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分析入门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m梦 2020-01-09 14:36:58

    关于心智如何运转的新思维视角

  • 1 推罗紫 2020-02-17 17:12:02

    翻译略糟 这本不算科普 还是要有一定专业知识才看得懂

  • 1 蘑啊蘑啊菇 2020-02-19 05:50:48

    还行 在"科学"的层面探讨了精神分析,视角不同,有一些启发意义

  • 1 57 2020-02-07 23:26:10

    17.2万。。论文集,有几篇尤为有趣。

  • 2 マルスへ 2021-05-05 16:12:07

    几年前看过英文版,这次听中文版朗读,当作复习,因为关注的主播最近开始读这本书

  • 4 西希弗的石头 2022-02-01 23:26:43

    第十章特别有意思。弗洛伊德将身体自我-意识的功能联系于脑表面皮质,但是神经科学可以证实的是意识并不依赖于皮质,也就是说不依赖于“客体表征”的功能。意识的情感性本质在中央脑系统中产生,最初是没有与客体绑定的“自由能量”,它对应的是它我而非自我。这和拉康对意识下的“无人摄影机”的定义相吻合。“它我是意识的”有理有据,但说“自我是无意识的”就只是将无意识还原到叙事无意识(认知心理学意义上的自动化)了。以此将神经症分析治疗机制颠倒为“将意识无意识化”虽然博人眼球但仍略牵强。

  • 1 Atyidae 2022-01-24 11:49:31

    有些专业词汇看不太懂,有几句弗洛伊德的引文也感觉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是不影响基本论点; 比较在意的点:新皮质并非意识之源,而是稳定表象和自我意识之源;寻觅机制等多个原始的“硬性机制”;自动化问题;如何将预测-意外的模型定位到现象学层面;注意力问题; 有趣的是,后面对意识的讨论和现象学的相关讨论如出一辙:意识并不必然是(有觉察的、自我觉知的)自我意识,意识不同于对象化的自我,可供性语义先于实体性语义

  • 0 jinMelly 2021-12-29 10:27:42

    薄薄一本演讲集。我觉得非专业人士也可以看啊,关于抑郁症和成瘾的两个章节,太具备实用、指导、整理思路、开发新角度….这些读后效了;柯萨科夫综合症那一节可以用来惊讶和涨知识;开头和结尾的几节,很哲学,需要动脑才能跟上,也很精彩。我会再看一遍这本的。不过我忍不住揣测作者的人格状态,因为封面是他的照片,每页页边都有他的小头像哈哈哈哈哈!另外,他基本都在回到弗洛伊德,也触发了我再次思考祖师爷。

  • 0 吴某某吴 2022-04-06 21:47:46

    还挺有意思的,关于梦的那一章,让我收获最大。

  • 0 Sybil 2024-02-06 00:58:53 河南

    有些地方翻译的是不是有问题? 部分中文语句逻辑很奇怪啊,特别是在出现一连串反问句的时候

  • 0 YoYo 2022-12-24 12:38:42 广东

    啃啊啃啊啃文献,后面讲意思的部分非常impressive

  • 0 明天再出院吧 2023-03-15 10:05:11 北京

    方法论仍然存在巨大问题

  • 0 迷信鉴定员小谈 2023-09-08 20:29:05 广东

    我认同对脑的研究简化为对种种"认知功能"的研究而对主观体验的现象学细节不闻不问是不妥的,认同主观体验是脑之所以独特之处而且也是其基本之处,认同在精神分析庞大的理论体系中抽取部分有精神科学基础的内容制作全新的神经精神分析临床理论,使得心理治疗有针对性的改变神经状态。不过,虽然solms的路径是好的,但是其研究的结论我觉得基本都走得太远了,抑郁症与成瘾的反应类似与分离焦虑,但这并不代表抑郁症的本质就是分离焦虑,也就更不代表它们的治疗方法是重建依恋,特别是考虑到手淫成瘾的人即使有稳定伴侣也宁可手淫,solms的理论就解释不通了,这里的逻辑错误类似于:补充阿司匹林可以减轻头疼,但这并不意味着头疼就是缺乏阿司匹林导致的。另外,我觉得他的意识理论对意识的看法太简单了,意识的功能可远不止于减少预测误差。

  • 0 chon 2023-01-18 12:37:04 中国澳门

    新視角, 結合神經科學去看Freud的一些想法, 其目標亦不是去質疑, 或為其進行辯護, 而是去完成Freud受困於時代性而未能完成的工作。

  • 0 若风 2021-10-07 16:21:19

    神经与意识属于心智体系下的不同层次。无意识也有情绪体验,皮质主要提供记忆?

  • 0 维拉维拉 2021-08-12 18:26:58

    第五部分对意识的探讨振聋发聩。能够科学地解释意识太了不起了,我的认知又被更新了一次。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