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予死亡 短评

热门 最新
  • 179 丁萌 2018-08-01 15:56:57

    来,你们自己译。

  • 27 朴若松 2020-11-25 19:52:25

    死亡是一种后海德格尔的dunamis

  • 14 佐为 2019-05-06 17:46:41

    德里达通过帕托裘卡对秘仪的解读来对宗教包括伦理层面上的责任话语作出谱系学的阐释。这一责任的历史和起源被解释为三种秘仪:狂喜般的、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的之间的两种回转的历史。这一历史回转中既有柏拉图主义对狂喜般的秘仪的内在化也有基督教密仪对柏拉图主义的压抑。内在化过程也是与死亡息息相关的自我意识以致自由话语确立的过程。帕托裘卡与海德格尔的比较。责任主体只有以作为完全属己的死为基础才可能,它不是被给予的,它的给予只能是对绝对他者而言,对基尔克果解读亚伯拉罕献子的引用。隐秘在于不可见的灵?德里达将对神的绝对义务类比,义务职责之间成了非此即彼的关系,在义务的履行中每一对立的义务之间相对化了。第二部分没读,一遍根本不行,下次再说。

  • 10 小龑 2018-12-27 10:00:48

    也许是德里达最接近列维纳斯的时刻。

  • 3 新鲜海捕鱿鱼 2024-02-17 17:20:33 山东

    德里达满足于正确地指出他者哲学的根本暧昧性,即上帝的呼唤和“我将自己换作上帝”不可区分,但没有注意到克尔凯郭尔的艰辛努力就是在尝试避免它。从而德里达笔下的亚伯拉罕是精于算计的,一切他者只是为了让他能负责任,让他主体化。这种经济性早在谈到上帝拯救以撒之前就被铭刻到牺牲中,根本上是因为德里达一开始就遵循哲学表演的套路,用非经济性的死亡和秘密为主体性奠基,这恰恰是帕托契卡所述柏拉图的操作。 秘密的文学是对图腾与禁忌的反写:不是儿子们谋杀了父亲,而是父亲要求儿子去谋杀;谋杀最后被叫停了,父亲原谅、放过儿子,同时也是父名的自身原谅。在没有人受伤害的情况下,原谅本身仍然确认和维护了一个创伤性内核,共同守护的秘密。文学的匿名性否认了对具体他者的谋杀的体制性、社会性,从而允许白男获得虚构但本真的负罪感。

  • 2 潘达雷昂上尉 2022-01-01 23:13:46

    虽然在康德形而上和存在主义的直线上前进了一些,但是确实很啰嗦呀。

  • 3 Blackspirits 2019-11-17 19:12:44

    一种无聊的死亡经济学。尼采说话已经够绕了,德里达说话更绕,亚伯拉罕需要的是杀死上帝,一了百了。所谓的伦理困境大部分都源于道德律的精神分裂

  • 3 Payphone 2021-12-19 21:35:29

    难以形容德里达的《赠予死亡》在最近我思维陷入困顿的时候以多么强的冲击力启发了我…我认为它会改变我的人生。“哲学是专注地预期死亡,是对死亡的关切,是沉思如何最好地接受、给予或给予自身死亡…”“一旦我与他者产生联系,与他者的注视…产生联系,我就知道我只能以牺牲伦理的方式做出回应…我给予死亡,背信弃义…”“如果你只爱那些爱你的人,而且你爱他们是因为他们爱你…你就无法给予任何东西、任何爱,你的报酬储备就会像被征掉的税、偿还的债务…”“人们请求原谅的,从来都是不可原谅的事情。”“原谅,意味着将人们赦免的恶固定为一种无法忘却、不可原谅的恶。”

  • 1 碎虹蝶歌 2022-04-06 13:17:47

    译得其实蛮好的,译后记大可写得自信点。

  • 3 十目果 2022-04-04 22:59:57

    精彩好读的一本。以秘密问题为裂口,把列维纳斯那里作为伦理开端、面对面的不对称性关系变成作为aporie的伦理开端,这个转变要基于tout autre est tout autre:取消上帝相对于一切其他他者的特权。由此,我对任一他者的负责从结构上都要求牺牲其他他者,而辩护我的决断只会退回对称性的经济中。我唯有沉默,在沉默中谋杀和守密,为了不走向另一种谋杀。为了在双重意义的无法原谅(无罪与不可抹消之罪)中乞求。

  • 0 阿莉阿尼 2022-03-21 10:51:58

    要再读一遍,任何他者都是全然他异的,将他异与独特性,与普遍例外相联系

  • 4 我魔法少女呢 2021-12-31 21:30:59

    守住承诺,意味着我们得坚信非承诺。因为秘密没有内容,承诺的核心就是守住承诺。秘密是不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是背离了承诺的。但他同时又守住了承诺,因为秘密仍然没有被揭示,但是秘密被观看了。以撒和诺亚总是见证者,同时也是承诺之子。(无论是儿子对父亲的原谅,而是父亲的回撤) 问题在于,见证者仅仅是见证了秘密。有一个秘密,但我不知道是什么。 在这个时候,见证者就作为秘密出现了。 他不是秘密本身,他是秘密的秘密,是非承诺。非承诺不是没有承诺,非和无之间的抵抗推动了无数的他者。 亚伯拉罕没有说出一切,已经是对复数他者的承诺了,也是他对他们的非-承诺。

  • 1 Enjoy myself 2021-07-30 14:41:44

    阿甘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似乎在这本书里早已提到。

  • 0 Naxalite 2022-05-26 23:06:45

    绝对的不对称性,每一次都是决断。

  • 1 洛桑学艺 2022-05-31 23:16:20

    以撒献祭作为西方世俗道德与超验道德分裂的事件,以及亚伯拉罕沉默的意味,父子关系的传统,成为启示与理性的言说空间和精神紧张的场域。多的就不说了,我也沉默先。

  • 4 Alain 2022-06-05 13:59:27

    卡夫卡的书信在德勒兹和加塔利那里尚且仍是与魔鬼签订的协议,还未能到达短篇小说的动物之变与长篇小说的机能性配置,而在德里达这里,虚构的信件已然是在不可能性的疯狂夜幕下划过的流星,悬置语言的指涉并(不必在沉默中)还给我独特性。

  • 0 WWH 2022-11-15 21:16:24 四川

    他者的呼唤,无尽的牺牲,绝境下的义务,忠诚下的背叛,不可能的责任

  • 0 苏骅 2022-09-26 21:12:25

    配合Aporias一起食用效果更佳

  • 0 zbe599 2022-09-29 01:15:28

    levinasian ptsd.

  • 0 水果布丁娜 2022-04-17 22:32:24

    身心灵的统合 灵魂是不是不愿与自我结合?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论述一旦涉及到宗教就看不懂了 西方文化在讨论这个问题上帝当成最高的存在 没有宗教概念的看得十分吃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