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识
译者: 张卜天
出版年: 2019-8
页数: 239
定价: 4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科学史译丛
ISBN: 9787100167260
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玛格丽特·J·奥斯勒编著的《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识》综合了*的科学编史学成果,简要概述了近代早期(大约从1500年到1700年)欧洲人的自然认以发生的巨大转变,特别突出了近代科学的宗教根源、炼金术、阿拉伯思想家的贡献、学科界限的转变、博物学等一般较少强调的内容,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科学演进图景。
重构世界的创作者
· · · · · ·
-
张卜天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玛格丽特·J·奥斯勒(Margaret J. Osier,1942—2010),1968年获印第安纳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博士,卡尔加里大学(Univeity of Calgary)历史系教授和哲学系兼职教授,主要研究科学革命的历史和背景以及近代早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主要著作有《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汉》(Recon他uring the World:Nature.God,and Human Undetanding from the Middle Agesto Early Modern Europe,2010)、《神的意志与机械论哲学:伽桑狄和笛卡儿论受造世界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Divine Will andtheMechanicalPhilosophy:Gassendi and Descartes on Continge...
玛格丽特·J·奥斯勒(Margaret J. Osier,1942—2010),1968年获印第安纳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博士,卡尔加里大学(Univeity of Calgary)历史系教授和哲学系兼职教授,主要研究科学革命的历史和背景以及近代早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主要著作有《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汉》(Recon他uring the World:Nature.God,and Human Undetanding from the Middle Agesto Early Modern Europe,2010)、《神的意志与机械论哲学:伽桑狄和笛卡儿论受造世界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Divine Will andtheMechanicalPhilosophy:Gassendi and Descartes on Contingency and Necessi咿in the Created World,1994),编著有《重新思考科学革命》(Rethinking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2000)、《原子、普纽玛和宁静:欧洲思想中的伊壁鸠鲁主题和斯多亚主题》(Atoms,Pneuma,and Tranquillity:Epicurean and Stoic Themes in European Thought,1991)、《宗教、科学和世界观:韦斯特福尔纪念文集》(Religion,Science,and Woddview:Essays inHonor of Richard S.Westfall,1985)等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1500年以前西方的世界观
第二章 变革的气息:寻找一种新的自然哲学
第三章 观察天空: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到自然的均一性
第四章 创造一种新的自然哲学
第五章 移动边界:从混合数学到数学物理学
· · · · · · (更多)
第一章 1500年以前西方的世界观
第二章 变革的气息:寻找一种新的自然哲学
第三章 观察天空: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到自然的均一性
第四章 创造一种新的自然哲学
第五章 移动边界:从混合数学到数学物理学
第六章 探索物质的属性:炼金术与化学
第七章 研究生命:植物、动物和人
第八章 重新思考宇宙:牛顿论引力与上帝
尾声
阅读建议
索引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重构世界"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9.3
-
- 人的堕落与科学的基础 9.3
-
- 世界的重新创造 9.1
-
- 牛顿研究 9.3
-
- 希腊科学 9.1
-
- 熔炉与坩埚 6.7
-
- 延异之链 7.6
-
-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9.1
-
- 西方科学的起源 9.2
-
- 炼金术的秘密 9.1
重构世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重审伽利略”:知识分子与政治话语间的错位

历史上的过去是异国他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识》的引言结尾说到: 历史上的过去是异国他乡。我们这里不是要追溯过去以寻找现代科学的起源,而是要寻找近代早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不是要发现自己所关注的事物在过去得到了哪些扭曲反映,而是要试图理解这个异... (展开)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7.8分 99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0)8.5分 12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History,Geography,Map,etc (sinol)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2015-2019书架 - 国内图书 (苇间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9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重构世界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聂北秦 2021-05-06 20:23:43
导读类文本,篇幅极短要讨论的问题又太复杂,整体看各章节安排的有点散,很适合入门。
0 有用 喝可乐的熊 2022-06-28 00:28:40
对于知识,人类永不满足。
0 有用 幻觉灯笼 2021-10-15 23:54:27
哈哈哈,我要是初中时看到这本书就好了
0 有用 隔音太差 2023-03-08 11:05:05 上海
作为一篇通识还可以,缺少洞见
3 有用 安提戈涅 2020-02-08 21:39:11
这本书试图讲述近代早期科学范式转变的过程,但真是太简略又无味了,全书的内容甚至可以用《科学史新论》里面的一句话总结:“(科学家)们在打造解释性框架时,采用一种模块式的建构方法,利用那些在特定地方和时代中可获取的知识建筑单元”,由此出现了各种科学命名的概念及其假设起源,本书中提及的维萨留斯对盖伦的权威概念的扬弃和重新标记就是一个浓缩,从1500到1700年间,科学家(包含自然哲学、博物学等)所面对的... 这本书试图讲述近代早期科学范式转变的过程,但真是太简略又无味了,全书的内容甚至可以用《科学史新论》里面的一句话总结:“(科学家)们在打造解释性框架时,采用一种模块式的建构方法,利用那些在特定地方和时代中可获取的知识建筑单元”,由此出现了各种科学命名的概念及其假设起源,本书中提及的维萨留斯对盖伦的权威概念的扬弃和重新标记就是一个浓缩,从1500到1700年间,科学家(包含自然哲学、博物学等)所面对的,是新的知识模块的崛起并取代了旧有的知识模块。对我(课题)有帮助的是光学的部分,笛卡尔的《光学》还没有译本,本书对《光学》的内容做了一些介绍和梳理,笛卡尔光学的解释最终是返回到自然哲学第一原理的,折射现象可以被类比为机械论模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