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2018百万畅销纪念版) 短评

热门
  • 122 不是洗碗机呀 2018-12-29 12:49:14

    最大的谎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第二大谎言:我们都是为了你好。虽然很残酷,但这些都是真相。

  • 100 乱弹阿琳 2019-06-06 12:30:28

    中国的家庭大多会伤人。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51 草原上的咩咩羊 2018-12-07 23:07:50

    建议所有的父母都看一看,尤其是孩子在三岁以前的妈妈们。

  • 38 Bulleted bird 2019-04-02 09:03:21

    前半部分有些精彩的论述,后半部分心理分析怎么感觉语无伦次,逻辑混乱?!举的例子也没有任何解决方案,总体来说还可以,为人父母,可以看看

  • 13 Sario 2022-02-24 15:19:30

    说教口吻,爹味十足,举例虚假

  • 10 墓肜 2019-03-31 19:31:18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 6 永久退休王静阁 2023-04-16 23:00:12 法国

    太民科、没逻辑、繁殖癌、厌女、太封建残余了,还崆峒。真的yuě。“做父母的,总想着要“教育”儿女,培养儿女的素质和能力。但实际上,在儿女年龄比较小的时候,远比这一点更重要的是他们与儿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会被儿女内化到他们内心深处,不仅成为他们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也会成为他们情商的基础。很多没有得到比较好的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却能屡屡突破各种限制,最终获得事业和家庭上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在他们童年时,父母与他们的关系非常健康。”

  • 7 ~YES~ 2024-03-27 22:42:30 山西

    博客文章合集。都是结论语句。没啥逻辑性,更别谈科学性和学术性。

  • 6 八尾猫不喵 2022-11-29 22:11:54 辽宁

    没有想象中好看,大量引用别人的案例和语言,作者自己的东西少之又少,他不像一个心理学家,倒像是一个记录者,记录别人的案例。而且说是心理类图书,其实是育儿书吧,已经看到二分之一,都在讲怎么教育和抚养孩子。书里还有很多车轱辘话,总之像是拼凑出来的一本书。 终于看完了。后面几章是凑数的吧。从“怎样考试”到后面的“分析爱是什么”,跟家有什么关系,感觉适合另一本《为何爱会伤人》。现在就是后悔,不买另一本好了。真浪费钱。 可以说看之前多期待,看之后就多失望。

  • 11 春暖花开 2021-12-17 12:28:35

    本书最大的缺点就是作者是个男的,囿于性别的局限性,总是自以为是地站在男权的至高点上对本就辛勤付出的母亲指指点点,指责她们的付出还不够,对女性要求过高而对父亲角色的缺失只字不提,对父亲的责任只字不提。作者一遇到挫折,就怪是他妈妈不好,他妈妈没有给他足够的爱,他没有得到原始母爱贯注。这种一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推脱到童年不好的经历,推卸到他人身上的懦夫,让我不耻。这一缺点不止存在于本书,更是广泛地存在于中国的心理学界。女性本就更易在男权社会中受到伤害,在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时又会再一次受到规训,女性应该付出,女性应该忍受。如此,一遍遍地,走向深渊。

  • 7 momo 2022-10-26 15:02:55 陕西

    心情不好,想着读一读说不定能开解自己,读了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完全是打着“心理学畅销书”的幌子,回看书名,简直诈骗:给一些不知真假的案例,加稀少的心理学词汇,然后辅以长篇大论和自己的猜测,却絮叨不出真真有用的东西。 只能说挺会营销的,看了四十多分钟,最终结论:看了个什么玩意儿啊? (PS:多花点时间去看看《亲密关系》吧,哪怕是个人觉得一般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都比这本强,诈骗啊诈骗)

  • 6 0xNPC 2019-07-29 22:07:52

    可以和父母一起看的心理学入门书,案例分析清晰,语言易懂。深深感觉心理健康在当前社会语境下是被忽视的,事实上从奶奶辈开始的心理状况都不容乐观。奶奶癔症+中度抑郁,姥爷重度抑郁,爷爷双向情感障碍,妈妈甚至我自己都有过轻度抑郁… 这其中有经济原因,更多也有文化原因,身为中国人,存天理灭人欲,加上情感表达为耻的文化,大家应该读一点心理学,积极去做心理咨询,渡己渡人。

  • 2 率性 2022-11-14 22:47:03 江苏

    答案是我们误解了爱的意义。感受比事实更重要。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分离是亲自关系的最终方向。真正的爱是愿意理解并接纳真实的对方。 大体还是遵循了弗洛伊德的决定论:现在甚至未来都由过去的事情决定;但我还是更认同阿德勒的观点: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 3 清渺君 2023-01-26 14:26:14 北京

    像是看了本故事会,涵盖夫妻、父母与子女、婆媳等关系,心理学内容太少,偏离主题,虽然是案例,但是不能让人信服。

  • 6 陆漫琪 2019-03-19 12:50:03

    因为概念范围太窄,所以,不管用多少案例来说,结果都是说的几乎同样的一个情况。当然,这不是这一本书的问题,这是很多畅销书都存在的问题。这书其实还是值得一看的。看到一半的时候给的三星,看完之后觉得勉强可以给四星吧。很多时候纠结于一个同类但不同表现的问题,看再多案例也是觉得没有更多的收获,另外就是对有些案例以及有些感受的天然质疑,尤其是对那些梦的描写,感觉太魔幻主义了。

  • 2 amy 2019-07-07 17:24:56

    对养育孩子,处理关系,都是很多的一本书。教育自己

  • 2 白栀。 2019-08-10 19:26:22

    某些观点某些解读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学会爱与分离,成为你自己。

  • 1 关山。 2022-11-14 13:34:09 河北

    这是接的第二本漂流书,我寻思自己会有很多感受想分享,可能在看的时候没准还会触碰到心底那根神经,但阅读的过程竟出人意料的平静,如同一个旁观者般。大概这就是终于达成自我和解之后所获得的力量吧,由此,我忍不住在心里默念泰戈尔的那句,长日尽处,知道我曾受伤,也曾痊愈。就也挺好。 而且我看的时候,总忍不住想到在B站上看到的一句热评,大概意识是说,我一个单身狗,却不知道为啥涉猎了心理、夫妻沟通、亲子育儿等多个方面,下面附和的人很多,想想自己,好像也是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几年我从阿德勒和萨特的思想中获益很多,再也不拿“不幸的人拿一生来治愈童年”这样的话自我捆绑,“使我创建我自己”这件事情很重要。我是想说,我们总是可以去往新的世界探索生命的无限可能,如果内心想改变的念头足够强烈的话。

  • 2 东呆 2020-04-28 11:20:12

    解开俺与俺家 俺妈与俺妈的家的那些繁杂事 在折页和笔记中找到释然的感觉

  • 8 徐子杰 2022-03-20 17:00:37

    我浪费了我的时间告诉你别看别浪费这个时间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