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与权力 短评

热门
  • 518 长安 2019-03-27 19:07:20

    我当然觉得这本书很好,觉得玛丽·比尔德真深刻也真有力,但遗憾的是当你拿着这本书敲打现实生活的房门,真正愿意开门收下这本书的女性并不常有。我们不仅需要一个能发出平等,激烈,大声的声音的广场,也需要站在广场上的她们有真正渴望战胜这个架构的欲望。

  • 250 大撇步 2019-03-02 13:15:12

    “我自己的感情在乐观和听天由命的悲观之间摇摆不定。”

  • 228 匡轶歌 2020-01-06 20:26:35

    带着这本110多页的小书上飞机,无疑非常正确。两篇讲稿的容量,在一个被动的半禁闭环境里轻松就可以读完,而且不是泛读。在“女性与权力”的大框架下,涉及的小议题、小角度十分丰富广泛。深层文化结构总是力图将女性排除在权力及公共场域的言说之外,作者从文学传统的源头之处,即古典史诗、希腊罗马神话出发,追溯在“让女性闭嘴”这件事上西方的几千年经验;详细考据了修辞,进行了文本分析,揭穿了服务于男权和女性歧视的叙事策略。又延展到现代政经文化各领域的女性真实处境,及近两年的Me too运动,摘取实例,甚至自身遭受性侵的经历来佐证观点。一个有趣的词:mansplaining,男式说教。就是豆瓣女友邻最常吐槽的“爹里爹气”吧,一种直男通病,指无论自身多么无知浅薄,一旦面对女性就能蜜汁膨胀自信,展开滔滔说教的直男。

  • 155 沈入忘🌟 2019-03-29 09:15:17

    女性受到的控诉不是因为她说了什么,而是她说话了的事实本身。

  • 58 早日退休瑾朵朵 2019-10-22 11:25:10

    为了阻止女性发声,男权主导的社会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给女性冠以“不理智,无法客观表达自己想法,情绪化”等污名,事实上这确实奏效了,比如“哼哼唧唧、唧唧歪歪、竭斯底里、哭哭啼啼”这些没有性别的表达语言的贬义词,第一时间你觉得是形容男性还是女性的🙂️

  • 35 12348bdhhdgsv 2019-05-05 18:46:40

    内容本身可以打四到五星,但后浪做书越来越没诚意,我以为这本书是正常大小,但实际上只有巴掌大,三个硬币厚,定价45元。

  • 25 成知默 2019-03-22 21:22:25

    2019030:收录了彼尔德奶奶的两篇关于女性与权力的演讲稿,虽然作者声称意在对女性声音与言说、辩论和评论的公共领域做一个历时性的审视,而她也确实带我们回溯了女性被压迫被隔绝于权力之外、女性权威与力量被消解的历史,但在如此有限的篇幅内,确实很难做到很深入的剖析,也并无太新的观点。对仍被束缚在性别困境中、遭遇种种不公的女性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反抗这个权力架构本身,如何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对话。作者在书中披露了被性侵的经历,认同她所说:在Me Too的世界里,权力/力量意味着“赋予女性无所畏惧地讲出她们自己的故事的力量,但它也标志着我们去挑战、去改变那些给了男人们托词以逃脱罪责的叙事的力量”,正是这种冒犯与挑战,而非性侵本身,才使得控诉者要遭遇更多的伤害与压迫。平权之路依旧漫长。

  • 31 维舟 2020-01-13 17:03:28

    两篇讲稿,略嫌单薄,但词锋犀利,由古及今,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学者的现实关怀。此处聚焦的是西方文化中将女性排斥于公共话语之外,但确切地说,话语只是性别分界的一小部分,只是一旦打开缺口,就意味着“女人应该/不该做什么”的整套规范开始崩塌。书中说“我们是古典遗产的受害者,或是其盲从者”,由此想到,中国人的古典遗产是不一样的,虽有“牝鸡司晨”等说法,但公共领域的话语权与其说受性别支配,不如说受权力地位支配;言辞在中国文化中也不如文字重要,故与西方对应的,是那种阻止女性书写自己的观念,历代多有才女削删、焚毁自己的诗稿,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

  • 39 祝羽捷 2020-03-09 22:36:55

    非常精致的小册子,很轻薄,只有一百页,却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从荷马史诗《奥德赛》、古希腊神话里“让女人闭嘴”、“女人行使权力消除男性”说起,再说到我们今天女性权力仍旧被看成敌者,女性被排除在权力范围之外,人们不以为然地丑化社会上的强女人(让我联想到恶搞董明珠的事件)。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当然是改变架构,显然困难重重。我们能做的只有在面对不公平对待和侵害时勇敢叫停,不带有羞耻心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自我矮化,不用伪装成男性特征,模仿男性的说话口味来显示专业。一言以蔽之,我专业是因为我的能力,而不是因为我看起来像个男人。

  • 26 后浪 2019-03-08 11:58:04

    智慧宫001-《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对性别议题的探讨 “你无法将女性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 #非常想知道刚建好图书页面就火速赶来打一星的那些友邻们是否看过此书#

  • 21 Enjambement 2019-05-28 16:23:26

    很难说Beard在这两篇演说里面给出了多少“学术性的”考察和解读,演说的场合固然不同于研究性著作,Beard也同样无意于此:但重要的是,Beard重申了一个[对任何一个正常人而言都显而易见]的现象:性别不公至今仍然普遍而且严重,一方面是女性的声音从公共场域中消失,而即使是任何表达的尝试也得不到相应而且与男性对等的肯定;另一方面则是根植在骨子里的性别焦虑,对任何试图挑战男性霸权的声音和活动都抱有近乎本能的抗拒和排斥。就结构性的因素而言,厌女这一点倒是从古至今一直没变的恶习。Beard在第二篇里面提出的号召当然是有创见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而是更合理的结构和秩序,正如我们评价一个人,会说是不是个好人,而不是好的男人或者是好的女人。书本身真的非常好,就是价钱有点贵,不过也确实值。

  • 18 海带岛 2020-07-20 20:40:29

    这本书里提到了阿里斯托芬的《吕希斯特拉忒》。寺山的《离家出走的劝谏》中也碰到了对这部喜剧的引用。寺山试图用这个剧本里的故事鼓励女性正视自己的性需求,并利用它来控制男性甚至参与政治事件(雅典城的女性用不和男性同床的威胁使他们结束和斯巴达的战争)。但实际上,如同这本书所写,这是进一步对女性“参与政治事件”的条件的剥夺,在剧本的最后,两方是在一个女性的裸体上划下了停战的界限。寺山的时代,他的很多观点被认为是解放性的,比如鼓励人妻从家庭的出走,或者为性工作者呼吁权利。可是贫瘠之处在于,如果大结构不变,这些出走的勇敢女性只能仅仅依靠贩卖性能力“疑似”参与公共事件(并没有否定性作为一种工作工具的意思,只是说这种选择的单一)。这也是这本书作者说的作为个人的女性和作为整体的女性的区别。

  • 14 CowBoy 2019-04-17 16:50:24

    2019(20)两篇很短的演讲构成的小书,作者思维还是比较敏捷的,但是行文中还是很多怨气的感觉,没有深刻的分析和解剖,看完就像听了作者对自己发了一顿牢骚而已。

  • 13 ufo_basker 2019-05-15 18:48:41

    英国婶纪兰大妈说实在,一个教授跟申大妈对民主的观点差不多,我觉得必须取消很多文科专业了

  • 20 伊夏 2020-04-21 17:26:20

    女权运动的一个重要行为就是“到处说”。感觉“差火”就要立刻说。

  • 14 Observer 2019-05-30 10:39:19

    我觉得最引人深思的是,2019年了虽然越来越多女性走上权力的舞台但是基本还是在传统上涉及“女性群体特殊利益”领域。像财政、国防等传统男性主宰领域几乎看不见女领导的影子。

  • 8 罗成 2019-04-21 13:14:43

    一般吧,太单薄了,西方对女性的歧视也传统悠久啊,性别关系背后的本质是权力结构。

  • 8 安德烈大叔 2019-07-04 01:26:29

    两篇女性与权力的讲稿,单薄了些。自古以来,女性的发声权便被排斥在公共领域之外,甚至把“女性发声”本身当作一件羞耻的事。古今中外女性的地位都相似,中国有“夫死从子”的荒谬纲常,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也有小男孩特拉马库斯喝令母亲树立公共地位故事。而历史上那些杰出女性,也被强制塞入男性的“躯壳”之中才能获得认可。当今社会仍然普遍存在对女性权力的恶名化,特别是在网络的阴暗角落。男权仍然至上是无情的当代社会现实。

  • 4 巨米雨 2020-01-25 18:55:27

    两篇非常棒且非常适合全文背诵的演讲稿加后记,很好读也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引经据典又幽默风趣,是相当有力清晰的通俗读物。当我们以为女性在权力结构中已经大幅进步时,其实不过是还在父权规则的夹缝里苦苦挣扎。“你无法将女性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而改变架构本身就意味着以全然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权力;意味着将权力的定义与公共声望切割开来;意味着从协同运作(collaborative)的角度去思考,更多地去考虑追随者而非领袖的力量;意味着将权力当作一种属性,甚至是一个动词(to power),而非某人的私有财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