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Monsieur Pain
译者: 朱景冬
出版年: 2019-5
页数: 185
定价: 52.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波拉尼奥在文景
ISBN: 9787208156289
内容简介 · · · · · ·
☆《2666》作者波拉尼奥文学世界开启之作。正是本书的成功才让波拉尼奥坚定了走文学道路的决心。
☆了解波拉尼奥不得不读的一本书。本书与他后来的《美洲纳粹文学》《智利之夜》等作品有密切联系。
☆本书将故事背景置于1938年的巴黎,重构了秘鲁著名诗人塞萨尔·巴列霍的神秘死亡,提供了角度特别的解读。
---------------
我遇到一位名叫巴列霍的病人,他得了一种不停打嗝的怪病,医生们都束手无策。我试图用催眠术给他治病,却遭人暗中阻挠。
我被人跟踪,又跟踪了别人。与此同时,我又偶遇过去一起学催眠术的朋友,得知了我们共同朋友的自杀之谜。
记忆深处的噩梦对我紧追不舍,我正在慢慢失去同现实的联系……
----------------
《佩恩先生》是波拉尼奥最初的创作成果之一,却已展露出他那炼金术士般的耀眼天赋,他能将生活中的绝境炼成危险的谜团。 ...
☆《2666》作者波拉尼奥文学世界开启之作。正是本书的成功才让波拉尼奥坚定了走文学道路的决心。
☆了解波拉尼奥不得不读的一本书。本书与他后来的《美洲纳粹文学》《智利之夜》等作品有密切联系。
☆本书将故事背景置于1938年的巴黎,重构了秘鲁著名诗人塞萨尔·巴列霍的神秘死亡,提供了角度特别的解读。
---------------
我遇到一位名叫巴列霍的病人,他得了一种不停打嗝的怪病,医生们都束手无策。我试图用催眠术给他治病,却遭人暗中阻挠。
我被人跟踪,又跟踪了别人。与此同时,我又偶遇过去一起学催眠术的朋友,得知了我们共同朋友的自杀之谜。
记忆深处的噩梦对我紧追不舍,我正在慢慢失去同现实的联系……
----------------
《佩恩先生》是波拉尼奥最初的创作成果之一,却已展露出他那炼金术士般的耀眼天赋,他能将生活中的绝境炼成危险的谜团。 ——《出版商周刊》
《佩恩先生》留有未解之谜,在清晰和怪异间取得了非常吸引人的平衡。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波拉尼奥为什么能写出《美洲纳粹文学》,原来他早有准备。
——读者评论
巴列霍曾经预言过自己的死亡:我将死在巴黎,在一个雨天。波拉尼奥以一个催眠师的视角记录了这一文学史上著名的事件,角度非常独特,读完使人仿佛跟着主人公在巴黎的街巷中游荡。
——读者评论
对催眠一直很好奇,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催眠和文学的关系。
——读者评论
佩恩先生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目录 · · · · · ·
佩恩先生
声音的尾声:大象之路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佩恩先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佩恩先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佩恩先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 更多书评 15篇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30减10,减后满88送毛毡收纳筐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New Directions (2010)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Picador (2011)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 (2012)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Serpent à plumes (Le) (2008)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中国翻译出版的拉美文学作品(2000-) (地球的小孩)
- 罗贝托·波拉尼奥 作品 (王多功)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2019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 (鲸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佩恩先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12 有用 恶鸟 2019-06-24 07:45:53
读完波拉尼奥最新出版小说《佩恩先生》,他一辈子都在写那个小说,荒野侦探,2666,美洲纳粹文学还是智利之夜,里面包罗炼金术般的叙事魅力,绝境、迷宫、侦探追逐、神秘谜团和传奇,这本里佩恩对谜(从巴列霍到历史未解案件到神秘主义实验)的迷恋,终被困于自己或他人布下的催眠术中,或者说“被困在时间中”。
3 有用 渡边 2019-08-04 20:40:02
很像法国新浪潮黑白安静晦涩难懂的电影,而且灵感至少有一半来自卡夫卡。因为文本有大量不确定的描述——“我不知道,我猜,我不相信,我无法理解”,将本来“城堡”式的情节更笼罩上一层迷雾。但氛围和风格是有辨识度的,可以闻到《智利之夜》《遥远星辰》的前味,仍旧是被放逐的伤心主题。结尾交代人物下落的部分力道非凡。
4 有用 远子 2019-09-24 19:51:45
“也许为了向满不在乎地把我置于九死一生境地的社会表示拒绝,我放弃了可以被认为是对一个青年的人生有用的那一切……或者说,通过严格的,有时也许是高雅的方式,我致力于使自己系统地变穷。”致力于使自己系统地变穷,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77 有用 Sebastian 2019-06-03 23:42:40
波拉尼奥的作品有一些相似性,集中表现在角色个人史的脉络上——理想主义的青年时代,迷雾一样的成熟期(极权政治介入、社会重大的变革、被颠覆政权)和平庸的中老年。曾经那些自以为转动历史车轮的年轻人,最后无一不被现实碾碎,活得更久的人,理想幻灭的悄无声息,碌碌无为的了却一生。《佩恩先生》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前的巴黎,和军事政变前的智利异曲同工,在篇末一则则讣告式的人生总结的映衬下,千头万绪的当下,迷雾中的真相... 波拉尼奥的作品有一些相似性,集中表现在角色个人史的脉络上——理想主义的青年时代,迷雾一样的成熟期(极权政治介入、社会重大的变革、被颠覆政权)和平庸的中老年。曾经那些自以为转动历史车轮的年轻人,最后无一不被现实碾碎,活得更久的人,理想幻灭的悄无声息,碌碌无为的了却一生。《佩恩先生》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前的巴黎,和军事政变前的智利异曲同工,在篇末一则则讣告式的人生总结的映衬下,千头万绪的当下,迷雾中的真相显得多么不值一提。读罢本作,波拉尼奥的文字迷宫又向外扩了一圈,却也多了另外的解读空间,“声音的尾声”部分接受采访式的陈述在《荒野侦探》里发扬光大,“人物小传”的写法延展出了《美洲纳粹文学》,整体结构又很像《遥远的星辰》,所谓作家终其一生只创作一部小说大概就是如此了~ (展开)
37 有用 泉尘 2019-06-05 19:54:53
早期习作,不算太好。节奏有些混乱,技巧用得太多。但独特的风格已经很明显了:侦探式的解密、追逐和逃亡、迷宫般的结构、用真实人物事件模糊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以及弥漫在整本书里强烈的不确定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