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儒家的书评 (23)

小明不小了 2008-11-05 20:04:08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引用

重点关心的是,梁漱溟为什么想出家?后来为什么又不出家了?书中引用了Erikson在《青年路德》中的文字,很好地说明了梁漱溟的特质: “年轻人的认同危机和成年人完善自身的危机把宗教信徒个人的特性问题和本体的存在问题等同了起来。人类生活中这种大量集中在青春前期或...  (展开)
豫行师 2017-01-26 00:39:34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刚好不悲观

在纪录片《对话最后的儒家》里,年过半百的美国学者艾恺跪在山东邹平一座洁净修整的墓前,恭恭敬敬磕了九个头。令这位远来问道的外国汉学后生行此大礼的是一道渐渐模糊在中国人记忆里的身影——梁漱溟。 要怎样为梁漱溟定义呢?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  (展开)
妥妥妈 2008-10-18 20:46:39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最后的儒家

读这本书是很偶然的事件,那天从朋友那看到这本书便借回来读了。 从一个接受西方教育而没有受到传统教育最终却成为了儒者,一位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却成为了大学教授,一个从来没有出过国留过洋的却因《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哲学大师。梁漱溟的一生是...  (展开)
海风 2022-11-01 16:12:09

一个时代的幽灵

三个优点:一,写清楚了家庭影响、思想脉络和时代局限。二,建立了坐标系,时常把同一时期梁和毛泽东、胡适等人的境况拿来对照,颇有可玩味之处。三,以丰富论据指出了梁思想的内在矛盾,以及其解决方案的洞见与局限,不造神也不苛求。 缺点就是偶尔掺杂臆想和因材料断裂生硬的...  (展开)
纳兰潜艇 2019-10-12 13:10:14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五分钟快速了解梁漱溟的思想、学派、政治纲领及理论缺陷

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一个影响力足够大、学识足够丰富、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及施政纲领的思想家、哲学家。 很多所谓的“国学家”“儒家学者”吹捧梁漱溟,认为梁漱溟为“传统文化”,为所谓的“国学”“争了光”(这些士大夫知识分子狭隘地以汉文明窃据中国文明,甚至狭隘地...  (展开)
安安无名氏 2017-02-14 20:04:50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评艾恺眼中的梁漱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艾恺一书读完让人觉得荡气回肠,慷慨万千,因我自己也从高中时代就崇拜梁漱溟,大学时代又关心乡村建设问题,读过不少他的口述史和作品。梁的一生实在宏伟且戏剧性到无法用形容词所叙说,如果硬要说的话,用艾恺所说的“最后的儒家”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一个是“最后”的悲歌...  (展开)
奔奔山 2009-12-01 00:06:38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无憾的儒家

为一个学者作传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不仅要理解学者的思想,还要把握其发展的脉络。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显然是对梁漱溟的思想做了深入的研究。此外,书的内容还受到了梁本人的认可,所以不得不说这是一本研究性传记,一本有价值的好书。 梁漱溟一向主张用中国文化的理智,通...  (展开)
弘毅 2006-10-23 19:13:30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圣人的社会实践

今天读完了这本书,连续看三本关于梁漱溟先生的书,一本是他本人的口述,一本是关于他最后39年的传记,而这一本偏重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他的中国文化理论、乡村建设和民主运动,另有一番风味。 作者把梁漱溟和毛泽东做对比,指出他们在思想...  (展开)
列纳 2013-02-20 21:57:07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飞蛾扑火

直觉告诉我形容梁漱溟的一生,用“飞蛾扑火”最适合不过,本着严谨精神,度娘了一把“飞蛾为什么扑火”,发现梁先生之所以扑火,和飞蛾竟有雷同之处啊…… 飞蛾扑火,是因为其仅靠复眼视觉系统通过光线来判断方向,而自然界中,原本火只会发生在异常情境,比如雷电、野火、火...  (展开)
之犬 2012-02-07 11:48:4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版

Confucian Modernization: from thought to rural practice

This seems to be a very good book. It’s language is elegant and engaging, without losing precision. It starts from “a wintry blue Peking dawn in 1918” when Liang Shuming’s father threw himself into icy water, and ends with Liang’s final visit to his fa...  (展开)
Griffin 2023-06-29 13:02:28

Lao保的理想国

化几小时速读了一下。本人其实对新儒家存在天然的厌烦。 对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游戏称谓是“(老)Lao保”,梁无疑是。梁的内心其实并不一直坚定,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辗转不定。他其实也清晰认识到如果没有西来的德文化和赛文化,这里再过一千年也不会出现任何变化。然而正如奥...  (展开)
树欲静 2020-03-27 05:39:26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Reading071】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艾恺-1979-自传他传

——“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他说罢就离开了家。 《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于1979年出版于美国,传记类书籍。作者以外国人的视角,来研究梁漱溟,研究中国文化。在创作这篇传记时,作者尚未见过梁漱溟本...  (展开)
Nellie 2015-06-29 15:12:55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版

西方的眼睛看东方学者

一直偏爱用西方研究方法讲述中国历史的学术作品,从黄仁宇开始,逐渐涉猎了史景迁、孔飞力等一些名家的作品。读艾恺的这本《最后的儒家》是源于对梁漱溟这个人物的好奇。作者秉承西方历史文献一惯的注重史料分析的风格,对这个一生95岁的思想家所行所思仅仅通过史料去加以理解...  (展开)
苏益格 2023-09-12 22:43:49

梁与毛:一组孔夫子与马克思的映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午后泛读完本书,对梁漱溟先生有了一个全面了解。梁是一个文化守成主义者。(在这里作者称其为守成主义,而没有称之为保守主义。并要提一下这本书的翻译非常好,不仅译者好,作者本人又审定了一番)梁是最后一位正统儒家或者最后一位孔夫子一样的圣人,他个人非常严谨,不苟言...  (展开)
司马缸 2022-12-07 12:24:38

因为民国滤镜,他当代人被抬高了

1 梁漱溟的思想 梁最初崇尚西方功利主义,对人文社科弃如敝屣,后转而沉入佛学寻求慰藉,最后变为孔家哲学的拥趸。他清高孤傲,自认是孔子在当今的唯一继承人,甚至两千年来,唯有他才真正懂孔子。他认为中国文化符合真正的人性,不但在精神水平上高于西方文化,而且也与现代化...  (展开)
xxmgzfjAmgkg 2021-08-29 14:58:10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版

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些小思考

一、梁漱溟的文化态度 和许多人设想的不同,梁漱溟自小接受的是偏西式的教育,他在成人之前几乎没有认真研习过儒家经典。但这并不是说梁漱溟有留洋背景,只是因为他的父亲梁济是一位科举出身却主张“现代”教育的前沿人士,鼓励孩子自持己见,独立发展,梁漱溟七岁时就被送去了...  (展开)
乱笔 2015-04-21 19:33:38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后来我问梁钦宁:“有没有看《水木清华》?里面虽然没有说到你的爷爷,但与你爷爷有过交集的民国几大文豪,里头都有。”

“你这个问题太大。我这儿回答不了你。”去年12月中旬两个星期,梁钦宁陪艾恺从山东曲阜一路西行,向中国读者隆重推荐《最后的儒家》。恰值梁漱溟诞辰,在关注完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久,《零边际成本社会》也才在中国书市推出,这边另一个方向的文化活动让我很快从经济盛会扎堆的...  (展开)
奥燃 2015-04-07 21:29:56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儒家精神最后的燃烧

在《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看到梁漱溟的大概观点时我非常惊讶,因为我自己的想法竟然与之不谋而合。在那本书中,我了解到的说法是“三个阶段”理论,即“应按顺序交替发生的三种文化”,那样看起来他的观点似乎是认同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是同一条道路上的三个阶段...  (展开)
南山明 2015-01-27 22:54:0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版

孰能圣贤

儒家是个很难描述的问题, 内含着众多哲学的思辨和历史的变迁。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谈儒家, 更是难上加难。难过在美国民众中推广我们的麻辣火锅。因此, 我更喜欢的是书本的副标题: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1. 圣人万能? 从明代的王阳明开始, 圣人就是一个普遍概念, 所谓“满街皆...  (展开)
陵江野细娃 2014-08-28 17:21:19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版

最后的儒家

最后的儒家 在当下各种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力图重塑国人习性品格时,怎么都很难说儒学已不存于世。至于见诸报端的“儒学大师”更是列之不尽。那么本书的题目——最后的儒家,又该作何解? 历来儒学的面目都不是清晰同意的,各门各派都声称代表着孔子先圣的真义。今日有...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3条)

订阅最后的儒家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