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的4星书评 (11)

钱多多 2019-04-21 12:51:25

故人相逢,幸不负所望

年少时,经历了初分手,无法洒脱,内心还会无数次幻想相见时的场景。是云淡风清说一句:好久不见。还是缠绵悱恻问一声:近来可好?抑或是虚张声势地嚷嚷:自从离别后,我过得更好了。 无数次的设想与预演,只不过是年少的心炽热、赤诚,难以放下。待得时光缓流,不知何时起,过...  (展开)
外星病院 2020-01-14 01:38:25

始于虚构,终于幻灭

汉斯与康拉丁,与其说是“情投意合”,更像是相似的灵魂相吸碰撞,又因身份迥异相斥,这样说是违背物理规律的,一如他们的友谊是违背“常理”的。汉斯对康拉丁的迷恋,我认为带有自恋因素,于他而言,周围的所有人只有康拉丁配得上自己,他爱康拉丁,至少精神层面是这样。他对...  (展开)
小媛子の晴天 2021-06-14 16:01:26

献给友谊的赞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量剧透提醒--------------------- 这是一本中篇小说,很快就可以读完,作者以男孩汉斯的第一视角陈述这个故事: 汉斯是生活在德国的犹太男孩,爸爸是位体面的医生,曾在一战时为德国而战,他们家很认同德国就是他们的故乡;正当青春躁动的年纪,汉斯在学校里却...  (展开)
魏潇 2022-01-09 23:23:29

索取回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我得知本书的背景是第三帝国前夕时,心里就泛起一股隐隐的撕扯,那种对于即将来临的风雨前仅有片刻宁静的忧愁,对于美好事物戛然而止、行将破碎的失落,就开始缠绕着我。 当然,在序言里,阿瑟·库斯勒就已向我们说明了这是一个笼罩在怎样氛围中的故事。说到第三帝国前夕的德...  (展开)
Eline 2020-09-14 00:30:34

评《重逢》

“重逢”那一刻突如其来,震撼。 能读到心灵羁绊和生命尊严的好书。 描写二战的残酷并不是小说的主要目的,而是一张画布的底色。作者点出来一群鲜活生命,犹如浩瀚星空,父母、挚友,“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耀然期间。 最后“我”一组行为描写在毫不知情的剧中人物显得异常古怪...  (展开)
Eline 2020-09-14 00:29:36

评《重逢》

“重逢”那一刻突如其来,震撼。 能读到心灵羁绊和生命尊严的好书。 描写二战的残酷并不是小说的主要目的,而是一张画布的底色。作者点出来一群鲜活生命,犹如浩瀚星空,父母、挚友,“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耀然期间。 最后“我”一组行为描写在毫不知情的剧中人物显得异常古怪...  (展开)
Eline 2020-09-14 00:27:47

评《重逢》

“重逢”那一刻突如其来,震撼。 能读的心灵羁绊和生命尊严的好书。 描写二战的残酷并不是小说的主要目的,而是一张画布的底色。作者点出来一群鲜活生命,犹如浩瀚星空,父母、挚友耀然期间。 最后“我”一组行为描写在毫不知情的剧中人物显得异常古怪,而跟随“我”的经历一路...  (展开)
呆呆 2020-06-12 15:35:12

这样的重逢太扎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以为是一本轻松愉悦的小册子,结果看得我特别难受,尤其是最后那句:“冯·霍亨费尔斯·康拉丁,牵及刺杀希特勒计划。被处决。”想到了康拉丁可能会在死亡名单里,但没想到死因。 一个是犹太人普通家庭的孩子,一个是德国贵族家庭的伯爵。毕竟16岁,他们之间因灵魂的相近打破...  (展开)
不让 2021-06-23 19:55:31

因信仰而分离,因信仰而重逢

弗雷德·乌尔曼所著,阿瑟·库斯勒称之为“小型杰作” 整篇小说充满了哀叹、寂寥与追思的氛围,一对挚友之间的相遇、交心、分别的故事,在时代的洪流中,成为一场悲剧。 “十六岁和十八岁之间的男孩身上有时会混合着懵懂的纯真、身心的闪光的纯洁,以及那种对于绝对无私的风险...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油条 2019-04-25 01:05:14

事隔多年,我们重逢的只有曾经的情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书可以明智,读小说可以洗礼思想,把别人经历过的类似情感,复制在自己身上。 看弗雷德·乌耳曼的《重逢》,突然就想起我的旧友。 《重逢》写的是第三帝国崛起前夕,一个是皇室贵族康拉丁,一个是犹太子民汉斯,两个16岁孩子的友谊。在这段敏感的青少年期,他们像谈恋爱一样...  (展开)
lily227 2019-04-28 20:13:48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重逢》小小的一本,只有我手掌长度,所以随身携带,随手翻看,非常方便。作家阿瑟 · 库斯勒评价的小杰作就是指书的篇幅比较短,可主题的意义伟大而深远。正如它的外封是牛皮纸给人厚重的感觉,书的内容也略显沉重。 作者弗雷德· 乌尔曼并没有正面痛斥人类历史上最为丑陋的...  (展开)

订阅重逢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