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关系是什么,不是什么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Rachel秋秋 2020-11-02 16:13:19

    萨林斯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也可以用里面的内容来进行引用。主要是他的观点格局比较大。亲属制度不仅仅是血缘的。也是文化的 共生的 共同利益的。所以看他者的时候可以多想着有什么连接,少想着有什么区隔。

  • 7 林若 2019-06-04 01:20:31

    虽然本丛书的挑选向来是盯名家不讲脉络 但是就本书而言 没有相关哲学和人类学讨论语境的介绍真的太难读了;加上刷新下限的翻译 emmm (评分针对策划选书和翻译 非对原著作评)

  • 5 jasper.z 2020-05-26 22:30:37

    按我粗浅的理解,所谓的“亲属关系”就是人类共同体本质在“本土”的狭窄空间中的体现,在所谓的“存在的相互性”中逐渐建构出的一种社会结构/组织。初民社会几乎完全是“本土”的,“亲属关系”便能够代表此时所存在的几乎全部社会关系,而后世广域社会里,关系变得更为多样化,以至在现代生物学崛起,分类的思想深入人心后,对本土中“血缘”的强调造成了现代意义上对“亲属关系”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基础是其他社会关系,如现代常见的同学、客户、师生、领导等“他者”的存在。 (btw,翻译确实有待进步。。。

  • 3 路过… 2020-10-04 13:56:37

    长论文,还可以。对于习以为常的观念/日常观念很有冲击力。

  • 3 任小羊 2019-10-24 15:33:45

    老旧的文化本质论,又加上了些近些年的相互性之类的做添头,到世界各地的民族志里头去语境的搜罗一些片段来证明,都什么年代了还玩静态的宇宙神学。就像萨林斯讥讽施耐德的亲属批判是在错误的观念架构前提下的概念操作,他自己的建构不也是一种概念游戏,而且更呆板无趣,披着反“西方”(生物论、自利论)的西方中心主义,不是又落回施耐德的批判范畴内咯,比施耐德差远了。

  • 2 halala 2020-10-29 13:12:50

    所有的存在——包括我们认为无生命的事物——都是主体,和毛利人共享着共同的继嗣、亲属制度和人格的本质属性。 all such being, including what we deem inanimate things, are subjects who share essential attritubes of common descent l, kinship, and personhood with Maori people.

  • 1 手艺青年 2020-08-07 15:11:43

    萨林斯用了大量的材料说明亲属制度是一种文化建构,并且提出亲属制度的重要性,反对施耐德对亲属制度的解构。

  • 1 阿合马 2021-06-08 17:46:43

    译得跟翔一样

  • 1 Chocobo 2019-10-13 22:13:44

    翻译真的让我头疼了……大概领会到了存在之相互性,在想这种相互性是否可以推广到亲属关系之外呢(然后找了HAU上的一篇书评看,说萨林斯本人没给理由但是说不可以hhh)

  • 4 不学习要抓起来 2019-08-26 16:41:19

    萨林斯直言“亲属关系”就是:“存在的相互性”,即“亲属关系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相互内在地渗入到对方的存在中,他们是彼此的成员。” 接着,萨林斯开始批判起了施耐德的亲属关系建构论,认为建构论强调的血亲关系可由生殖以及生物性亲子关系或者通过继嗣来建立等等是不成立的,但是他自己在文中所举的例子,视乎还停留在摩尔根以亲属称谓来探讨血亲关系的层面。 同时,萨林斯又引用列维–布留尔的“互渗”,强调事物具有共同存在性,以及亚里士多德所言“不同主体共有同一实体”等等。 总的来说,感觉萨林斯并没有解决亲属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到底是生物性的还是文化性的,亦或者二者都不是,而是一直在讨论亲属关系的构成方式是什么。 最后吐槽一下翻译…………

  • 0 albus 2019-06-11 03:04:31

    以为译本好懂点。是我太天真………kinship例子大部分都是“原始”社会,“都市“的例子很少?

  • 0 爱卢梭 2019-04-21 14:50:53

    短短两篇文章,引用和批评了很多西方人类学的成果,很难读。强调“血缘纽带在逻辑上或时间上不先于文化,不先于亲属关系。血亲关系不过是亲属关系的隐喻;人们在生育关系之外,尚有建立亲属关系的各种手段。即便生理性因素也是由社会性文化意义所结构的。社会性和人类实践的本质是亲属干洗。”“存在的相互性、交互主体性互渗”。

  • 0 Tina 2021-12-31 12:47:10

    Too ambitious but......

  • 1 沈惟潜 2022-05-19 19:33:32

    不知道能不能算读过,看这本书的感觉和看西耶斯那两本小册子是有点接近的,最主要的观点都是提纲挈领可以供无数人做文章的,但似乎都陷入了一种既可以说论述得不够充分又可以说论述拖沓了主要观点……的奇怪处境。 这本书当然值得看,但萨林斯的成就不在此处,有些很明显的空缺(比如有短评说到东亚社会的文化传统)要考虑到他的田野也是他很重要的知识背景。

  • 1 面筋西🍥 2022-10-14 20:49:06 湖北

    这篇长论文其实没有那么糟糕,但它就像是在通过比较、拼贴民族志材料进行文化批评从而回过头来证明一些欧陆哲学家(没被写出引用的交织梅和共在海)几十年前的宏论,加上自己的象征实践私货,由此反对基于血缘或肉身的谱系法。我不知道大步升离当下更具体的社会实践来号称「宇宙论」或「本体论」从而「证明」这些启迪当代人类学家的哲学家(包括当下最常被「证明」的德勒兹),然后又嫁接回一些更早的学术分科传统中的观察者(如泰勒或列维–布留尔)的研究取向是否真的有持久的意义,但可能我真的会越来越少地阅读当下「本体论转向」相关作品了,因为它不是真问题,它只是哲学家们早就揭示却一直没被这波人类学大佬以正确的方式对待的研究起点。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以此为起点重新研究「亲属关系」,而不是像萨林斯一样用「亲属关系」来演绎这个起点呢?

  • 0 辄馨 2023-12-29 10:39:16 上海

    这本书里萨林斯被西方中心主义附体,认为西方的亲属关系是亲属关系,非西方的亲属关系除了亲属关系之外,还得是ABCDEFG……过去的生物学家是种族主义者,认为人类存在不同种族,而人类学家持反对立场。现在的生物学家主张人类是一个整体,而人类学家变成了文化种族主义者。

  • 0 猫尔枷 2023-10-15 21:34:31 法国

    interdependence of existence虽然有点过于抽离,但是很喜欢这个定义

  • 0 🐿️ 2024-03-23 11:08:11 福建

    废话真多

  • 1 菌子与刺泡 2023-08-12 20:40:42 上海

    看阴阳大师萨林斯如何耍乾坤大挪移,“存在的相互性”这个概念启发性挺大,但硬要说有一种“亲属关系宇宙”,把亲属关系看成是“人类社会与实践关系的隐喻”,“亲属关系就是文化”,那萨林斯就是“我偏要勉强”,这也只停留在等级未生成、靠亲属关系组织一切的原始社会上。如果亲属关系的理解与研究没有具体实在性的基础,强行拉过来配在一起组装,那么它只是一个用来表达的修辞而已,不免让人觉得像虚头巴脑的文化解释,而不是切实的存在。总体不如《The Stranger-Kingship》那篇文章有逻辑和说服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