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著名作家梁晓声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品。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经典再现。
关于知青岁月,关于那一代人的痛苦、快乐、求索与梦想。
即便生活充满磨难与艰辛,我依然守望着那片土地,守望着心中的自己。
本书精选了梁晓声的经典中短篇小说,包括《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学者之死》三篇作品。小说中的人物,既有怀有热忱理想的知青,也有生活与事业陷入困顿的学者。他们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挥洒汗水与泪水,也在时代的转角处,为人生的选择彷徨。在特定的年代,在时代赋予的希望与无望中,他们用纯真的情怀、善良的品格,成为理想和生活的守望者。
作者简介 · · · · · ·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生于黑龙江,青年时当过"兵团知青",后成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1977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剧本编辑、编剧。
梁晓声是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短篇小说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等;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今夜有暴风雪》《回家》等;散文随笔集《丢失的香柚》《人生真相》《人性似水》等;长篇小说《浮城》《从复旦到北影》《雪城》《年轮》《知青》等。其作品以深刻的人文性和对时代变化的思考成为不能忘却的文学经典。
目录 · · · · · ·
今夜有暴风雪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学者之死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学者之死
喜欢读"守望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守望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谁在守望他们的青春 ———《守望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类发展到快餐时代,很难停下脚步总结人生又是多么矫情的事儿,可曾经人与事真得要缄口不提,落于尘埃吗?有位有过“知青下乡”经历的书友说,自己是哭着读完这本书的,我想其中的缘由莫过于在这本小书中,回望了自己青葱岁月,而后陷入深深地感伤。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春里那... (展开)
谁在人生拐角处不曾迷茫过?
看到《守望者》三个字,读者们会不会也在想:谁是守望者?他们又在守望着什么呢?其实书封上就有一句:我依然守望着那片土地,守望着心中的自己。这是不是对“守望者”最好的诠释呢? 那是一个怎样特殊的年代,几十万青年从城市来到农村,那些热血青年满怀理想抱负或者说怀着一...
(展开)

向开垦北大荒的知识青年致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文学小说,又像是一部纪实文学传记作品,身为兵团知识青年的大作家梁晓声老师好似在写他的日记,前半部《今夜有暴风雨》和《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两篇小说向我们深情而又真实的描述了七十年代末期北大荒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的真实生活和情景的写照。第三部... (展开)>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守望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楚韵我 2018-11-12 17:25:42
好的故事带领我们走入那个时代,让我们在书中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激情与无奈。一向不太爱读这类书籍的我也是第一次体会到知青文学的魅力,在一点点被知青们的欢笑与泪水感染。他们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去学习去反思的地方,他们是时代的标杆,是理想和生活的守望者。
0 有用 万里精品 2018-11-30 07:41:34
本书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文学小说,又像是一部纪实文学传记作品,身为兵团知识青年的大作家梁晓声老师好似在写他的日记,前半部《今夜有暴风雨》和《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两篇小说向我们深情而又真实的描述了七十年代末期北大荒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的真实生活和情景的写照。第三部的《学者之死》是在讲述作者的一位研究历史文学的真正的学者在生活中悲哀惨淡的一生。本书像是一部留声机电影把我们带到了当年那个真实的故事情景中,深感... 本书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文学小说,又像是一部纪实文学传记作品,身为兵团知识青年的大作家梁晓声老师好似在写他的日记,前半部《今夜有暴风雨》和《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两篇小说向我们深情而又真实的描述了七十年代末期北大荒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的真实生活和情景的写照。第三部的《学者之死》是在讲述作者的一位研究历史文学的真正的学者在生活中悲哀惨淡的一生。本书像是一部留声机电影把我们带到了当年那个真实的故事情景中,深感震撼!触动心弦! (展开)
0 有用 豆小饱 2018-11-24 14:41:16
这本书由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学者之死,三篇小说组成。
0 有用 。 2022-03-14 16:12:19
第三篇还不错,虽然有时显得过于夸张,某些细节也不够典型,但整体很流畅,对某些现实的批判也到位。但是前两篇很糟糕。人物形象脸谱化,对话都不是自然流露,情节也不是顺势而成,更像是演员们在一出拙劣生硬的舞台剧上毫无感情地背台词。情节过于天真,描述不够精准,缺乏时代细节,矛盾处理过于简单。对女性和性的描写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主线情节却都是无趣俗套的三角恋,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酸腐味。还有一... 第三篇还不错,虽然有时显得过于夸张,某些细节也不够典型,但整体很流畅,对某些现实的批判也到位。但是前两篇很糟糕。人物形象脸谱化,对话都不是自然流露,情节也不是顺势而成,更像是演员们在一出拙劣生硬的舞台剧上毫无感情地背台词。情节过于天真,描述不够精准,缺乏时代细节,矛盾处理过于简单。对女性和性的描写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主线情节却都是无趣俗套的三角恋,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酸腐味。还有一点文本之外的感慨:对一场疯狂的个人崇拜招致的灾难,在反思的过程中仍然要塑造一个光明磊落的政委作为精神领袖,把一切错误丢给一个团长承担。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观,卑躬屈膝的奴性依旧在延续,触及不到隐匿在潜意识里的劣根性,就永远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展开)
0 有用 远处青山 2018-11-17 12:30:13
"灵魂孕育着对生活的一点点希望便不会想肝脏一样硬化"。信仰着自己的信仰,坚守着自己的坚守。不负青春韶光,不辱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