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松亭君 2019-05-15 15:14:42

    真让人想不到80后如此年轻的学者竟然能做出如此好的学问!读起来我都有一种要拜入马门的冲动,虽然看完译介篇之后就觉得自己还是先学好英语干好老本行吧

  • 5 DRYJIAYOU 2018-11-10 10:24:29

    作者学识之渊博令人佩服。整本书对《马可波罗行纪》研究的现状、路径进行了清晰的处理,后面的专题研究利用校勘对史实进行精彩的考证,后面的译文也很有学术价值。总体上来说,作为汉语学界对马可波罗研究的总结性著作来说,是很合格的,展示了这项研究的未来与潜力。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整本书基本上没有什么内容上的联系,更类似一本论文集,本书只是这项研究的开启山林之作。

  • 3 咸南海東 2020-07-04 23:41:26

    研一的时候去了马老师的签售会买的。这书我觉得我这辈子也不能完全看懂。翻翻就好。

  • 1 c 2021-03-31 15:08:28

    马先生笔锋老辣,用论持平,可以是目前读过最喜欢的一本蒙元史方向的书了

  • 2 赛博朱雀昏睡中 2020-06-27 15:54:49

    西方学者在研究《马可·波罗行纪》时天然具有部分语言优势,可以考证《马可·波罗行纪》不同文本的区别,以及运用一些十分“欧洲”的史料,如马可·波罗的遗嘱清单,或者其家族活动轨迹,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此书选文很明显的体现了东西方研究的不同路径,东方研究十分习惯于以“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为线索,对元代的文献进行考证。而西方更多是从文献学的角度去进行一些考证。这或许是母语所造成的史料等客观因素,而导致的东西方研究的治学方向不同。另一方面,当前似乎对马可·波罗的研究,因“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这一质疑,不得不以《马可·波罗行纪》的可信度为线索,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考证,而在考证的过程中,自然的补充了许多关于元代社会风俗的研究,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 1 隱生室主人 2019-05-15 18:50:05

    伯希和后 并世无双

  • 0 尘世的费昂纳 2021-04-08 21:21:19

    克什米尔那篇打到了兴趣点上

  • 0 海绵 2021-12-30 11:42:30

    非专业研究元代历史者飘过……

  • 0 庑中荔 2022-05-27 18:09:38

    重点看了元史相关部分。这项研究门槛也高得很啊。

  • 0 毛毛虫 2024-02-17 16:51:44 上海

    尽管看不明白,但感觉每一项研究都是实实在在的,靠着马可波罗确实可以“吃”一世了

  • 0 读史拼命三郎 2023-12-14 00:16:53 广东

    好多都是欧洲文献学、版本目录学,这些文章太专业、太枯燥乏味了,敬而远之吧!

  • 0 季粟 2022-08-07 18:39:34

    读了研究篇和译文篇中的《马可·波罗的汉语—蒙古语地名》。

  • 1 饥眠 2022-09-11 16:03:05 北京

    法语 德语 意大利语 突厥语 蒙古语 古叙利亚语➕汉文文献。了不起啊

  • 0 钱在印了 2024-03-12 22:24:55 上海

    拜读后只剩下对学者深深的敬佩,在这特殊的一年能够接触到如此佳作,倍感幸运。

  • 0 兀外思史 2022-08-20 17:32:45 辽宁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 0 genie 2019-04-12 01:21:55

    翻过而已,拿工具书看,我心态可以好一点,不然这书怎么看?

  • 0 弗兰 2020-01-20 09:17:29

    遇到这本书完全是偶然,但阅读体验却很好,喜欢这路的史学论文。前面的长篇综述和作者自己的几篇考证都很有意思,后面翻译的外国论文有几篇过于专业了,考证马可及其近亲的财产那篇很有趣。

  • 0 工业先驱萨鲁曼 2019-11-15 18:28:56

    1)一个有市场的观点是,波罗没去中国,最远只走到黑海商圈,然后把别人作品洗稿成了游记。但据李渡南(Donald Daniel Leslie)统计,《寰宇记》的一个抄本F本提到过70个中国地名,其中只有40个曾被译为波斯语或阿拉伯语。而9-16世纪波斯语阿拉伯语文献中的全部中国地名,加起来也没有波罗一个人记的多。2)直到1330年代前,元钞还没有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 0 Perserkatze 2020-06-21 13:17:22

    向行纪的一百多个本子低头。

  • 1 金智媛 2022-08-20 01:45:11 河南

    论文集 重点读了研究篇 作者在利用不同版本《马可波罗行纪》的基础上 结合传世文献 内亚传统 多民族语言等研究蒙元礼俗 视野宏大 学识渊博 其中《汪古马氏》一文尤见功力 结论和萧启庆先生一样认为汉化不代表就要摒弃本民族文化风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