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是一本传播中国文化基本知识的普及性读物,注重知识面的广阔性和全面性,2015年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本书以简洁的笔触、生动的语言,勾画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全书分为“简论”“地理概况”“历史纵横”“姓氏与名、字、号”“汉字”“学术思想”“宗教信仰”“古代教育”“科举制度”“典籍藏书”“科技成就”“传统建筑”“古典文学”“各类艺术”“精美器物”“风俗习惯”“中外文化交流”等17章。本书既可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教材及考研参考书,也适合希望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基本面貌的年轻学子和社会青年。
第4版在第3版的基础上,吸收新的考古成果及结论,从部分数据和论述以及一些文字错漏等进行了全面修订,以第三章“历史纵横”改动多。希望此次修订使本书更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 · · · · · ·
程裕祯,1939 年生于山西省太谷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为国家*早专门培养的对外汉语教师之一,曾在老挝老中友谊学校和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任教。退休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主讲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兼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国际汉语教学信息中心主任,并担任多种社会学术职务。著有《中国名胜古迹辞典》《中国名胜楹联大观》等,并主编《中国学术通览》《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等。
目录 · · · · · ·
一、文化与中国文化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第二章 地理概况
一、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二、中国历代疆域
三、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四、现行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
第三章 历史纵横
一、中国文化的源头
二、"三皇五帝"
三、中国的王朝
四、中国的皇帝
五、中国的宰相
六、外戚与宦官
七、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一)战争与和平
(二)融合与斗争
(三)统一与分裂
第四章 姓氏与名、字、号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三、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四、姓氏混杂与谱牒
五、全国姓氏数量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第五章 汉 字
一、汉字的产生
二、现存*早的汉字
三、石鼓文
四、汉字的结构——六书
五、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
六、汉字的改革与汉字现代化
第六章 学术思想
一、孔孟之道
二、老庄思想
三、墨家学说
四、法家学说
五、汉代经学
六、魏晋玄学
七、宋明理学
八、清代朴学
第七章 宗教信仰
一、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
(一)天地山川崇拜及祭祀
(二)祖先崇拜及祭祀
(三)君师圣贤崇拜及祭祀
二、佛教
(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
(二)中国佛教的宗派
(三)喇嘛教源流与达赖、班禅
(四)反佛思想和灭佛斗争
(五)佛教与中国文化
(六)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
三、道教
(一)道教的产生与基本信仰
(二)道教的发展与宗派
(三)道教文化和道教胜迹
四、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教义
(二)伊斯兰教的宗派斗争
(三)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四)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
(五)现存伊斯兰教胜迹
五、基督教
(一)基督教的产生与分裂
(二)基督教的教义和组织
(三)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八章 古代教育
一、古代的学校教育
二、明清时代的国子监
三、书院的兴起与衰落
四、古代的家庭教育
五、清代的学塾教育
第九章 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以前的选士制度
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三、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
四、科举制的影响与功过
第十章 典籍藏书
一、经书
二、史书及其类别
三、类书和辞书
四、方志
五、官藏与私藏
六、版本与善本
七、图书分类
第十一章 科技成就
一、天文与历法
二、农学
三、算学
四、医学
五、地学
六、四大发明
第十二章 传统建筑
一、古代城池
二、宫殿建筑
三、帝王陵寝
四、万里长城和关隘
五、古代桥梁
六、古代园林与亭台楼阁
(一)中国园林的种类和历史发展
(二)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
(三)历史名园一瞥
七、宗教祭祀建筑
八、装饰性建筑
九、衙署与会馆
十、北京四合院与各地民居
十一、古代大型水利工程
第十三章 古典文学
一、诗词作品及诗人
二、散文及其作者
三、辞赋及其作者
四、戏剧及戏剧家
五、小说及小说家
第十四章 各类艺术
一、书法艺术
二、雕塑艺术
三、戏曲艺术
(一)戏曲的发展与种类
(二)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四、绘画艺术
(一)中国画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画论的几个问题
五、民族音乐艺术
六、楹联艺术
第十五章 精美器物
一、玉器
二、青铜器
三、瓷器
四、文房四宝
第十六章 风俗习惯
一、茶酒与烹调
二、衣冠服饰
三、婚俗与葬俗
四、民族祥瑞动物
五、名贵花木
六、民族节日
(一)春节
(二)灯节
(三)三月三
(四)清明节
(五)端午节
(六)乞巧节
(七)中秋节
(八)重阳节
(九)腊八节
七、其他崇尚和禁忌
(一)十二生肖
(二)数字迷信
(三)方向与颜色迷信
(四)避讳之俗
第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一、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
二、海陆"丝绸之路"
三、佛教东传与西行求法
四、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
五、郑和下西洋
六、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
附录 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然而,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这有点像苏东坡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养育我们的文化母体,我们多数人知之甚少,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年轻一代恐怕了解得更少。在某些时候,我们甚至还不如西方人了解得多。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的指导下,曾以《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简明通俗地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并且在该书序言中指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中国人自己就和西方人一样,不了解这一事实。他列举了“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现代石油工业、现代气象观测、现代音乐,还有十进制数学、纸币、雨伞、卷线钓鱼器、手推轮车、多级火箭、枪炮、水下鱼雷、降落伞、热气球载人飞行、白兰地、威士忌、象棋、印刷术,甚至还有蒸汽机的核心设计”,等等。他说,如果没有中国的船舵、罗盘和多级桅杆,哥伦布就不能到美洲,欧洲人也不可能建立众多的殖民帝国;如果没有中国的马蹬,就不会产生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时代,同样,没有从中国引进枪炮火药,也不会结束欧洲的骑士时代。作者的结论是,中国人至今未充分认识自己的成果。又比如,在历史上我们曾多次批判孔子和他的思想,但是很少认识到儒家思想的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而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早就对中国古代文明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孔子“是唯三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甚至在第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我们大多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但它对世界的影响究竞有多大,我们就不如外国人看得清楚。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这样评价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土,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
作为中国人,自然就要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这种了解和学习,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精通“国学”,都要读遍孔孟老庄的著作。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有选择地阅读一些研究中国文化的书籍,欣赏一些中国古典诗词和音乐,领略一些京剧、昆曲等传统艺术,参观一些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从中体会和感受民族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气质,这并非是办不到的。也可以从自己喜欢的专项入手,比如书法、绘画、戏曲、民乐等,由专项逐步延伸到相关方面,拓展了解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这样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就能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和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熏陶人格,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既保有民族传统,又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人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现代汉语(上册)(增订六版) 8.2
-
- 中华文明史(共4册) 8.2
-
- 跨文化交际 7.2
-
- 翦商 8.9
-
- 中国通史(彩图珍藏版) 8.9
-
- 先秦诸子 8.7
-
- 张其成全解太乙金华宗旨 8.7
-
- 语言学纲要 7.9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新补订版) 8.5
-
- 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8.0
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外国人学中文一定要读的书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8.4分 471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7.8分 452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4)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2023 book reading (Echo学翻译)
- 文化 (🐟)
- 书单 (洞吸)
- 书单|内衣服装衣冠服饰 (小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7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omo 2022-03-31 17:53:47
去年我最喜欢学的就是这本书了,因为简单;但或许如果一开始没有只学它,会不会更好呢?要略这本书其实挺好背的,但仅仅掌握了要略肯定不够,本来我也有备考期间将自己完完全全浸在中国文化里的打算,4.19-5.19可以先试试看一个月。
0 有用 秦咩咩 2023-10-22 22:07:28 吉林
范围很广,但大都很浅显,适合作为入门读物。
0 有用 肖虾王 2023-06-03 00:19:41 上海
比较系统,适合快速建立框架,然后寻找兴趣点深入探索~
6 有用 蓝灰灰 2019-12-04 22:38:15
”中国文化”题目很大,但此书当得起“要略”之名。旁证:写到了第4版、似乎是对外汉语文学之类考研必读。 与第3版有区别,主要是把按时间顺序论述的朝代简史改为按专题统一叙述。
0 有用 🐘 2023-05-28 15:07:37 安徽
2023.5 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