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印论史》修订本自序
写在黄惇先生《中国古代印论史》修订重版之际
序言
绪论
第一节 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印论史的目的
第二节 古代印论史的对象和范围
第三节 古代印论史的分期
一、印论史上的萌生期——元代
二、印论史上的成熟期——明代后期
三、印论史上的发展期——清代
第一章 元代的印论
第一节 元代印论史前史——由书画鉴藏印和集古印谱产生的印章审美意识
第二节 赵孟頫的《印史序》与汉印审美观的确立
第三节 吾衍《三十五举》及其在印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 赵、吾影响下的元代文人印章审美观
一、集古印谱序跋
二、由杨维桢《方寸铁志》等所载朱珪的资料窥及元代后期的文人印章审美观
三、镏绩的《霏雪录》及关于王冕的评价
第二章 明代的印论
第一节 明代印论发展的诸因素
第二节 顾从德的集古印谱与“神迹心画说”
第三节 明代印论的标帜:周应愿《印说》
一、以刀刻印的创作论
二、创作论的展开——印与诗、文、书、画的通感
三、“印品说”与创新观
四、印章美学的开拓
五、《印说》的价值、影响、流传及其成书时间
第四节 明代印学理论的归纳、规范和深化
一、简明的印学总纲——甘旸的《印章集说》
二、篆刻技法的理论化——徐上达的《印法参同》
第五节 万历时代有影响的印章美学观
一、沈野的“自然天趣说”
二、杨士修的“印如其人说”与风格论
三、朱简的印章“笔意表现说”
四、传神说
五、感兴说
六、学养论
七、入古出新论
第六节 关于印字取材的正谬之争
第七节 品格说与印章批评框架的建立
一、明代印章批评的特征
二、品格说
1、印品
2、《印谈》《印经》《印学正源》中的批评标准
3、《印母》中的品格说与印章批评框架的完善
第八节 由《印薮》引出的对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批评思潮
第九节 朱简的印章艺术流派说
第三章 清代的印论
第一节 清初印论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 周亮工《印人传》及其印章流派革新观
一、己意说与本色说
二、同期诗歌流派与印章流派的比较
三、《印人传》中的流派问题
第三节 秦爨公《印指》中的“气”“生趣”“色泽”
第四节 袁三俊《篆刻十三略》中的审美感受
第五节 印章技法论的新发展
一、许容的“用刀十三法”
二、张在辛《篆印心法》
第六节 清代中期的印论汇编
一、《印文考略》一系
二、《续三十五举》一系
第七节 印论中的考证倾向及对印章审美认识的开拓
一、在印章考证中获得新的印章审美认识
二、程瑶田《看篆楼古铜印谱序》与古玺认识的突破
第八节 清代印论中的美学命题
一、石涛的“一体说”
二、王文治的“性情说”与翁方纲的“质厚说”
三、程瑶田的“真”说
第九节 浙派印款中的审美取向
一、重视创作思维活动的审美取向
二、突破汉印审美观的多元审美取向
三、金石学刺激下出现的“印外求印”倾向
四、“不计工拙说”与写意思想
第十节 印学丛书的问世
第十一节 印从书出论
一、邓石如与“印从书出论”的缘起
二、魏稼孙关于“印从书出论”的表述及其影响
第十二节 印外求印论
一、赵之谦与“印外求印论”
二、“印外求印轮”的发展
三、关于“印中求印”与“印外求印”的辩证总结
第十三节 赵之谦的巧拙论辩和对徽、浙两宗的批评
一、围绕吴让之印章审美观的巧拙论辩
二、因赵之谦巧拙论辩引起的反响
附录 伪托何震的《续学古编》辨讹
后记
人名索引
· · · · · · (
收起)
1 有用 龙之芥 2019-12-24 10:00:17
斷貨25年,修訂版再版了!不要再說買不到,現在沒藉口了,印章學經典,人手一冊,必須的!
0 有用 希魂 2021-11-04 10:43:50
由于关注金石学,爬梳到了这本书,该题材的史学著作学界寥寥,况且作者功力深厚,受益良多。曾经看过一本民国文献李放的《中国艺术家征略》,里面就对印工多有褒扬,现在研究写工刻工甚多,印工不日也会受到重视。
0 有用 浮生半日閒 2023-10-29 20:16:40 浙江
第三章1-3
1 有用 覃心居 2020-05-27 15:56:13
此书不仅有开拓之成就,且以其研究之深刻,至今日仍然是相关领域印人、学者不可不读的书。为使实践能更好发展,理论内涵更应该与之相辅相成。印章背后的思想脉络,总需有人不断深入研究和总结,才不会让这古典艺术混沌跌撞地前进。
0 有用 倦眼书生 2019-12-11 21:39:42
还有人不知道这本已经再版了吗?虽是黄先生三十年前的旧作,但今天重读许多观点依然振聋发聩。那些年是真学术也真先锋,清代印论一章写的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