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有独特的视野和深度。它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试图回答为什么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过去一千年中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作者的结论是,中国可能在2015年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而恢复它在1890年之前所享有的世界经济地位。
作者简介 · · · · · ·
安格斯·麦迪森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心的荣誉退休教授。他曾在1953-1978年间担任OECD和OEEC(OECD的前身)多个高级职务。他也是巴西、加纳、希腊、墨西哥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政府的经济顾问。他迄今在国际经济比较和各国经济长期增长表现的领域发表了20多本专著,并且建立了世界性的研究网络。安格斯·麦迪森现为英国国家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成员以及剑桥大学塞尔温学院的荣誉院士。
目录 · · · · · ·
中译者前言 序言 致谢 前言 作者第二版序言 概括与结论 第一章 中华帝国的集约与粗放式增长 第二章 经济衰退与列强欺辱,1820-1949年 第三章 新中国充满活力的发展过程 第四章 问题与前景:展望2003-2030年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附录A 中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农村副业的经济表现,1933-1995年 附录B 中国工业经济表现:1913-2003年 附录C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规模 附录D 中国的人口与就业 附录E 对外贸易 附录F 中国拼音和威妥玛-贾尔斯拼音法中的人物与地方名称 图表目录正文图表表1.1 中华帝国的朝代及首都表1.2 中国、欧洲、印度、日本及全世界人口的粗略比较估计,公元1—2003年表1.3 中国及欧洲人均GDP水平,公元1—1700年表1.4 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土地使用和人口,1993年表1.5a 分朝代有记载的水利灌溉工程表1.5b 灌溉面积,1400 1995年表1.6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952年表1.7 罗兹曼关于中国唐朝中期至清朝晚期的城市及人口估计表1.8 德弗里估计的欧洲城市人口,公元1000—1800年图1.1 中国人口,公元元年至2030年表2.1 欧洲、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地区的经济水平比较,1700—2003年表2.2a 世界GDP分布,1700—2003年表2.2b 全世界GDP增长率,1700—2003年表2.2c 全世界人均GDP增长率,1700—2003年表2.3 按省份分组的中国人口变动,1819—1953年表2.4 中国、印度和日本的人均出口额,1850—2003年表2.5 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的中国GDP结构,1890—1952年表2.6 铁路营业里程,1870一1995年表2.7 外国在中国直接投资存量,1902—1936年表2.8 中国贸易中的主要商品,1937年编年表中国从国际孤立中崛起:1949—2001编年史表表3.1 中国主要经济部门GDP增长率,1890 2003年表3.2 中国GDP结构,1890—2003年表3.3 中国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地位,1890—2003年表3.4 比较14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1913—2003年表3.5 比较14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人口、能源消费量和出口额,2003/2006年表3.6 中国的出生率统计、劳动投入和教育水平,1952—2003年表3.7 中国各级学校入学人数,20世纪30年代至2005年表3.8 10个国家和地区在15—64岁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1950—1992年表3.9 关于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基本经济增长核算的结果,1952—2003年表3.10 中国分部门经济增长的表现,1952—2003年表3.11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952—2003年表3.12 农户参与各类社会主义农业组织的程度,1950—1958年表3.13 中国农业经济表现的特点,1933—2003年表3.14 中国四个时期的种植业、畜牧业的投入、产出和TFP变化,1952—1994年表3.15 文冠中对中国农业三个时期的投入、产出和TFP变化的估计,1952—1987年表3.16 中国、日本、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种植业的比较经济表现,1933—1994年表3.17 中国人口与就业人数的城乡分布,1952—2005年表3.18 中国按所有制划分的农村小型企业的经济表现,1978—1996年表3.19 中国农村小企业的分部门指标,1995年表3.20 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经济表现,1952—2003年表3.21 按所有制划分的中国工业经济表现,1952—1996年表3.22 中国、日本、苏联/俄罗斯、美国的制造业经济表现,1952一1994年表3.23 比较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增长表现,1929—2003年表3.24 比较7个国家和地区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1929—2003年表3.25 中国出口贸易表现,1870—2003年表3.26 中国商品贸易对象的地区分布,1952—2005年表3.27 中国主要贸易品,2005年表3.28 中国政府收入与支出的规模与结构,1952—2005年图3.1 比较中国和4个大国的GDP规模,1952—2003年图3.2 中国GDP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1952—2003年图3.3 中国农业增加值和劳动生产率变化,1952—2003年图3.4 中国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变化,1952—2003年表4.1a GDP增长表现的比较: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美国,1990—2030年表4.1b 人均GDP增长表现的比较: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美国,1990-一2030年表4.2 能源集约度和碳排放水平:中国、美国以及世界,1973—2030年表4.3 世界经济的增长表现及预测,1952—2030年表4.4 世界及其主要地区和国家的人均GDP,1952—2030年表4.5 世界及其主要地区和国家的GDP增长,1952—2030年表4.6 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比重,1700—2003年图4.1 比较中国和美国的GDP规模,1700—2030年附录图表表A.1 中国官方投入产出表估计的农业经济表现,1987年表A.2 官方估计的中国农业经济表现,1952—1995年表A.3 麦迪森估计的中国农业经济表现,1933—1994年若干基准年份表A.4 中国种植业、畜牧业的投入、总产值、增加值水平的估计,1933 1994年若干基准年份表A.5 关于中国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估计,1933—1994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6 关于中国林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估计,1933—1994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7 中国农村副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估计,1933 1994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8 中国农业的传统与现代投入,1933—1995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9 中国年末牲畜存栏量和肉类产量,1933—1995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10 中国农业的土地使用,1933—1995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11 中国与美国1987年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出和购买力平价(PPP)的比较表A.12 198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及副业的投入产出指标表A.13 《美国投入产出表》中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以及农业服务业,1987年表A.14 中国与美国农场农业增加值和劳动生产率比较,1933—1994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15 13国种植业、畜牧业的比较经济表现,1975年表A.16 8国化肥使用集约度,1993/1994年表A.17 中国1994年:农产品产值、产量、价格的详细情况表A.18 中国1987年:农产品产值、产量、价格的详细情况表A.19 中国1975年:农产品产值、产量、价格的详细情况表A.20 对中国种植业和畜牧业总产值的详细推算,1952—1978年表A.21 对中国1933—1975年种植业和畜牧业总产值的详细推算表A.22a 中国主要农产品1987年价格表A.22b 中国主要农产品1987年价格表A.22c 1987年中国不同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表A.23 美国1987年:农产品产值、产量、价格的详细情况表A.24 中美两国农业购买力平价估计中的产品匹配,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表A.25 美国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业服务业就业人数,1933—1994年若干基准年份表A.26 美国农业总增加值,1933—1992年若干基准年份表B.1 伍晓鹰估计的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长率和产出结构,1952—2003年表B.2 伍晓鹰对中国工业增加值的新估计,1952—2003年表B.3 刘大中和叶孔嘉关于中国工业增加值的估计,1933—1957年表B.4 中国工业的投入产出特征,1987年表C.1 中国分部门国内生产总值,1890 1952年若干基准年份表C.2 中国的GDP、人口以及人均GDP的长期表现和预测,1—2030年表C.3 麦迪森一伍晓鹰对中国主要经济部门GDP的估计,1952—2003年表C.4 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GDP以及人均GDP,1952—2003年表C.5 官方估计的中国主要经济部门GDP,1952—2003年表C.6 麦迪森对“非物质服务业”的就业和产出估计,1952—2003年表C.7 中国的投资和GDP,官方估计数和调整后的估计数,1952—2003年表C.8 中国非住宅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以及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1952—2003年图C.1 比较官方和麦迪森估计的GDP规模,1952—2003年表D.1 中国人口,公元1—2030年表D.2 中国澳门、香港、台湾的人口,1850—2030年表D.3 按照旧分类标准的中国分经济部门就业人数,1952—2003年表D.4a 中国按照新行业分类的部门就业人数,1978~2(?02年表D.4b 中国国有部门按照新行业分类的部门就业人数,1978 2005年表D.5 刘大中一叶孔嘉估计的部门就业人数,1933—1957年表D.6 比较国家统计局和调整后的刘大中一叶孔嘉就业估计,1952—1957年表E.1 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商品贸易额,1850—1938年表E.2 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商品进出口贸易额,1950—2006年表E.3 中国货币汇率,1870一2005年表E.4 中国出口指数,1867—2003年表F.1 中国的帝国统治者和近代领导人,1368—1949年表F.2 中国行政区的威妥玛一贾尔斯拼法以及2005年分省(自治区、直辖市)GDP与人口情况
中译者前言 序言 致谢 前言 作者第二版序言 概括与结论 第一章 中华帝国的集约与粗放式增长 第二章 经济衰退与列强欺辱,1820-1949年 第三章 新中国充满活力的发展过程 第四章 问题与前景:展望2003-2030年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附录A 中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农村副业的经济表现,1933-1995年 附录B 中国工业经济表现:1913-2003年 附录C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规模 附录D 中国的人口与就业 附录E 对外贸易 附录F 中国拼音和威妥玛-贾尔斯拼音法中的人物与地方名称 图表目录正文图表表1.1 中华帝国的朝代及首都表1.2 中国、欧洲、印度、日本及全世界人口的粗略比较估计,公元1—2003年表1.3 中国及欧洲人均GDP水平,公元1—1700年表1.4 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土地使用和人口,1993年表1.5a 分朝代有记载的水利灌溉工程表1.5b 灌溉面积,1400 1995年表1.6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952年表1.7 罗兹曼关于中国唐朝中期至清朝晚期的城市及人口估计表1.8 德弗里估计的欧洲城市人口,公元1000—1800年图1.1 中国人口,公元元年至2030年表2.1 欧洲、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地区的经济水平比较,1700—2003年表2.2a 世界GDP分布,1700—2003年表2.2b 全世界GDP增长率,1700—2003年表2.2c 全世界人均GDP增长率,1700—2003年表2.3 按省份分组的中国人口变动,1819—1953年表2.4 中国、印度和日本的人均出口额,1850—2003年表2.5 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的中国GDP结构,1890—1952年表2.6 铁路营业里程,1870一1995年表2.7 外国在中国直接投资存量,1902—1936年表2.8 中国贸易中的主要商品,1937年编年表中国从国际孤立中崛起:1949—2001编年史表表3.1 中国主要经济部门GDP增长率,1890 2003年表3.2 中国GDP结构,1890—2003年表3.3 中国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地位,1890—2003年表3.4 比较14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1913—2003年表3.5 比较14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人口、能源消费量和出口额,2003/2006年表3.6 中国的出生率统计、劳动投入和教育水平,1952—2003年表3.7 中国各级学校入学人数,20世纪30年代至2005年表3.8 10个国家和地区在15—64岁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1950—1992年表3.9 关于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基本经济增长核算的结果,1952—2003年表3.10 中国分部门经济增长的表现,1952—2003年表3.11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952—2003年表3.12 农户参与各类社会主义农业组织的程度,1950—1958年表3.13 中国农业经济表现的特点,1933—2003年表3.14 中国四个时期的种植业、畜牧业的投入、产出和TFP变化,1952—1994年表3.15 文冠中对中国农业三个时期的投入、产出和TFP变化的估计,1952—1987年表3.16 中国、日本、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种植业的比较经济表现,1933—1994年表3.17 中国人口与就业人数的城乡分布,1952—2005年表3.18 中国按所有制划分的农村小型企业的经济表现,1978—1996年表3.19 中国农村小企业的分部门指标,1995年表3.20 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经济表现,1952—2003年表3.21 按所有制划分的中国工业经济表现,1952—1996年表3.22 中国、日本、苏联/俄罗斯、美国的制造业经济表现,1952一1994年表3.23 比较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增长表现,1929—2003年表3.24 比较7个国家和地区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1929—2003年表3.25 中国出口贸易表现,1870—2003年表3.26 中国商品贸易对象的地区分布,1952—2005年表3.27 中国主要贸易品,2005年表3.28 中国政府收入与支出的规模与结构,1952—2005年图3.1 比较中国和4个大国的GDP规模,1952—2003年图3.2 中国GDP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1952—2003年图3.3 中国农业增加值和劳动生产率变化,1952—2003年图3.4 中国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变化,1952—2003年表4.1a GDP增长表现的比较: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美国,1990—2030年表4.1b 人均GDP增长表现的比较: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美国,1990-一2030年表4.2 能源集约度和碳排放水平:中国、美国以及世界,1973—2030年表4.3 世界经济的增长表现及预测,1952—2030年表4.4 世界及其主要地区和国家的人均GDP,1952—2030年表4.5 世界及其主要地区和国家的GDP增长,1952—2030年表4.6 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比重,1700—2003年图4.1 比较中国和美国的GDP规模,1700—2030年附录图表表A.1 中国官方投入产出表估计的农业经济表现,1987年表A.2 官方估计的中国农业经济表现,1952—1995年表A.3 麦迪森估计的中国农业经济表现,1933—1994年若干基准年份表A.4 中国种植业、畜牧业的投入、总产值、增加值水平的估计,1933 1994年若干基准年份表A.5 关于中国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估计,1933—1994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6 关于中国林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估计,1933—1994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7 中国农村副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估计,1933 1994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8 中国农业的传统与现代投入,1933—1995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9 中国年末牲畜存栏量和肉类产量,1933—1995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10 中国农业的土地使用,1933—1995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11 中国与美国1987年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出和购买力平价(PPP)的比较表A.12 198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及副业的投入产出指标表A.13 《美国投入产出表》中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以及农业服务业,1987年表A.14 中国与美国农场农业增加值和劳动生产率比较,1933—1994年期间若干基准年份表A.15 13国种植业、畜牧业的比较经济表现,1975年表A.16 8国化肥使用集约度,1993/1994年表A.17 中国1994年:农产品产值、产量、价格的详细情况表A.18 中国1987年:农产品产值、产量、价格的详细情况表A.19 中国1975年:农产品产值、产量、价格的详细情况表A.20 对中国种植业和畜牧业总产值的详细推算,1952—1978年表A.21 对中国1933—1975年种植业和畜牧业总产值的详细推算表A.22a 中国主要农产品1987年价格表A.22b 中国主要农产品1987年价格表A.22c 1987年中国不同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表A.23 美国1987年:农产品产值、产量、价格的详细情况表A.24 中美两国农业购买力平价估计中的产品匹配,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表A.25 美国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业服务业就业人数,1933—1994年若干基准年份表A.26 美国农业总增加值,1933—1992年若干基准年份表B.1 伍晓鹰估计的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长率和产出结构,1952—2003年表B.2 伍晓鹰对中国工业增加值的新估计,1952—2003年表B.3 刘大中和叶孔嘉关于中国工业增加值的估计,1933—1957年表B.4 中国工业的投入产出特征,1987年表C.1 中国分部门国内生产总值,1890 1952年若干基准年份表C.2 中国的GDP、人口以及人均GDP的长期表现和预测,1—2030年表C.3 麦迪森一伍晓鹰对中国主要经济部门GDP的估计,1952—2003年表C.4 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GDP以及人均GDP,1952—2003年表C.5 官方估计的中国主要经济部门GDP,1952—2003年表C.6 麦迪森对“非物质服务业”的就业和产出估计,1952—2003年表C.7 中国的投资和GDP,官方估计数和调整后的估计数,1952—2003年表C.8 中国非住宅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以及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1952—2003年图C.1 比较官方和麦迪森估计的GDP规模,1952—2003年表D.1 中国人口,公元1—2030年表D.2 中国澳门、香港、台湾的人口,1850—2030年表D.3 按照旧分类标准的中国分经济部门就业人数,1952—2003年表D.4a 中国按照新行业分类的部门就业人数,1978~2(?02年表D.4b 中国国有部门按照新行业分类的部门就业人数,1978 2005年表D.5 刘大中一叶孔嘉估计的部门就业人数,1933—1957年表D.6 比较国家统计局和调整后的刘大中一叶孔嘉就业估计,1952—1957年表E.1 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商品贸易额,1850—1938年表E.2 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商品进出口贸易额,1950—2006年表E.3 中国货币汇率,1870一2005年表E.4 中国出口指数,1867—2003年表F.1 中国的帝国统治者和近代领导人,1368—1949年表F.2 中国行政区的威妥玛一贾尔斯拼法以及2005年分省(自治区、直辖市)GDP与人口情况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The Quality of Chinese Long-run Data
这本书的最大长处是用macroeconomic数据来做中国自宋代以来的经济表现。其中,对农业的分析颇为出色,对中国城市化趋势的讨论亦有启发性,对农业和工业labor productivity的计算可供参考。其intensive/extensive growth的区分同于黄宗智。至于关于中国官僚制和农业、商业的关系...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哪位仁兄又电子版的啊? | 来自etlanghoo | 5 回应 | 2018-02-27 17:10:30 |
还没看,不过导师推荐了 | 来自丁秀才 | 2010-09-16 14:58:05 | |
英文版1998年出版 | 来自喵呜 | 2010-01-03 16:43:2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7.0分 38人读过
-
oecd publishing (2007)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加州学派、大分流问题——从经济计量看中国 (伯樵·阿苏勒)
- 和君商学院书单 (Lucifer)
- 中国经济史必读书目 (有随无涯)
- 世界经济史 (姜白石)
- 和君商学院推荐书目 (木有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有随无涯 2011-01-30 11:42:44
好就好在为争论提供了基础的靶子。
1 有用 kevin 2009-03-20 09:41:09
很不错,数据有价值。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预见性!
3 有用 石上泉8788 2009-07-02 14:00:26
在三星和四星间犹豫了很久。麦迪森的精华都在数据,但对数据的解释却仅限于描述,其间的逻辑则较少涉及。对我而言,这种书的最大价值就是文献的指引了
3 有用 小波福娃 2013-11-19 16:35:24
圈钱之作
1 有用 殷墟 2020-01-12 10:59:23
视角很独特的一本书,Maddison用很详实的数据分析从1世纪,尤其是960年开始直到2003年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而且还有和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当然受限于数据来源,他对于960-1800年、1952年以前的分析略显简短,但也是我在其他书籍上从没见过的数据和分析。做学问做研究就应该像这样,不辞辛苦去寻找数据、仔细探求真相、认真诚实做出结论,对自己的推演过程进行完全的公开透明化。但我们在中国很少看到... 视角很独特的一本书,Maddison用很详实的数据分析从1世纪,尤其是960年开始直到2003年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而且还有和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当然受限于数据来源,他对于960-1800年、1952年以前的分析略显简短,但也是我在其他书籍上从没见过的数据和分析。做学问做研究就应该像这样,不辞辛苦去寻找数据、仔细探求真相、认真诚实做出结论,对自己的推演过程进行完全的公开透明化。但我们在中国很少看到这样的学者,都是定性和模糊的长篇大论,但实际上处处都是透露着自己的无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