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起源 短评

热门 最新
  • 17 江海一蓑翁 2019-05-31 18:42:43

    能够敏锐地选择湖南一师的发展史,与中国共产主义创建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命题,本身就体现出深受美国中国研究影响的作者,对于小切口、大视野这类研究路径的熟悉。这样的研究主题与视角选择,就决定了作者能将为很多学者所忽略和漠视的寻常史料,做出不一样的成果。尽管这本小书在论述方式上,相对平铺直叙,而很多内容出于各种各样的内外条件的限制,未能深入展开,但仅就本书展现的“海平面以上的冰山部分”的内容来看,就已经足够有价值,也足够有趣。希望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这种视角的教育史和知识社会史研究,能够继续开展下去,以飨读者。

  • 6 Obelix 2019-06-10 16:25:12

    一师本身的材料和杨昌济思想的讨论都还成,其他就有点过于平实了吧

  • 10 春秋 2021-04-02 22:36:32

    很好的选题,材料选择也很谨慎扎实,但论述实在是……平常了些。全书直白简单的叙述很多,可以视为湖南一师的入门介绍,但作为学术研究则深度不足。说到底,湖南一师在20世纪10s年代培养的那些学生如润公,蔡和森等在当时真的有那般新颖吗?这会不会是一种“倒放电影”?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学校、同地区的其他学校,湖南一师的特点在哪?这些特点又如何影响了学生?在这批学生之后一师又怎么样了?似乎作者都没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但这个选题是很值得深入的,期待未来~

  • 1 万水千山皮皮虾 2023-10-01 19:19:00 北京

    教育革新(师范规划,日式课程设置)只有与本地具体的社会(湘军后人关系错综)文化(船山学社,谭嗣同仁学,新民学会)和历史(救亡,国耻感)因素交互作用,才会有“激进化”出现。此处“激进化”是相对概念,强调在当时仍属新类型的政治活动与信念,p19注一。对一师作为整体、独特的文化单位勾勒较好,杨昌济 蔡和森“思想传记”个案精彩,裁剪史料,落到写人处均可观。第四章黎锦熙勾勒寥寥,由湘至京,日记引用恰切,反较杨彩丹一书专章更能揭示师范院校教员的特质、影响及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提到Stephon C 阿弗里尔《20世纪初地方教育的文化政治》一文,或值关注,20世纪中国第32期,2007。p68孔昭绶1917年全国教育大会万言书,建议师范体系改革,后即引发高师改大诸事。但言孔深受杜威影响,出处?

  • 1 xxtmz_saint 2022-03-05 22:32:32

    “为什么第一师范学校能够在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产生如此之多的激进知识分子,但1920年之后就再不能做到?”泥先把第一个问题解答好之后再说……

  • 3 山阴道上 2021-12-14 16:39:49

    教育机构与学生培养成果之间的关系本身是伪命题,不存在“小切口,大视野”的研究方法,只能大数据量化,类似梁晨老师的尝试。倒是道光皇帝说得明白——书院教育是“丽泽流长”。本书文献综述较为粗糙,转了一圈车轱辘话,也没理清晚清民国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本书引文和外文书目直译而非原文。

  • 2 Julia 2021-12-16 00:46:02

    略有点无趣了,只能说开阔视野,从一个学校的角度去窥见一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先行者拥有怎样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社会背景、朋友关系。 但还是敬佩的,敬佩那时自由的学校,敬佩那时有思想的学生。

  • 1 踏歌行 2022-01-11 14:49:02

    作者没有回答好她提出的问题。

  • 0 頨譞 2024-03-06 23:51:04 北京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 0 时间缄默者 2023-05-10 23:03:37 北京

    我不知道她的问题意识是什么……这可能是一篇非常合格的博士论文……

  • 0 南洲鳙鳙 2022-07-10 12:18:51

    水得惊人,浪费选题

  • 0 Marganis 2023-06-08 18:40:01 湖北

    真的挺一般的

  • 0 たんぽぽちゃん 2023-09-08 11:07:57 四川

    前半部分按照时间平铺直叙,看似很顺畅,但这种光滑的把文献组织起来的叙述无法深入解释一师怎么就成了红色起源,把校制、课程安排、教师履历罗列出来就能解决吗?题目和提出的问题是好的,但这个切入方式怪怪的,缺乏思想史的轻巧。 后半部分在没有说清楚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转向对杨昌济蔡和森的思想描述,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 2 大甜甜~~ 2023-09-01 23:29:05 北京

    我认为这倒是一篇优长和缺陷都比较明显的博士论文。从好的方面来看,前面的文献综述写得特别好,问题意识也特别突出,整个研究就呈现了有的放矢的感觉。但是,论其缺陷,恐怕还是一师的材料太过于单薄。没法凸显出当时格局之下,一师教育的独特之处到底何在。实际上,一师的教育挺古典的,有文章之法,更有湖南本土的船山思想。作者没能完全回答出来的问题是,这么古典的教育怎么就锻造出了革命。

  • 1 普塔 2020-02-09 03:08:41

    导论很好,后面就中规中矩了。

  • 0 斥侯 2021-05-13 20:41:15

    已电 文笔一般

  • 1 洣歌 2020-06-29 10:26:59

    很奇怪,查不到本书的出版时间,检索网络购书平台亦无销售。不知有没有朋友可以提供购书渠道,或者英文电子版也行。

  • 0 ... 2024-05-10 16:22:19 北京

    国外研究的视角与写法确实要生动一些。

  • 1 一片烤面包 2021-11-29 11:04:33

    小切口,大视野。详实的资料从多方面为我们呈现了1903-1921这个时间段内湖南一师的发展史。但感觉内容太平实了,读到后面有些乏味

  • 0 Eefy55555 2024-05-04 19:40:03 北京

    【补】史料的罗织很努力,论说部分稍薄弱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