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欧洲史·古典欧洲的诞生 短评

热门
  • 279 Kyle 2019-06-04 17:52:46

    中文版里没有地图,读起来非常不方便。对照了一下英文原版,里面的34张地图在中文版里都被删减了。

  • 106 新思文化 2019-06-14 14:02:24

    地图方面,之前因为版权和出版进度的考虑,所以没有保留,以后一定改进。 本书不但像其他几卷一样有彩插,而且是现在已出企鹅欧洲史里唯一在内文里有插图的一本,包括宫殿平面图,宫殿复原图,泥板,浮雕图案,等等,这样在讲到久远年代的事时,读者就可以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从这里也能看出两位作者的用心。 企鹅欧洲史写作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学术品质与大众阅读并重,兼顾学术的严谨反思和大众读者的趣味,将学界积累的成果亲切地传达出来。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要理解古典欧洲先民的世界,就要从他们的记忆、他们对历史记忆的利用入手。因为驱动古典世界向前发展的,不是我们对他们历史的了解,而是先民们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这一新史学中常见的角度,将四千年前的世界和当下的关切联系在一起。

  • 38 文若 2019-06-13 12:49:23

    本书在写作上希腊时代大段篇幅介绍了考古成果来分析历史与传说。罗马时代较多注意力则在基督教与帝国体制,帝国不同于之前强盛的波斯、马其顿,罗马文化把治下的世界全部改变了,拉丁语及其子语言是帝国流传至今的遗产。基督教也依托于帝国广袤的疆土开启了下一个时代,奥古斯丁认为罗马作为人类机构可以被其他国家取代,言下之意神权远远高于皇权,在接下来的一千年,事实也是如此。由于侧重点是文明的进化和文化的传播与统一,所以在政治军事上没有完全按编年体的形式叙事。看书就像玩文明一样爽快,只不过断代史竟然没地图这种事完全无法理解,扣一星。

  • 50 Biomass 2019-12-02 14:54:43

    并不是入门读物,作者其实预设读者对古典时代历史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很多大的叙事就一笔带过了。书中的核心是古代世界对历史记忆的发明和重塑与“当下”之间的互动。

  • 25 ULYSSES 2019-06-08 19:48:12

    驱动古典世界向前发展的,不是我们对他们历史的了解,而是先民对自己历史的了解。这本很重视记忆和历史建构的主题,从书名可以看出来,讲的是欧洲这个观念最初形塑的过程,这也呼应了当前欧洲的身份焦虑。很大篇幅都在讲古典欧洲之前的事,开篇就是考古,线形文字B、宫殿文明,这些是古典先民记忆和历史的起点,也是后来层层叠叠历史建构的原点。利用历史、美化(或丑化或抹去)过往、定义身份,这样的事古希腊罗马人做过,我们也在做。在讲他们如何对待历史的时候,作者会穿插进一些小栏目,讲现代人怎么利用古典欧洲的历史,比如《黑色雅典娜》,墨索里尼与罗马精神,马其顿国名争议,等等。不像企鹅欧洲史后面几卷用八九百页的篇幅讲一两百年的事,这卷只用四百多页讲了两千多年的事。讲的是距现在最远的一段历史,呼应的是最当下的问题。

  • 17 頤眞 2019-06-20 23:20:00

    没有地图没有地图没有地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开读前觉得这本企鹅欧洲史中最难写的一卷,没想到崩成这样大概是我期待值太高了... 前面大半的内容过于依赖考古研究,但书中列举的考古结果不足以支撑作者的观点...(倒是期待年内三卷本《黑色雅典娜》的上市)且对历史事件的描写非常简单,大部分重要事件仅用了半页甚至更少的篇幅...不知道是作者有意为还是别的原因.... 全书特殊的地方是引用了大量文书(历史 诗歌 小说 戏剧 神学/荷马史诗 圣经 神谱 维吉尔等作品)来支持作者观点,冷知识(野史)倒是学了不少...

  • 10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19-09-15 20:53:30

    非一般通史体系的面面俱到,作者聚焦于一向被视为欧洲文明起源的古希腊与古罗马两大文明,利用大量的考古资料与神话传说进行了对比批判,作者在拆解荷马史诗的层累现象比较有意思,而且在讨论神话的准确性时用语十分谨慎,并没有因考古证明而冒下判断,此点值得国内学者学习。当然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作者所说的探讨古典古代对于过去的记忆,寻找许多经典叙事塑造的背景,而且作者在正文书插入了许多今昔对比的片段,如黑色雅典娜、雅典卫城的重建、纳粹对斯巴达意识形态的利用、马其顿问题的产生、马基雅维利及墨索里尼对罗马资源的利用等,可以看出历史记忆在欧洲不同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7 无忌 2019-06-08 16:35:15

    时间跨度太大,很多属于概述,要深度也许适合阅读“希腊的遗产”、“罗马的遗产”或者人物传记等专题,书中的古今对比研究还是挺亮眼的。

  • 5 小马过河 2019-07-16 02:22:20

    详略不均,没有地图(其实英文版地图也比较简略,百度图片可以cover住这个缺点),基本上是基于考古成果和可信文本写成的书,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 作者不愧是研究希腊罗马文化史大家,本书的主题,其实是“古典时代各个民族、强权对自身历史的记忆/重构”。政治史、军事争霸几乎一带而过,罗马史尤为简略。 无论什么主题,说着说着就滑向宗教、文化,读到后面几章已经腻了。 总之,本书适合对古希腊罗马史较为熟悉的读者,干货很足,可以填补一大块知识点。 但是作为cover整个古典时期的书,本书远远没有达到标准。 另外,翻译扣分,有小毛病如 巡抚/庞培大帝/被神化的XXX 等表述,大错误如【拉丁姆地区的主要国家迦太基】,P298引用塔西佗《阿古利可拉》里面的内容, same heights。

  • 4 danyboy 2019-10-01 14:28:58

    与我以前读过的欧洲古代史、西方古代史以及相关的古希腊古罗马历史都不太一样,较少聚焦政治发展过程,不落讲故事的窠臼,但坦言之不算好读,有些难度。第一册是呈现古典欧洲的诞生,如何叙述这种古典性呢?一是考古,二是进入到古人的认知,探讨古人如何面对神话、东方、罗马与基督教。篇幅并不长,内容很厚重,熟悉各类简史或通俗历史的读者,可能会反受其累,积累的故事、知识还不如深谙古希腊神话、文学、诗歌以及人类学、考古学有用。所以,我猜测这本书并不会很讨喜。

  • 4 猪柳蛋麦满分、 2019-09-20 19:03:33

    为这本书标注打分,我是汗颜的(但挂着“在读”更碍眼是不是?)。国内引进了不少世界史和欧洲史著作和丛书,论作者阵容,这套企鹅欧洲史很可能是最棒的(虽不知所以然,几位作者的学术地位还是知道的)。我的英文版尚滞留海外无家可归,只有先翻翻中文版。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中信的装帧一如既往地诱人。

  • 7 楚门的石头 2019-08-02 16:23:46

    没有相当基础的人读来如同嚼蜡,问题是,有基础的人还要读这个?

  • 5 山出 2020-05-12 22:05:58

    信息混乱毫无章法,一锅乱炖,读起来太费劲。

  • 10 横丫肠 2019-07-17 18:47:30

    作者缺乏宏观统筹归纳能力。枯燥乏味,只是直接罗列史料,像论文一样干巴巴;轻重不分,这不是考古书,谁想看遗迹挖掘和规格啊。两章弃。

  • 1 张唐 2020-08-23 21:25:19

    没地图,语句读起来也不是那么令人舒畅。

  • 4 方琢月 2020-06-14 10:54:49

    很失望的一本书,还是现在欧洲史的老毛病,在作者看来,一切政治史不过都是“故事”,只有考古学才算是真历史。可是一旦对政治史过于轻视,也就没办法把社会史讲清楚。这都是因为现在一种不良风气:很多历史学家不屑于谈基础史实,想写出新意,实际上又没有足够的材料重构传统历史,所以最后只弄出一种模棱两可,面目不清的文本,对传统说法各种怀疑鄙视,但自己又拿不出个轮廓清晰有说服力的解释。

  • 4 Kurpfalz 2019-07-28 17:37:31

    四星半,从文化记忆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非常精彩,但始终拘泥于史实叙述,加上篇幅略短,导致论述相对较浅。不过对于一本半普及读物也不能要求更多。中文翻译问题很大。顺便提醒一句,企鹅欧洲史的定位大概就是入门后的进阶读物,介绍政治史线索大部分时候都是教材的工作。

  • 1 恪彥 2020-05-23 14:23:18

    意犹未尽!本书精妙的展现出了“层累地”形成的西方古典时代。古典时代的古典复兴与沉淀这条主线写的最好。作者在勾勒出了古典时代轮廓,然其中的历史细节反而愈加模糊。恰如迦太基的兴衰,这仅仅使用“二重印证”是无法得到肯定的答案的。诚然,这也是历史研究经久不衰的源动力。本书对于西方古典时代,与其说是总结,不如说是不错的导论。P.S.吐槽1.图文结合较差;2.个别字词、数字印刷错误;3.我还以为作者是美国人!天佑美利坚?

  • 3 Phoenix 2024-10-19 12:07:44 上海

    作者逻辑混乱,一会写建筑,一会写政权,一会写欧洲,一会写远东,想到哪写到哪,看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整本书充斥着“很大争议”“不能确定”“有待考证”“答案不那么明确”……一本历史书全是不确定的信息,写它干什么?

  • 3 大砍刀 2024-09-30 15:05:12 浙江

    2024.8.28-9.2阅读。本书不适合欧洲史的初学者。书显得有点比例失衡,前面几个章节用大量篇幅讲述克里特文明的考古发掘情况,这些讲的再详细也只能是推测。而后面讲述希腊史、罗马史的章节相对于前面来说就太过于简略,很多我想了解的重大问题都没涉及。比如罗马人的来源问题,只讲了部分;罗马从王政到共和到帝国的几次转变主要原因重要事件等一概未讲;亚历山大死后帝国的情况也未涉及等等,还须看其他书来补充。不过,亚历山大是否是希腊人及马其顿与希腊的关系这个疑问倒是讲清楚了。总之,全书缺乏清晰的逻辑和条理,轻重失衡,读完不能形成希腊、罗马史的知识框架。另外,翻译问题也很大,读起来不畅快,地名人名一大串,让人颇感费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