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费正清主编并撰写导论
八位海外汉学家联袂聚焦古代中国的经典战役与战争思想
◎ 编辑推荐
☆ 八位海外汉学名家齐聚一堂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古代战争。
☆ 全书以战例为立足点,通过对战例的分析,起于先秦,止于明代。
☆ 以战争军事为题,实则照见中国古代政治、风俗、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
全书以战例为立足点,通过对战例的分析,讨论了古代中国政治中“文”与“武”的关系、文官科层制如何驯服军队、内亚游牧骑兵对中国军事史的影响等重要话题。本书虽然以战争军事为题,但不仅仅是从军事战术的角度来分析,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述:“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 内容简介
本书集合了八位著名汉学家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的细致分析,研究内容囊括了野战与围城、外征与内讨、御侮与平乱,起于公元前632年,止于公元1556年,跨越先秦、西汉、唐、宋、明各代,通过城濮之战...
费正清主编并撰写导论
八位海外汉学家联袂聚焦古代中国的经典战役与战争思想
◎ 编辑推荐
☆ 八位海外汉学名家齐聚一堂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古代战争。
☆ 全书以战例为立足点,通过对战例的分析,起于先秦,止于明代。
☆ 以战争军事为题,实则照见中国古代政治、风俗、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
全书以战例为立足点,通过对战例的分析,讨论了古代中国政治中“文”与“武”的关系、文官科层制如何驯服军队、内亚游牧骑兵对中国军事史的影响等重要话题。本书虽然以战争军事为题,但不仅仅是从军事战术的角度来分析,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述:“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 内容简介
本书集合了八位著名汉学家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的细致分析,研究内容囊括了野战与围城、外征与内讨、御侮与平乱,起于公元前632年,止于公元1556年,跨越先秦、西汉、唐、宋、明各代,通过城濮之战、征伐匈奴、淮西之役、襄阳围城、鄱阳之战、土木之变、剿平倭寇等经典战例,呈现出经常被忽视的古代中国的军事风格和军事传统。
◎ 名人推荐
这是一部中国军事战争史领域的奠基之作。作者均是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汉学家,他们从中国历史上几场至关重要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战役入手,通过细致的分析,以小见大、引人入胜地呈现古代中国的战争之道,揭示了战争这一“国之大事”对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关键性影响。
——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一直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军事史的研究付之阙如。本书成功地复兴了一个基础研究领域,它本身就是一部突破之作。
—— [澳] 王赓武,知名历史学者
◎ 媒体推荐
我们必须感谢这些作者将战争置于更广泛的政治背景之下,这么做有利于读者把握中国军事思想史的主线:权力必须具有心理和政治影响力,即便唯一可用的手段是军事手段。
——《美国历史评论》
古代中国的战争之道的创作者
· · · · · ·
-
费正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1907 — 1991),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
小弗兰克·A.基尔曼(Frank A. Kierman, Jr., 1914 — 1992),美国汉学家,华盛顿大学博士。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莱德大学。
陈少卿,河南开封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主攻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目录 · · · · · ·
导言 中国军事经验的多样性
先秦战争的模式与诸阶段
汉武帝的征伐
藩镇抗拒朝廷:淮西之役(815—817)
中世纪中国的城市攻防战
1363 年鄱阳之战:明朝开基的内陆水战
1449 年土木之变
胡宗宪平徐海,1556 年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于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那个“余一人”,尤其如此。对于个君主来说,诉诸武力等于承认自己没能用圣人之道施政,等于承认了文治的失败。所以,军事应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它需要在历史和现实中寻找正当性。 在这里潜藏着中国传统中的缓靖倾向。战争很难有什么光荣可言,因为理想上来说,它就不该发生。道德的绝对准则都是在和平边的。没有足够的经济利益以使战争显得正当,没有富裕的邻邦吸引中国盗寇穿过边境或越过海洋去劫掠。正如顾立雅( Herrlee G. Crel)所言,对外征战成为罗马的主要产业,而中国一直不强调征战的光荣。中国的年轻人没有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这样的榜样可供崇拜或效仿,西方的英雄崇拜在中国年轻人中是找不到的。他们最多可以找到一个罗宾汉式的偶像一一三国时期(222-280)的诸葛亮。所以中华帝国的历史上很难找到“神圣战争”,同样很难找到复仇的上帝或者震怒的耶和华。中国道德的价值不是由一个支持你、并且随时准备消灭昇教徒的神衹赋予的。中国的世界观并不像《旧约》或伊斯兰教那样有着强烈人格化的神,也不那么好战。 武力的地位降低,内政外交的地位同样降低,它们其实是一个连续统一体。皇帝居于一系列辐射状的影响区域的中心。如果他英明仁厚,以德服人,自然会获得权威。皇帝的榜样从文明秩序的中心照临四方,不仅直接治下中国的臣民应当臣服,连中国周边的异族君长也要臣服,虽然影响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结果就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域外,一切以暴力破坏社会秋序的行为都有他的一份责任。两种情况都被视为叛逆,因为它破坏了应有的秩序。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意图用武力改变广州贸易体制,中国人也将他们称为“逆”,这种“逆”不是针对中国这个国家,而是针对以北京为中心的这个文明,而英国本身也是这个文明边缘上的一员。 这一套出于儒家之手的约束武力的规范性理想,是否比耶稣的登山宝训”更管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言 中国军事经验的多样性 -
简而言之,这个假设值得研究:非汉族的王朝最终统治了中国,主要是因为有足够多的汉人愿意这么做;而另外一个原因是更多的人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关心。支持异族统治的就是和异族合作的人,他们往往感到,汉人充当内亚王朝的支持者,比汉人自己当皇帝过得更好。漠然处之的人是广大农民,他们已经学会将政府的事情交给统治阶级,不管这个统治阶级是谁。异族征服者在中国找到自己的角色,他们将自己塑造成职业的战士和统治者。他们越来越成为中国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元朝(1279—1368)和清朝(1644—1912)时,中国的军事力量归他们统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言 中国军事经验的多样性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古代中国的战争之道"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古代中国的战争之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不甚详尽的抛砖引玉之作

围城,围城与无墙之城

十分钟了解古代城池防御,原来守城前还要做这么多事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古代城池少则也有三五千座,每个城池的规划布局都非常严格。 城池的建筑首先是为了让人们居住,从部落发展而来,也为人民提供了安全。 从村落发展到城池,也展现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而皇帝就是依靠城池来维护百姓和自己,所以守城是首要的。 守住城池才能保证军事的发展...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2017)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汗青堂」 (后浪)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尚不能在亚马逊买的新书 (全金属小棉袄)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后浪2019书目」 (后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古代中国的战争之道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donkeytommy 2021-11-13 19:58:51
613-3.5分。全本书都没有前言好看。
9 有用 松雨轩 2019-07-21 17:58:12
六七十年代,以费正清为首的欧美汉学家组织了一系列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极强的学术会议,如《中国的世界秩序》《古代中国的战争之道》等。本书即四十多年前论文集汉译本,集合东周战争、汉匈骑兵战争、晚唐淮西之战、宋金城防火器战、朱陈鄱阳湖水战、明蒙土木堡之战、胡宗宪剿徐海倭寇等案例。费氏提纲挈领说明中国战争经验的多样性和迥异西方的战争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战争从来不只是军事技术和武器的较量,它更是政治、经... 六七十年代,以费正清为首的欧美汉学家组织了一系列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极强的学术会议,如《中国的世界秩序》《古代中国的战争之道》等。本书即四十多年前论文集汉译本,集合东周战争、汉匈骑兵战争、晚唐淮西之战、宋金城防火器战、朱陈鄱阳湖水战、明蒙土木堡之战、胡宗宪剿徐海倭寇等案例。费氏提纲挈领说明中国战争经验的多样性和迥异西方的战争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战争从来不只是军事技术和武器的较量,它更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奇谋、骗术等混一体。发动一场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胜利后如何建立新秩序。书中说孙子兵法和毛思想的紧密关联。求学时期,曾研读袖珍本红皮毛选,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印象尤深。反思此书编纂之前,毛命编《中国历史地图集》,蒋命编《中国历代战争史》,若合符节。 (展开)
0 有用 STARFISH 2021-12-01 10:13:32
费正清yyds!!!!
0 有用 椴。落 2023-11-10 01:19:23 上海
七篇文章试图选取不同时代的战例,通过对军事细节的重建,平滑延展到决定战争的政治与社会因素。由此看,居中三篇(淮西之役、城市攻防、鄱阳水战)是成功的。其余,年代较早的受制于史料不足、军事部分不够精准;时代晚近的则已为人熟知,社会部分难有新意。
0 有用 Tradition 2019-08-23 08:23:26
翻了翻,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