了生存的希望,便开始随遇而安,为自己力求自保和更好的未来。 大家都认为作者对历史考证严谨,说实话,我看到现在也不得不说作者非常用心,故事也非常真实。真...  (展开)
Lim 2019-01-07 17:07:47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好一点的种田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天刚看完,顺带把知乎的评论也都看了。 有人恶心碰瓷红楼的,也有人大赞的,我觉得文学应该是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和广大群众的心理诉求的。比如这本书,就反映了部分(或者广大)女性对于婚姻的不信任以及对“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这一观点的深信不疑。 说是小红楼的也太过了...  (展开)
 Miracle 2017-06-01 02:35:44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2版

之前和朋友重重安利的我却弃文了

半夜看到和贺弘文婚事黄了,查了后续走向,决定弃文。心中久久不平,睡不着,只能乱写写。 首先,我不像多数低星评分那样排斥曾经浪荡的二叔和女主这种搭配,反而根据以往经验,还很萌。这个男主不是标准意义上大家广为接受的男主,但是却颇接地气。 其次,我不像有的人那样觉...  (展开)
庄周梦猫 2019-01-22 03:00:42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七仙女为什么会嫁给董永vs顾侯爷为什么能娶女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完整本书,想的最多的,是为什么顾侯爷能毫不犹豫地娶了女主,而齐衡却一再错过。 很久以前看过一段问答,问题是董永连一般的老婆都娶不上,为什么偏偏能娶到七仙女。有回答说,因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资格”爱嫁谁就嫁谁,而七仙女有。 想来这答案想说的是,我们...  (展开)
林杏溱 2019-06-05 11:15:47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金枷玉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多读者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作小红楼,私以为这部作品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真正伟大的作品,往往是针对人身上的一个或几个特质进行阐发,直面人生的悲喜,聚焦生活中的细小的卑冗和崇高。而与之相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要油滑得多,更像是开了美颜的人生,...  (展开)
梁洛舒 2019-02-09 17:29:54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假设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过真正古代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9年,因春节前几天就倍感不适,遂这个春节应该是过得最“宅”的春节。于是,看了这篇已经搬上电视剧的宅斗文,知否知否。 故事的简介:现代陶依依女士是一名法院书记员,在志愿边境时遭遇泥石流,穿越到盛府庶出的6岁女儿盛明兰身上。盛府爸爸盛紘官五品,妻王氏(太太),...  (展开)
谢谢饭团子 2017-09-17 19:04:32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2版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婆媳的嬉笑怒骂亲亲小日常

看过最长的一篇裹脚布种田文…憋着一股劲儿,阅读进度达到100%时,长吁一口气,重回人间… 作者虽一直强调且很有礼貌和诚意的不卖弄穿越女开挂技能,主角却处处吉人天相旗开得胜,哎…也是抽空很久看完的,太冗长…太冗长了,有看的动力,却没有回看的欲望…通篇红楼梦、金瓶梅...  (展开)
hayasi_sibako 2017-06-03 15:54:19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2版

一夫一妻多妾制

记得以前也读过一部关于庶女宅斗的小说,甚是无聊,此文的故事也无新意,看作者有话说更有意思,但至少让我知道了古代中国官宦人家的婚嫁知识。明兰穿越女的设置只是让作者可以用现代大白话吐槽一下,无甚他用。整体来看,虽然处处透着红楼的味道,但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起,而不...  (展开)
火神纪 2023-02-20 14:41:53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知否》文本:剧集给了她更多

我是从看剧开始的,最初的时候是它出一集我追一集,看的是 TV 版本,跟完了全剧。前阵子剧荒,电视上的 APP 刚好在播这套剧,于是看了几集,之后重新从头到尾地再刷了一遍 DVD版本。最近,又刷了一遍文本。 我读文本,带着刷了两遍剧集之后过来的先入为主的感觉来读这套书,开...  (展开)
昕玥 2021-12-11 09:57:10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知否是小红楼?关心则乱根本没有成为曹雪芹的野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小说《知否》的人,总会不自觉拿它跟《红楼梦》相比较,有人说,它就像一部小《红楼》,把大家族的后院生活描绘得惟妙惟肖。 也有人说,它根本无法跟红楼梦相提并论,因为内涵单薄,格局忒小。 昕玥觉得,拿《知否》跟《红楼》比较有不妥之处,虽然前者对后者在形式上进行了...  (展开)
信芳 2019-10-11 02:59:21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评《庶女明兰传》

我先看了书,然后才看了电视剧,曾经我对这书的期待还挺大的,几年之后就变得“不过如此”。 文笔可以。这不是一个光明而温暖的故事。 无论是墨兰想要儿子次次女儿,还是齐衡为了自己见不得人的心思撮合孙辈,或者贺弘文的妻子,任何与她(明兰)失之交臂的人,总会为了她辗转...  (展开)
西嘻 2019-02-08 17:28:48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大宅院里的亲情

跟我妈一块看了会电视剧,就被盛小六的段位给惊到了。虽然宅门不比宫门,那些坏人的段位也低了点,但是看着真的会引起极度舒适,就把小说找了出来,提前看了一下结局。 故事始于一个盛六小姐,也终于一个盛六小姐,讲了大概五代人的故事。整个基调还是欣欣向荣的,结局也很圆满...  (展开)
琪奇123 2023-12-02 10:08:05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家庭的荣华富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吗

看了电视剧,来追书。关心大师历史知识和叙事能力毋庸置疑,模仿红楼梦的语气也是一流的,很有带入感,让人佩服。人情事故也挺受用的,可是为啥要穿越呢,明兰的人物设定太突兀了,打不死的小强,门门第一。明兰和祖母的描写读来有点恶心,我都觉得是同性恋了,拱在祖母身上什...  (展开)
James Lee 2022-02-21 18:33:53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随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出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也可以说这是本书的核心思想。老太太为明兰;大娘子为华兰和如兰;林噙霜为墨兰;盛宏为长柏和长枫;顾老侯爷为顾廷烨等等,每每看到本书对此的描写的时候我读着也是热泪盈眶。 有人称此书为当世小红楼。可我并不这样...  (展开)
青鱼的愚 2021-11-05 17:52:48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与《红楼梦》

《知否》这本书,我看了不下三遍,每一遍都有新发现。而《红楼梦》前八十回我也看了至少两遍。值得一提的是,我三刷《知否》是因为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回答:《知否》是在借林姨娘、大小秦氏等人讽刺林黛玉。发现这个论点让我有些生气。为黛玉不值。三刷仔细看下去,确实有那影...  (展开)
只恐美人迟暮 2020-05-05 07:23:30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二刷知否。

几年前看这篇小说,只觉得作者视野广阔,描绘了封建社会下各阶层与各性格女子的人生图景,不同性格的人,最终有了各自不同的归宿。 彼时,我还在校园的象牙塔里,未曾踏出社会。如今初出社会再看,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不同的感慨。 一,生长环境决定人的格局,格局决定目光的...  (展开)
顾左右而言他 2020-03-01 22:35:54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版

知否,知否,应是自求多福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太喜欢李女神的这首诗,知否,知否? 喜欢赵丽颖,喜欢冯绍峰,他俩早年出演于妈剧走红的,那时候还在念书,偷偷看《宫》,这几年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大火,偏大器晚成型,比起其他流量明星,是有演技有实力的。被朱一龙在...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4条)

订阅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卷一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