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界面的城市 短评

热门
  • 4 余颜 2019-12-22 00:26:23

    极佳的城市研究著作,章章出彩,每次看到无聊时作者就又纳入新理路,东拉西扯的本事实属荷兰特色。前言区分了五个空间层次,说明现代城市已用「界面」遮蔽了纯粹的物质空间。章一表明「界面」的关键是调和不同层级的运作并营造新的行动场所,营造模式有二:社群主义(空间作为场域、地方机械团结、功能整合)与共和主义(空间作为场域连接、地方有机团结、分形投射)。章二提出三种地方地域的生成/整合模式:城市村庄、想象的共同体与物质街区。章三讨论空间「加倍」(即界面上下运作分离)下的两种结局:空间分类与「同床异梦」。章四分析新空间结构下的公共领域状况,情景主义与建筑电讯作结。章五、章六均是案例分析。结语呼吁设计师制造让不同世界重叠的裂隙。可从关系的游戏里无法创造裂隙,世界重叠的可能来源于界面之下共在的地面及其机缘。

  • 0 历史小学生 2023-07-15 17:41:03 安徽

    调和不同曾经的运作并营造新的行动场所

  • 0 祝岁 2023-07-16 20:09:49 广东

    不算特别出彩的一本书。它核心想探讨的是数字媒体和作为社区的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可以分为数字媒体如何改变了存放各类群体认同的地方领域、是否会带来公共领域的消失。不过它并不满足于勾勒数字媒体和社区城市的关系,而是联系了数字媒体出现之前,人们在从上而下、从下而上两种维度下对社区城市的建构和发现。街道是界面、数字媒介也是城市中的界面。 翻译和排版着实让人头大,能把Großstadt翻译成格罗施塔德属实出乎意料,还有好些奇怪的句式。毫无排版的排版让本就豆腐脑般的论述更加混乱。

  • 0 白垩纪 2023-10-31 23:44:16 广东

    很棒的探索与尝试,试图重新复活网络空间隐喻对于城市空间的投射和启发,对城市公共领域的全新阐释某种意义上已经突破了哈贝马斯、阿伦特、桑内特的“等边三角形”格局。简单来说,这仨在“平台-城市”的意义上可能都在论述一件事。从引用文献能看出,深受斯科特·麦奎尔的影响。书里也讲了很多欧陆社会里很有意思的城市治理实践,心里嘀咕为啥这样的实践很少在我们这看到呢…

  • 0 Sisyphus 2023-01-15 23:41:16 江苏

    现代城市早已超出物质概念,充当着“创造个人能与这些社会再现相联系”的生产者和“具有破坏性创造力”的整合者。数字媒介深度介入后,人们不再“在某个空间内”便自动成为其一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乌徳市长所说的“拥有各自生活的人做生活的大群体”中,网络城市主义诞生,公共领域经历了从整体走向私有化、商业化,走向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过程,一切都激发我们对未来城市空间和日常生活的无限想象。作者提醒人们更新对城市公共领域经验的理解:公共领域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我们不属于所有的公众,或者我们只是其中一部分成员。“理想的出发点不再是公共空间,而是城市公众在空间和调解实践的共同作用下的发展方式”。

  • 0 gnep. 2023-08-16 15:58:31 北京

    无聊

  • 0 Serenihil 2022-06-20 01:17:46

    城市组织形态的新范式

  • 0 滑步东 2024-03-07 22:19:54 北京

    界面意味着随时随地的可及性接口,不再是固定的场所聚集。流动空间,或人群的汇聚本身标画了一个处所。个体生活的经验标记,进入共享库成就了作为地域装置的地点。

  • 0 延陞 2024-03-17 23:25:59 陕西

    导论对界面概念的梳理很有启发,看荷兰相关案例分析时慨叹社区设计的背后竟是理念之间的争锋。

  • 0 勺九 2021-01-17 21:27:01

    在“网络个人主义”指引下,表述数字技术革命与当代城市空间生产、城市公众形成的关系,反思建基于工业城市经验的公共领域概念如何适应信息时代语境。在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间寻找中间道路,坚持共和主义的城市理想,在个人主义和公共参与之间寻找平衡。数字和移动媒介对城市的塑造,打造出一个个“陌生人的社区”。而在不同的陌生人社区的交汇中,城市居民可借助移动媒介“地域装置”的力量,实现私人、地方与公共领域的重叠。重叠制造的断裂与区分,是重要的城市体验和完成自我认同的方式。在这里,数字移动媒体实际上加强了城市的地方化,加强了空间边界和群体边界,也由此改变了公共空间的形式。公共空间由距离和理性主导转向日常生活和个体感知(与陌生人的协调)。将城市隐喻为界面,分享了一种“在一起分开生活”的城市生活可能。新公众从中蕴育

  • 0 yh12199 2024-06-08 23:01:47 福建

    十分糟糕的中文。

  • 0 商羊 2024-08-13 14:34:09 广东

    原来国外做了这么多的城市实验和思考,深深地受到了启发和开启自己的城市实验室的冲动

  • 0 ^ 2020-12-07 21:31:48

    关键词:共和主义;公共领域。界面概念新颖,城市案例丰富。

  • 0 迷你鱼有鱼饼 2024-04-26 11:19:18 重庆

    最近读书效率低,难受

  • 0 星际密探 2024-03-01 11:25:42 湖南

    观点很新很批判性 但中间有一部分跑题了 我就想看点媒介怎么在空间中应用 你给我科普一堆公共空间干嘛 我肯定在别的讲公共空间的书里看了吧 案例多挺好的 但总感觉有一部分案例老是远远跟不上理论发展

  • 0 Momo 2023-02-04 07:02:12 北京

    极佳的城市研究著作,章章出彩,每次看到无聊时作者就又纳入新理路,东拉西扯的本事实属荷兰特色。前言区分了五个空间层次,说明现代城市已用「界面」遮蔽了纯粹的物质空间。章一表明「界面」的关键是调和不同层级的运作并营造新的行动场所,营造模式有二:社群主义(空间作为场域、地方机械团结、功能整合)与共和主义(空间作为场域连接、地方有机团结、分形投射)。章二提出三种地方地域的生成/整合模式:城市村庄、想象的共同体与物质街区。章三讨论空间「加倍」(即界面上下运作分离)下的两种结局:空间分类与「同床异梦」。章四分析新空间结构下的公共领域状况,情景主义与建筑电讯作结。章五、章六均是案例分析。结语呼吁设计师制造让不同世界重叠的裂隙。可从关系的游戏里无法创造裂隙,世界重叠的可能来源于界面之下共在的地面及其机缘。 @201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