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迪克 短评

热门 最新
  • 60 海带岛 2019-07-26 20:02:57

    很喜欢这本书。小说有很多种,它可能就是我十分渴望自己能写出来的那种(可真敢说?!)。后记称它为“理论小说”(theoretical fiction),如果“理论”没有在一部分文学鉴赏者眼中被污名化,这确实是一个准确的定义。这个故事建立在庞大的文本之海上,克丽丝这个社会规则下失败的女艺术家,像呓语症一样密集又准确地向单恋对象抛洒出她关于各种文本(艺术、文学、电影、流行音乐)的感觉,它们又毫无缝隙地衔接在她对爱情和欲望的文字中。她不加解释、不做说明的语言模式将“批评”完全日常化了。那种神经质的絮叨可以剥离掉理论话语的理性特质,让它显出本能感。有人觉得理论是一种知识,克丽丝展示的是理论成为文学、进而成为日常思维的一种生活。作者的游刃有余,让这种生活具有了说服力。

  • 68 不许取关我 2019-09-08 11:18:38

    迪克做错了什么要承受你们那自慰式的热情?

  • 60 谭香山 2019-07-12 22:18:55

    一个下午看完,中途几次热泪盈眶。勇敢、疯狂、智慧而真诚,在如今,谈女权、身体和爱都烂俗,但是非谈不可,非说不可。不愿意再作为被凝视的东西,不愿意再当被叙述的事物,不能再烧死阁楼上的女人。这不是包法利夫人,这是福楼拜的故事。

  • 28 CarmenX 2020-02-14 20:19:01

    看了几十页弃了。这本书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三流艺术作品:故事看似前卫(一个有夫之妇伙同她的丈夫爱上了另一个男人)实则无趣(无趣到只能不停地解构才能让它继续下去);处处指涉时代文化符号,但它们与快餐店堆积到汉堡鸡块无异;以艺术展的形式呈现——我决不会想要看这样缺乏灵气而絮叨不止的展览。如果我的作品阅读感像这样,我要羞愤而死。

  • 13 HicSuntLeones 2019-09-11 20:53:04

    I love dick是一场案例研究,以文字而非图像或装置的形式出现可以让高速运转的想法在成为一种纯粹的感觉前被更细致地表达出来。很认同后记将其评论为一部“理论小说”,除去形式,书内有许多独立的文化批评以及将文艺理论、政治意识和女性的日常经验嵌合的文化分析;作为一部将男人客体化为缪斯的女性著作,她显然是有冒犯性的,正统文学界不习惯女性拥有如此强大的主体性并成为一部作品的创世者,尽管本书颇具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她最多被人谈论的还是那副纯粹女性的腔调——情爱、性交、感性、歇斯底里,却不见其中隐含着的锐利的反动与沉着的思考。当一名女性需要通过理论化和哲学化的方式来处理个人感情与脆弱性才能够获得“出版”资格,某些人还在指责她敏感而怪诞/淫荡,这难道还不能够说明克丽丝的“正确性”吗?


  • 9 𝓡𝓸𝓼𝓮𝓫𝓾𝓵𝓵𝓮𝓽 2019-09-06 13:32:24

    满页横陈的都是不要成为知识分子的理由。

  • 10 drunkdoggy 2019-09-13 13:10:29

    疯癫知识分子文学。毋宁说是对漫长的以男性为第一人称的莫名其妙的狂热迷恋文学史的一种复仇。但这不是爱啊Chris,这是另一种暴政。

  • 5 怪谈游戏 2020-06-30 01:17:46

    淦!真好看呀,介于文化批评和虚构作品之间的文体,大量艺术与理论的指涉,整个故事就是一件行为艺术,留下的所有信件以及对整个故事的描绘则是一件可以放进美术馆的装置作品,然后它变成一本书,书信的形式,展览的形式。好多地方太动人了,大概女性更加能够意会得到吧,可爱的克丽丝,脆弱的克里丝,疯狂的克丽丝,歇斯底里的克丽丝,不堪的克丽丝,孤独无助的克丽丝,“我好比一个愚蠢的婊子,所有男人都能在我心中搅起纷杂的情绪。”但是我要表达,我要说,要书写,所有的难堪、堕落、苦闷与欲望,坦然诚实,以我为主体。

  • 5 看不见的城市 2019-07-19 21:00:37

    以学术的形式来小说,以小说的形式来学术;以艺术的形式来小说,以小说的形式来艺术。非常玄妙的阅读体验,五星力荐~

  • 4 布立吞 2019-08-01 22:11:22

    “如果因为女性囿于个人化而未能创造出普世的艺术,那为何不把个人化变得普世起来,使其成为我们艺术的主题呢?”小说几乎践行了汉娜·韦尔克的主张,串联起理论、艺评、书信、论文等等形式,完成了一场女性主义宣言。无比大胆、精妙,也正因此值得被所有人阅读。“当形式适得其所时,其中的一切都会成为纯粹的感受。”

  • 3 阿狸 2019-07-20 18:46:24

    不好意思,我get不到这个点

  • 3 郭爽 2019-08-01 14:05:42

    蛮重要也蛮有趣的一本书。像一场行为艺术。关于爱、性、个体、与他人的关系,私密但关键的当代困境。从这个意义来说,Sophie Calle走得更远。已经不再是制造作品,而是趋近于——活祭。

  • 5 姗仔 2019-08-12 06:28:59

    爱情还是真诚些好,博弈是肯定存在的,恶意营造不确定性其实结果就是为其所伤而已,没别的。

  • 6 卡比利亚之夜 2020-03-27 23:29:54

    一部我想要推荐给我所认识的所有女性的著作,我爱迪克,爱上了一个我所在脑中构筑的概念,爱上了所有的人所拥有的共同之梦,爱上了吊诡,爱上了庸常生活的另一面,爱上了漆黑暗夜里的光,我站在原地,等着我被我照亮,照亮自己的光一定是从自己的身上所发出来的,我即是暗夜里唯一的光,没有迪克,没有希尔维尔,没有说谎的人,没有欺骗,我在咖啡馆里面等着一个人的到来,他用他身上的光融化我,一部包法利夫人大声朗诵的《阴道独白》,伍尔夫《达洛维夫人》里的一天,西蒙娜 薇伊在《重负与神恩》里的暗喻,西蒙娜 德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呐喊,女性的爱,热烈而漆黑,魅惑而隐晦,生而为女人,我无罪,我控诉,我拒绝忏悔,我为什么要一直记住我的身份,性别,要学会为自己推开一扇窗,记得,阳光是可以照得进来的,我爱迪克,我无罪。

  • 3 八小背 2019-09-17 15:09:29

    我不行,我无法。

  • 8 伊夏 2019-10-24 17:55:42

    我所悲伤的只是,除了从语言到性,我们没什么更多的能交付给我们的爱人,以表达我们真的爱得歇斯底里。而在那个歇斯底里的峰值上,我们往往只能有一个眼神或者一段沉默。这是人类的无能为力,是人类的谜。

  • 3 Boo 2021-01-14 10:39:50

    在是否要推荐这本书给别人看 我一直很犹豫 但是 最近一期播客 我和唐霜聊了聊这本书 或者是因为这个体验对我来说是痛苦且尚未完全消化的 收听地址:https://music.163.com/#/dj?id=2486773322

  • 3 劈头士》睁木 2019-10-26 20:33:32

    微信读书借阅。不排斥类似“论文”揉进小说,但前提是要揉得好啊。这本则实在太无聊了,一股知识分子矫情。。 。迪克是谁无所谓,几乎是象征了。。。

  • 4 #清平# 2019-12-27 11:18:00

    我错了,我不行,这本书看得我脑袋瓜子嗡嗡的,靠着顽强的意志看完的!(最后的部分终于感觉有点点好看了,然后就结束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