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方法论 短评

热门 最新
  • 27 镜中 2020-07-14 16:40:13

    从本雅明到齐泽克都很重视的一本书,是谢林同一哲学时期的一部实践文献。以大学为对象,集中表达了其有机体(Organismus)的概念,即哲学如何协调各门学科的发展,大学又该如何协助学科转化互通,从而达到一个绝对同一的本质。在谢林这一阶段的思想中可以将其看作是把有机体概念运用到绝对者的规定性上去,对康德的有机体概念进行了一个本体论的转换,成为理解自然的一种普遍原则,并进而成为体系一般的原则,亦即哲学的原则。表达有机体就是自然的一以贯之的本质特征,绝对者就反映在单个有机体的形式中,有机体则作为自然的绝对者的原型(Urbild)。直接导向晚期在《论世界灵魂》中的总体自然观的观点。不过还是《论哲学视角下的但丁》一篇写的好,谢林不去做文学批评真是可惜了

  • 23 MikeCat 2021-01-25 10:43:02

    所有大学生入学应该好好研读这本讲义,真正的深入浅出不会觉得抽象和枯燥的导读,可以指导一切学科背景的学生,了解学术是什么,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意义是什么,哪怕今后从事与学术无关的工作,认真研读这本薄册子后,也不会再问“学这个有什么用”这种问题了。谢林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否定之激烈,让我又一次意识到他是德国人。他对一些现象的哲学思考,联想到现实丑恶一面,还是很深刻的,谁说哲学无用、人文学科无用,那是因为他们傲慢无知罢了。

  • 9 Hexanon 2019-07-14 16:58:58

    这才是真正的哲学导论。

  • 1 Lavaloop 2024-02-02 03:52:15 北京

    最容易看懂的一本,对很多学科的哲学范畴界定至今仍然适用,读后思考许多问题的角度也更加明确

  • 4 ZolaGrape 2020-12-06 21:04:02

    先刚老师的翻译确实很好。但是谢林有些难读,几对关系:绝对性和同一性,观念性与实在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很迷人的思路,但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却并不清晰…可能需要再读他另外的著作才能理解。诗意地理解神学:基督教相比于古希腊的多神崇拜,是在时间中的历史叙事,无限者与有限者通过一个卑微的角色达成了和解,后者不再是前者的象征。

  • 3 推止窝 2020-12-26 00:48:08

    两天读了《关系》《建构》以及《方法论》第一讲。十分激动。算是对自然哲学和同一哲学的历史定位有了一定认识。“绝对同一”并不是僵死的齐一,而是生机勃勃的有机的同一,它在一切知识中在自然和历史中沉默地言说自己三位一体的结构。尤其妖娆的是《建构》文中对康德的批评,居然直接从《纯批》序言出发,以几何学之为科学的特征及其同哲学科学的关系为抓手,处理了有关普遍东西与特殊东西、直观与曲行、绝对同一与“概念性同一”和杂多的关系,最终落实到《近代哲学史》康德章中的最基本批评:偶然性借调的知性概念。同时分疏了康德哲学思路中一些极容易混淆的概念,指出了康德当作原初之点的诸概念之被建构本质,进一步诘问原初,呈现出了自己的哲学趋向。我十分期待了解谢林有关三位一体的“逻辑学”,希望活得到能读进去《世界时代》的那一天。

  • 0 𝐇 2022-03-04 10:09:33

    影射学:“毫无疑问,从哲学系的天职来看,它本应享受最高和最普遍的尊敬,但是,如果一个哲学系不是按照它的基本使命而把自己看作是艺术的自由联盟,反而让一种特殊的行会精神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它就会在整体上和个别方面成为笑柄,成为普遍嘲笑的对象。”(p.171)

  • 0 极光的旅人 2021-12-29 00:26:05

    谢林同一哲学的实践文本,写作和知识水平俱佳。其洞见应该让当今绝大多数学院工作者觉得羞愧。即使不从特定的哲学,即绝对者的自我同一发端产生世界的观点出发,甚至也未必需要某种学科等级制的假设。我也看不出现在的学习者研究者为什么要限于有限的范畴和术语,呆板的实在论,而不去考察背后发端,条件,或者用唯心主义的话来说,背后的活生生的精神和理念。仅仅是为了捡回这种探究的决心和动力,就很有理由读这本书了!

  • 3 西瓜然 2021-12-04 09:28:49

    写《学术研究方法论》的时候谢林才27岁…知识太广博了,表达太流畅了!翻译也非常好,好久没有读得这么激动了😂怪不得谢林能俘获Savigny和普赫塔的心,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 0 philo-sophiee 2022-05-19 15:21:55

    “自从流氓也开始著书立说,自从每一个庸众都跻身评判者的行列,低贱东西就越来越明显地掺和到崇高东西里面。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这支侵略军队,那就是哲学。”

  • 0 金翅扑街鸟 2022-11-05 11:44:47 浙江

    最好的导论,前两篇肯定有黑哥的手笔(

  • 0 南极旅行家 2024-02-18 19:09:54 上海

    作为潜能的面包学者(Brodgelehrte),有点汗流浃背了。 a.《论哲学中的建构》中理智直观不是一种矛盾概念或者与感性缺乏联系的东西,同样存在“感性形式的理智直观”,正如直观说到底无非是知性的运作 b.谢林所谓历史,就其定义乃是理念在持续推进过程中发生的实在的转变p165 c.所谓的统一性或者同一,不是一个实体,或者神秘的不可言说的东西,说到底是一个反思结构。正是因为反思层次低,才会在某特殊的形式中把某同一性理解为本源,相反,只有不断以怀疑论的方式追问,不断探求更高的目标,才能达成事物自身的显现 d.分疏了秘密与启示的古今之别,异教的自然是启示,观念是秘密,基督教反是。对近代而言,自然界是不可见的精神世界的一个隐喻。p177 e.天命与命运分别对应观念与实在的东西的同一性p178

  • 0 Cappu 2022-08-03 22:33:48

    没读下去之一

  • 0 yyh 2022-06-18 20:43:11

    没读完。

  • 0 无明 2022-04-15 13:01:08

    是翻译还是啥问题?我看不懂

  • 1 猛虎嗅蔷薇 2023-03-19 12:45:34 四川

    笔记记满,脑子爆炸,囫囵吞枣,再来一遍。

  • 0 HolzwegeDeer 2023-07-04 05:39:22 上海

    对学术的理解还是没有从观点上批判 还在因为某种认识而去瞧不起学生,这就是问题所在

  • 1 Castor 2023-06-03 04:40:57 江西

    《关系》和《方法论》可以说很鲜明地展现了谢林的思考路径——把实践哲学的操作拿到理论哲学中去;一个整全的绝对者外化出彼此差异的存在者,并在存在者中显现自身(显然,是一种神显的结构)。相比较而言,《关系》一篇更加有趣,其中展现的①谢林对一阶知识和二阶知识的微妙混淆/统一②自我思想地位与自由论中的差异③浪漫派和基督教的显白痕迹,都是很有意思的点;可惜没有更多地展现谢林对观念论和实在论的操作

  • 0 HugoZ@(已黑化← 2022-05-10 21:12:10

    “一种学术研究方法论的唯一来源,就是对于全部科学的活生生的联系的一种现实的和真实的认识,而如果缺乏这种认识,那么任何指导都必然是僵死的、无精神的、片面的、狭隘的” “我们也没有必要严肃对待那个诽谤,说什么哲学仅仅是一种时髦之物。那些作此宣言的人,只不过是以此宽慰自己罢了”

  • 0 kw 2023-11-18 17:51:37 湖南

    【9.0】一以贯之的同一性哲学立场,另类的哲学-科学宣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讲直接将全部讲稿最核心部分和盘托出,即“在科学和艺术里面,只有当特殊东西在自身内接纳了普遍者和绝对者,它才具有价值。”全部的核心都在于一种“理念”,一个“普遍者”,所指的是“一种自在地看来本身就无条件的知识,它完完全全仅仅是唯一的一个东西,在它里面,全部知识也仅仅是唯一的一个东西。……真正的观念东西本身无需任何中介,同时也是真正的实在东西,除了它之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一切的具体知识都是从这里展开的。最后一讲本质是在呼应开头,做一个收尾。在谢林看来,艺术具有一种特殊地位,“哲学和艺术是在一个最高峰相遇的,并且凭借它们共同的绝对性而成为彼此的原型和映像。”艺术是一种处于最高峰的科学,且通过它可以突出哲学的绝对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