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短评

热门 最新
  • 18 索芝麻麻麻 2019-02-04 20:56:59

    戊戌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也是让我今年最期待的一本书。总体而言没有失望,毕业论文也该改动一部分了。巫鸿对于学术界最新研究动态的捕捉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依旧很强。另外,p242的画像是北宋真宗章献皇后刘氏,不是仁宗曹皇后。

  • 15 临夏 2019-01-11 21:54:03

    用女性题材绘画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史”,非常别致。虽然有些内容是巫鸿的老生常谈。

  • 9 火山城池 2019-11-11 21:55:38

    温故知新。巫鸿自己老一套串起来

  • 17 远看泰山 2019-04-05 19:54:04

    只能说是《中国女性题材绘画史——重点从空间的角度来写》

  • 8 开心的李小帅 2020-11-12 17:29:46

    概念泛化的拉胯之作 用新瓶装旧酒恰烂钱 当你发现一本书的结语不停在回顾每一章的内容的时候 那么它注定是没有什么新思考和新观点的

  • 5 Scarlett S 2019-05-05 17:50:08

    2019.05.05 巫师在结语中总结了他“女性空间”的四个定义:绘画内部的空间;图像与建筑空间的互动;展示场景和文化环境(社会背景);图像和文学共同构成的想象空间。在阅读的过程中,越往后读,越觉得本书以“女性空间”为题实为牵强,即使最终巫师给出这样的解释,也依然不能被说服,不如把本书理解为中国女性题材绘画的发展史更有说服力。很简单粗暴的一个感觉是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从先秦至清,女性由被供奉被朝拜的对象(西王母)最终变为纯以美色为价值的对象,且身份不重要,个人特色也不重要。

  • 5 大力水手 2019-07-28 14:14:23

    巫生太聪明太会抓重点,每一个时代女性绘画的主要问题都被提了出来,但毕竟时间跨度太大不及细细,且对女性史研究成果吸收不足,可是凭借女性空间这个概念,足值四星,未来还有很多发挥空间。

  • 4 郁则 2022-05-28 08:53:53

    基本上还是新瓶装旧酒,而且延续了先画靶子再射箭的叙述技巧。但是比之前好得多的是少了概念的经营,逐渐平实。不过很多内容似曾相识,都是自己写的东西,拼合在一块也没啥大问题。巫鸿依然非常执著于宏大叙事,这样就容易把关键性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尤其是在已有先入为主设想的情况下。举一个很严重的硬伤,p204介绍契丹墓室绘画时,“穿插于这些丽人之间的植物是北方罕见或不存在的南方品种,包括茂密的棕榈、芭蕉和竹子…生前从未见过这些植物…”最后定调“它们并非写照现实而是意在图绘想象”。熟悉农史的朋友,当时北方的气候环境都和如今不同,瓜菜大棚正是始于辽代,而且辽代还将芭蕉、竹、菩提等亚热带植物引种到草原地区。辽从西域引种西瓜成功时中原人尚不知西瓜为何物。如果连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就乱猜古人没见过,这已经不算是疏忽了

  • 5 土豆 2020-09-23 10:30:23

    这个书感觉能学到东西但其实学不到什么

  • 1 苏野 2019-02-19 10:05:39

    宏阔,精微,一以贯之。

  • 4 Chin 2019-12-23 09:56:31

    应是女性图像而非空间吧

  • 5 桂魄梅妆 2020-05-12 09:34:00

    女性题材画曾一度被贬低、割裂和通俗化——因而有待历史化(将产生发展演变看作历史现象)。一至三章是关于女性死者的灵魂飞升、掌管永生秘密的西王母、宣扬儒家礼教的“列女”以及浪漫诗歌咏唱的山水神女。四至十章(唐至清)有专门的仕女题材画,即仕女画科,但另一线索也在继续:历史叙事、道德教喻、社会纪实、肖像写真、宗教形象。两条线索互动。这里重新赋予古代女性主体的绘画以空间感,将被孤立和抽出的女性形象还原回去。当中建构起四个层次,图像内部、与建筑空间的互动、展示地点使用场地文化环境、与文学共同构成的想象空间。恢复女性更神圣、立体、内涵丰富的形象。

  • 1 看不见我~ 2020-03-31 07:36:28

    之前阅读历代绘画理论时的某种感觉得到印证,每个时期一个特殊的主题,又紧紧围绕女性绘画题材,解读不一样的艺术史,有趣而思辨,文字读起来很舒服,不艰涩,不故作高深,又能予人以启发。

  • 2 momo 2021-07-07 08:42:55

    前面几章受益匪浅。后面几章看不太进去。

  • 2 蔡喵喵 2019-04-03 10:55:02

    后两章有点弱 喜欢前八章

  • 1 青丝 2020-03-28 23:31:35

    女性题材绘画在一千五百余年的漫长过程中,被持续创造以满足各种目的和需求;自汉起,女性形象不再是象征终极幸福的独立大神,成为男尊女卑家庭环境中的“第二性”,之后是,为满足儒家礼教的“道德教育”、承载男性欲望的“丽人想象”、促进生产的画院政治宣传...这本书后1/3有点拼盘的意思,但整体还是有点趣味性,要说不足就是研究的都是台面上的东西,哈哈哈~女性题材绘画属于中国美术中相对次要的领域,其重要性远远比不上山水画,但插图也是十分优雅的。

  • 2 可以改马甲了吗 2021-01-24 00:53:09

    “空间”具有四层含义:绘画内部空间,与建筑互动的空间,展示空间,与其它艺术形式互动的空间。方法论上强调对女性这一绘画母题的研究不应该被单独拎出来,而应该与社会语境联系起来(这一方法的强调似乎已经不新鲜了,可能只是在中国画研究里用得少?) 这里的“女性空间”或也可被看作女性自身的空间,被侵犯的空间,象征意味的空间。但不管哪种含义上,实际上我都没有看到女性拥有她自己的空间。在十章论述结束后,我觉得这些绘画里的女性只拥有一个舞台布景,无论画中怎么去构造她们的环境,她们的空间总是被打开的,展露给观者。 另外,中国画展示的媒介使得它的阅读性更强:卷轴末尾用人物转身回看的方式,暗示绘画结束,并增加了多一层的叙事手法:倒序,使观者有第二次不同角度观看绘画的机会。

  • 1 阮阿朱 2019-03-06 15:17:40

    时间和空间交织,历史、文化、政治、宗教、女性形象,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 3 丛林宜歌 2019-02-26 23:23:34

    前几章无甚新意,几乎都是巫鸿前作如《重屏》《黄泉下的美术》《武梁祠》《宝山辽墓》中反复提过的内容作洗牌重组(允许大师偶尔炒冷饭),青楼图像和明清美人画以及陈洪绶的三章见功力。先秦两汉画作里流行的女神或者神女,到宋变成了强调身份等级的仕女,到明清则进一步世俗化为强调视觉吸引力的美人,无名无姓,没有灵魂,也不需要灵魂(巫师不打算写写当下的美图秀秀审美?)

  • 0 画游记 2019-08-29 23:52:52

    厚厚的一大本一口气读完,巫老师的书还是纯说绘画的更得我心,涉及墓葬考古的话总看得云里雾里。曾鲸是否没画过美女?看完更加佩服陈老莲了。不知道巫老师对现在的是用国画画裸体怎么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