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的书评 (162)

古尔浪洼 2019-02-22 08:47:33

5个没人点破,你永远达不到的读书境界

首先说明一下,这是一篇读后感,不是评论。所以,在文中,更多的是我的一些感想和感受,以及读书受到的启发,而不是针对整本书做评价。 但我还是强烈建议你读完这篇读后感。因为这篇读后感,干货满满!(当然是自夸的) --------我是正文分割线-------- 说实话,关于为什么要读...  (展开)
清非 2019-01-17 17:08:47

读书,是改变一个人认知层次的最好方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到读书,就不得不提爱阅读的德国人。在德国,读书是一种国民文化。无论是在车站,路边的咖啡馆,还是公园的草坪上,随处都能见到正在读书的人。作为一种文化地标,德国的书店、报亭或者借书亭也是随处可见。数据显示,德国还是书店全世界人均密度最高的国家。 关于德国人爱读...  (展开)
漫风 2019-02-19 15:14:30

渴望拥有自由人生的人,都会逼自己养成这个习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知道大家是否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一段“外卖小哥读西方哲学史”的视频微博上成为热搜,全网轰动都引来人民日报的转发。 本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外卖小哥”和“哲学史”这2个标签,让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引起社会上褒贬不一的评价。支持者认为阅读是好事,需要支持与鼓励;但反...  (展开)
雾凇 2019-03-13 20:48:44

给想要建立阅读习惯的人的建议:“杂读”、少量读、读经典

都说“开卷有益”、“腹有诗书自气华”,读书的好处大家都明白。但对很多还没建立起阅读习惯的人来说,总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书海茫茫,我要从哪本看起呢?”“想看书,可是一本书看了很久还停在第一章,怎么破?”这些都是常见的困惑。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读书达人、脑科学...  (展开)
布鲁伯德 2019-02-09 13:36:47

阅读效率差,可能是不了解这些读书的诀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读书上,我总是遇到这样三个问题: 1.记不住。读完一本书,一周之后,便淡忘了书中讲述的内容。 2.读不完。对很多书,尤其是一些大部头,没有读完便半途而废。 3.舍不得。对购买回来,却不合自己口味的书,也坚持逐字逐句阅读,浪费了大量时间。 这些问题可能也是很多阅读者...  (展开)
晓珈 2019-02-27 22:20:11

脑科学家告诉你:如何阅读才能打造“最强大脑”

有一位我很佩服的姐姐晒家里5岁儿子读过的童书,有原版绘本、翻翻书、立体书,超大的地板书,还有DK系列的科学启蒙读物……,大概有几百本书。有人看了后,说:“姐,你真有钱,给孩子买了这么多书”。那位姐姐说:“我没有钱,但书是我等穷人最有价值的消费”,我深以为然。 ...  (展开)
悦读漫写 2019-02-07 14:50:56

知识更迭不断,为避免被人工智能替代,正确的阅读方法应该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需求量增加,社会对人们的脑力要求越来越高,认知更迭也越来越快。也就是说,如今足够聪明、勤于思考的人,才能真正适应这个社会。否则,就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幸运的是,大脑的可塑性,远比人类想象中强大很多。知名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长期致力于改善...  (展开)
大颜小熹 2019-11-17 21:52:14

书,读完就忘?脑科学:要锻炼大脑,读书是首选。

有一个朋友,经常在朋友圈里“读书”打卡。她“一天看完一本书”的速度,让我很惊讶。可是最近看不到她发圈了,我问她:“怎么了?”。她无奈的回答:“不看了,看过就忘。” 原来,从去年到现在,她一直热衷于寻找各种“快速阅读”的方法,还报了人气很高的“速读课”。 刚开...  (展开)
灵林玖玖 2019-01-18 09:29:12

阅读能力强的人,都懂得这几点

年底了,很多人又在盘点一年来读了多少本书。 有人一年只阅读了一本书,因为那本书叫做《金瓶梅》。 有人一年阅读了两百多本书,因为有好多卡通和儿童绘本书。 以前,我特别羡慕那些读了很多书的人。曾经,我也像他们一样盘点自己又读了多少本书。 但是,今年年初,我扪心自问...  (展开)
亦书亦影 2019-09-27 13:09:40

日本脑科学家经验之谈:阅读改造大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过去20年的科学研究表明,成人的大脑是富有张力的:位于大脑颞叶的海马回神经元会在我们的一生中不断地再生,一直进行到生命终止。而神经元的再生可以强化心智。 环境刺激以及学习经验都会促进大脑神经元再生。比如当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如新的语言、新的技能、回家...  (展开)
余力 2019-01-18 20:43:28

脑科学家告诉你:像这样有“危险性”的阅读可以让你变得聪明起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阅读,如果能一蹴而就,那简直太可笑了。 阅读,如果没有惊喜和趣味,没有目的和写作,味同嚼蜡就不妙了。 阅读,如果不与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联系,又怎能积累有效的信息。 阅读,如果大脑里存储的信息不形成“感觉”,就等于白读。 阅读,如果自认为不是一件很酷的事,乐趣就会...  (展开)
相忘江湖 2019-01-18 19:53:17

如何让读过的书读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 好不容易读完了一本书,却记不清书中都讲了哪些内容,或者对书中的内容似懂非懂,理解不够明白透彻;读过很多书,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和理论,但回过头来看,好像阅读并没有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多大改变。 这不仅会让我们丧失阅读的信心和动力,...  (展开)
文茵书苑 2019-03-25 19:19:26

读书对一个人最关键的改变,你发现了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什么是“历史”? 有人说历史是“前车之鉴”,即“不知来,视诸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一个人过去的所作所为来了解他。前人所做的事情正确,我们就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错误,我们就引以为戒。 这话对不对呢? 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不以为然,他在《中国通史》一...  (展开)
聂梓吟 2019-01-27 15:48:07

读书是一件超酷的事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曾经在豆瓣上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相册,主题是“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 相册主人将在北京地铁上看到的阅读瞬间随手拍摄下来,配以简单的文字注释,以日记形式上传。 主角都是书,佐以读书人的背影,或侧影,或拿书的手的特写,照片里的读书人们看起来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透出...  (展开)
帕斯卡芦苇 2019-07-13 22:38:57

在日本脑科学家眼里,阅读的好处有哪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讲了一个孙权劝学的故事。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凭借军中事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只是让你去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多,能和我比吗?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  (展开)
煜灵儿 2019-07-04 15:05:05

脑科学家告诉你:如何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来改变大脑结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研究表明:人类跟黑猩猩98.5%的基因是相同的,有1.5%的基因不同。 随之有这样一道题目:从演化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我们跟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5%是不同的,可是我们和黑猩猩的现状却有如此大的差异? 事实上,人类与大猩猩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人类拥有语言能力。 我们知道,人...  (展开)
金台望道 2019-03-07 14:03:59

找出你生命中100本“教典”和10本“元典”

曾有四五年时间,我工作日每天要在地铁里度过近3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好在是地铁,我在通勤路上读完了目前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书目。因为自己喜欢读纸质书,所以有时碰到一些捧读纸质书的人,忍不住好奇地凑过去看看对方读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孩站在车门旁边在读《存在...  (展开)
宜轻晨 2019-04-19 20:09:29

我们都是别人世界的“井底之蛙”

英国首相丘吉尔带领英国度过艰难的二战,捍卫了英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这些有目共睹的成就证明了不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方面,丘吉尔都具有卓越的才能。人生如此辉煌的丘吉尔在华尔街交易所炒股票的时候,却是买什么什么赔,惨败的战绩让丘吉尔甚是难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隔行如...  (展开)
半夏微晴 2019-03-11 19:34:35

阅读能不能改造我们的大脑?看看脑科学家的回答

有人说,婴幼儿时期对大脑的改造才有效,成年后再想改造大脑,作用就是微乎其微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大脑也像我们的骨骼一样,成年后就会停止生长吗? 答案是否定的。根据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潜力无限,不管是少年、成年还是老年时期,都可以对大脑进行改造,让我们...  (展开)
钱多多 2019-02-03 10:14:46

网络时代,还有必要读纸质书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广大爱阅读的人应该早就在心里比较过了吧。 从前我对于新事物的出现,也是先持抵触态度的,譬如阅读吧,没有手捧一本书,那怎么能叫阅读呢?闲下来拿着手机刷两下,看上去一点也不郑重其事呀。 阅读,不说要焚香沐浴,正襟危坐,起码也要专门选个安静的地方...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 (共162条)

订阅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