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不懂死亡,曲解存在,驅使我們無明而盲從,不斷做出錯誤選擇。
用一套不一樣的思維,爬梳內在的恐懼與得失心,
就能以寬闊從容,迎接生命厚實的一切。
九○後、熟悉漢藏梵英四種語言、周遊各國的佛教學者及「快樂大學」創辦人,
邀請你一起思辨生命本質,驅散消費主義下的成功迷思和生存焦慮,
以印度哲學重新認識自己,回應複雜世界!
十二歲時,我看過的屍體不下三、四百具。
跟死亡的近距離接觸,是件令人非常有收穫的事情,因為在死亡的面前,原先既有的形象或心防,都會崩解。
我發現:
活著很複雜,但死亡很單純。
死亡存在的最大意涵是,讓我們放過自己。面對死亡,才能真正開始活著。
面對死亡(最終極的失敗),就可以面對人生的不完美!
現代消費主義不斷鼓勵我們「追求」,但也使我們難以面對生命中的無能為力。
印度哲學與此有個截然不同的起點,認為:有起必有落、有求必有失。
追求、激情與行動,其實都是一種扭曲的存在,必然會終結──
「生」是意外,「死」才是必然。
印度哲學從追尋內在自由的角度出發,與外在物質主義劃下明顯的分野。
讓我們不只在忙碌漩渦中找到一口喘息的機會,還能徹底找回自己內心的自由權。
至少,這是我的經驗、也是過去數千年來無數人們的經驗。
生是意外,死是必然
與消費主義鼓勵行動、鼓勵積極地「Do something」大相徑庭,印度哲學更重視「知」,也就是「了解」「看清楚」。
當我們了解到,某些恐懼是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的時候,那些恐懼就沒辦法再擺布我們了。
就算它在,我還是要做我要做的事情。
當我們接受這種一切終將化為烏有的全面瓦解,才是無懼與「自在」的開始,我們才有辦法開始真正地為自己活著。
在那之前,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逃避,或是因恐懼而做決定。
情感的力量
如何遇見可以與我真誠以對、真心相待的人?
相對於等待一個人的到來,積極創造關係裡的厚實豐富,才是關鍵。
期待一段珍貴的關係,並不會有這樣的關係來到我們手中,而是透過自己的付出,才因此感受到它是珍貴的。正是這樣的付出,才構成了珍貴的情誼。
這也一再印證印度哲學所強調的──
人只會對自己付出的事物,感到珍惜。
真正的快樂
印度哲學談的快樂,是梵文「shanti」,也就是寂靜的意思。
印度思想家認為快樂是某種寧靜。
而這個寧靜又來自於「yoga」,意思是「融合」:個人與群體的融合、大自然與人類的融合,也就是和諧。
沒有和諧,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只能在倏忽即逝的快樂與失落中無限循環。
快樂來自於寧靜,而寧靜則來自於和諧。只有在真正的和諧產生之後,人才會是健康、快樂的。
刺激必然會破壞和諧,因為刺激的本質是「製造對立」——
當我們追求外在的刺激時,其實就是在放棄和諧、放棄快樂的可能性。
名人推薦
田定豐(種子音樂、豐文創創辦人)
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囧星人(說書人)
鍾子偉(關鍵評論網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誠摯推薦!
繁雜世間中,大多數人聚焦於名利、成功、夢想等課題,很少人去面對死亡、失敗、懊悔、恐懼等「負面」事物做探討,一向倡導「正面勵志」精神的我,雖不認為那是忌諱的,卻不經意合理化地忽略。翻閱熊仁謙的書後,驚訝他如此年輕就擁有的思想厚度之餘,也感慨他剖析事物的文筆是如此精準和雋永。身為知識創作者同業,我願以100%的誠意推薦此書。──囧星人(說書人)
6 有用 Finn 2018-06-23 11:59:49
因為是先看作者的Youtube頻道才去看書的,其實Youtube的影片已經把書中重點都講完了,所以再來看書會覺得差不多。此書雖然端出印度哲學為師,但內容非常淺顯易懂,用近乎一般人聊天的口吻談死亡、快樂以及情感,跟最重要的「放下」。這些主題可說是自古至今人類不斷探討追尋的問題,即使今日哲學、心理學等提出了不少理論來詮釋人生,人類依舊不時陷入七情六慾的煩惱苦痛中,想要擺脫,卻不想超脫;想要快樂,卻不想... 因為是先看作者的Youtube頻道才去看書的,其實Youtube的影片已經把書中重點都講完了,所以再來看書會覺得差不多。此書雖然端出印度哲學為師,但內容非常淺顯易懂,用近乎一般人聊天的口吻談死亡、快樂以及情感,跟最重要的「放下」。這些主題可說是自古至今人類不斷探討追尋的問題,即使今日哲學、心理學等提出了不少理論來詮釋人生,人類依舊不時陷入七情六慾的煩惱苦痛中,想要擺脫,卻不想超脫;想要快樂,卻不想悲傷。然而有光明照耀,必產生黑暗,很多事情是一體兩面的,無恆久的快樂,也無恆久的悲傷,重要的是自己要追尋的目標,以及盡全力去追尋後仍不得時,願不願意坦然放下,並吸收一路走來的養分,轉化成人生轉彎的能量,持續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行。此書處理的問題盡管已有先人立論闡述,卻貴在簡潔易懂,能直接對照生活。 (展开)
2 有用 SONGYU 2018-10-07 18:19:56
会看很多遍
2 有用 【小V】 2018-05-24 16:50:05
没看,听YouTube的囧星人说过总结,两个人的关系(不论爱情,亲情,还是友情)要维系,最好有个共同的目标去完成,这样才能把关系走得长久,哪怕是很小的目标
0 有用 ༄༅ 2023-09-24 16:51:44 中国香港
平時看到這個書名,我是沒有興趣看下去的~ 刷一眼封面“印度哲學”,最近對印度好感興趣~ 翻到背面“十二歲看過三四百具尸體,90後懂漢藏梵英四種語言”,作者神人一樣深深吸引到我,這本書可以一看再看,不斷提高自己的覺知。好奇心驅使我油管上看了作者的樣子,嗯~不像佛學傳播者形象,有點像小混混。
0 有用 茶茶茶 2018-10-04 10:45:31
太啰嗦,四五页能写完的东西占据了二百多页。简而言之,客观理性面对“死”必会到来就能更平静地面对“生”,知足常乐,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快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