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S. 艾略特传的书评 (24)

“边下地狱边体会道德”:罪人、诗人和圣徒艾略特(译后记)
文/许小凡 一、“每首诗都是一则墓志铭” 1951年,牛津大学的文学评论季刊《批评》(Essays in Criticism)创刊。在1968年重印结集的合订本中,这本创刊号收录了一篇新的编者序,披露了与诗人艾略特有关的一桩公案。1910年,不到二十二岁的汤姆·艾略特从哈佛毕业后来到巴黎追寻...
(展开)

憎恶生活是生活的重要体验
时间之内的我们该如何生活才能征服时间? 艾略特的墓志铭是“我的开始之日便是我的结束之时,我的结束之时便是我的开始之日。”艾略特对时间问题的醉心,从哈佛求学时期对柏格森哲学的关注,大量涉猎印度文化开始。后来他对对神秘主义的沉醉,对时间的反思让他成为了一个超脱先...
(展开)

说林德尔 戈登写得好的豆油,我要向你们真诚地提出一个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完阿布拉莫维奇传感到强烈舒适,忍不住想吐槽上一本读得无比折磨的T.S.艾略特传。 自看完《拉康传》之后,我总结出一个豆瓣心理学:一本书只要够厚,不管他有多烂,就总是会有一堆人打五星,打完以后还能说出他的好来。 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地调和认知失调这个问题,因为一... (展开)
裘小龙评《T.S.艾略特传》︱“完美”与 “不完美”
无巧不成书——甚至与书有关的一些事,似乎也因为书,碰巧都凑到了一起,在4月,在艾略特笔下“最残忍的四月”接踵而至。 今年年初回国,意外看到一本相当不错的译著,《T. S. 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The Imperfect Life of T. S. Eliot,以下简称《不完美的一生》) ,林...
(展开)

艾略特普通的人生另一面
摩尔的这一句描述:“我常常想,如果我生长于斯的那些信仰和敬神的行为不曾无情地规避想象力和美的情感,我自己的人生走向又会是怎样” 艾略特的墓志铭是“我的开始之日便是我的结束之时,我的结束之时便是我的开始之日。”这位时间诗人始终在探索时间的征途上迷醉不已。作者戈...
(展开)

Doctor Who S03E06 The Lazarus Experiment T.S. Eliot (1925)《The Hollow Men》
看完了传记后想起了去年写的笔记,于是在周五早晨的办公室里重温THE HOLLOW MEN。 一个没有心情端正态度去学习的周六,结果花了一个晚上看完了周中开始念念不忘的………… 一首英文诗。 意识到自己有兴趣去读诗的时候,就会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开始有点年纪了,也大概是读诗(无论...
(展开)

一边是人性,一边是自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边下地狱边体会道德。 书名叫不完美的一生,他确实也不完美。但有一颗向往完美的心,于是在现实和向往的两极撕扯中,挣扎着过了这样的一生。他的自私写在脑门上,觉得需要灵感的时候就结个婚,觉得需要来自终极的圣洁指引,就培养一波芬芳的感情。事事为己,太想要完美了是嘛?... (展开)
他自私、厌女、抛妻,却依然是伟大的诗人
“我是一边下地狱一边体会如何成为圣徒的。”艾略特如此总结自己。 一、对女性的恐惧将艾略特拖入地狱 艾略特在早年时,已经感受到了上帝的召唤,对于“苦修”、“禁欲”这些亲近上帝的道路,他都格外敏感。因此,对于自然的感情,艾略特早在学生时期就已经十分拒绝,并尝试着...
(展开)

《不完美的一生》:杰出的诗行里有几句是艾略特的女人们贡献的?
许多人是因为爱极了T.S.艾略特的诗,《荒原》、《四个四重奏》等等,才将林德尔·戈登撰写的《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收入囊中,然后,如获至宝一般慢慢地品读。我是因为羞愧于喜欢不了T.S.艾略特的诗,才恭恭敬敬地将这本《不完美的一生》摆放在书桌正中间,希望通过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