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讲《诗经》的笔记(41)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david

    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暗于知人心”(《庄子・田子方》);注诗者亦然,明于礼义而暗于知诗心。 古今通病

    2022-01-03 15:32:20   1人喜欢

  • 琵琶鱼

    日光在杨叶上跳舞,不是看的日光,也不单是看杨叶,是看的另外的东西。这才是诗人的眼,这样活着才有意思。

    2021-11-06 18:35:58   1人喜欢

  • 伊艮聪

    楚辞如云,三百篇如花(谈语助词对单音节字的汉语音乐性的增加程度)

    2023-05-15 16:16:35

  • 小學生春遊症 (Quos ego)

    走“发皇”一路往往过火,但有天才只写出华丽的诗来是不难的,而走平凡之路写温柔敦厚的诗是难乎其难了,往往不能免俗。有才气、有功力写华丽的诗不难,要写温柔敦厚的诗便难了。一个大才之人而嚅嚅不能出口,力举千钧的人蜕然弱不胜衣,这是怎么?才气发皇是利用文字——书,但要使文字之美与性情之正打成一片。合乎这种条件的是诗;否则,虽格律形式无差,但算不了诗。 宗教家与道家以为,吾人之感情如盗贼,如蛇虫;古圣先贤...

    2022-05-10 19:15:15

  • david

    反常必贵,物稀为贵。在寂寞中得大自在(出世),在困苦中得奋斗力(入世),都是反常,所以可贵。但反常有时又可为妖”。①此西洋味。 ①叶嘉莹此处有按语:“反常不可为妖,要归于正。” 大多数人从众,少数人叛逆。唯反常而又归于正道,难能可贵。估计凤毛麟角。迦陵先生身体力行,当之无愧。

    2022-01-17 23:34:27

  • david

    儒家云“乐天知命”(《易传・系辞》),佛家云“随世随缘”,《西游》云“哭不了所以笑”。某禅宗弟子行脚,其师问,弟子曰:“不知。”师曰:“不知最亲切。” “亲”字最好。人身中的蕴藏,有时不自知,非常时自能显出。 古希腊亦有此说。神谕:认识你自己。

    2022-01-15 18:27:09

  • david

    写长一点的作品,必须一大段中分若干小段,分之则清清楚楚,合之则浑然无迹,天衣无缝。如《史记・项羽本纪》《道遥游》。创作必要做到此地步。若一大段糊里糊涂,分不出小段,则你写时没法写,人读时也没法读;然若能分出不能合,零零碎碎也不成,合之则异常完密。 章法

    2022-01-15 00:53:18

  • david

    《七月》首章前半言衣,后半言食。言衣“显说”一一“九月授衣”“无衣无褐”;言食“隐说在作者或原无意于“显说”“隐说”,行乎所不得不行,止乎所不得不止,是“不得已”,且为发自内心非自外来。在作者是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在读者要行其所行、止其所止,然在读者更要看出其行其止,何以一“显说”、一隐说”。 方法

    2022-01-15 00:15:46

  • david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二句不好,穿凿。 余意不然。信誓旦旦者,氓也。不思其反者,女也。此昔者抱布贸丝、车来贿迁之时,涉世未深,年幼无知。今者,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奈何氓反是不思,女只得亦已焉哉。以今昔对比、男女对举,既呼应前文,又收束全篇。其笔法干净利落,其哀怨则绵绵不尽。

    2022-01-12 22:39:05

  • david

    一个伟大的作家是不能影响后人的,因为别人没他那样的才禀,哪能学得来呢?能影响后世者是因为他好学。陶渊明从当时人颜延之为之作诔、昭明太子为之作序起,已是推崇备至。唐宋元明以下,莫不众口一词地推美,但哪个受了影响?白乐天、苏东坡学得像什么?王、孟、韦、柳不过写些清幽之境,有些淡之情,貌似。 又是开窍之言。唯好学可学,其余皆学不到家;每学到一定程度,不得不另起炉灶,另辟蹊径;对于天才而言,看来也是自然...

    2022-01-11 19:06:05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顾随讲《诗经》

>顾随讲《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