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vid Goldbloom
/
Pier Bryden
出版社: 木馬文化
副标题: 一名专业资深精神科医师的现场医疗记录
原作名: How Can I Help: A Week in My Life as a Psychiatrist
译者: 廖偉翔 / 廖伟翔
出版年: 2019-1-9
页数: 512
定价: NT$5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3596097
出版社: 木馬文化
副标题: 一名专业资深精神科医师的现场医疗记录
原作名: How Can I Help: A Week in My Life as a Psychiatrist
译者: 廖偉翔 / 廖伟翔
出版年: 2019-1-9
页数: 512
定价: NT$5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3596097
豆瓣评分
在悬崖边缘,接住你的创作者
· · · · · ·
-
廖伟翔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戴维‧戈德布鲁(David Goldbloom),医学博士、「成瘾与精神健康中心」资深医疗顾问、多伦多大学精神科教授,投身于临床照护、教育、研究、行政业务及倡议工作,目前仍活跃于精神医疗第一线,担任临床医师及教师。毕业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及麦基尔大学。2007年获任命为加拿大心理健康委员会副主席,并于¬2012至2015年担任主席。荣获加拿大国家勋章。
*碧尔‧布莱登(Pier Bryden),医学博士、精神科医师、临床教师、多伦多病童医院精神科教师,同时也是多伦多大学副教授暨大学部见习前课程主任。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牛津大学及麦克马斯特大学。现任加拿大医疗委员会主委、《医艺》(Ars Medica)期刊编辑。
目录 · · · · · ·
推荐序 精神科医师是「肖」医师?还是「笑」医生?——杨聪财医师
前言 「他们」就是「我们」
1 家庭医学 星期日
2 听取诊断 星期一上午
3 处理,而非痊愈 星期一下午
4 电击 星期二上午
· · · · · · (更多)
前言 「他们」就是「我们」
1 家庭医学 星期日
2 听取诊断 星期一上午
3 处理,而非痊愈 星期一下午
4 电击 星期二上午
· · · · · · (更多)
推荐序 精神科医师是「肖」医师?还是「笑」医生?——杨聪财医师
前言 「他们」就是「我们」
1 家庭医学 星期日
2 听取诊断 星期一上午
3 处理,而非痊愈 星期一下午
4 电击 星期二上午
5 连接远方 星期二下午
6 急诊(一) 星期三上午
7 急诊(二)星期三下午
8 约束 星期四上午
9 偏离原轨 星期四下午
10 怀疑 星期五上午
11 公众与私人 星期五下午及晚上
· · · · · · (收起)
前言 「他们」就是「我们」
1 家庭医学 星期日
2 听取诊断 星期一上午
3 处理,而非痊愈 星期一下午
4 电击 星期二上午
5 连接远方 星期二下午
6 急诊(一) 星期三上午
7 急诊(二)星期三下午
8 约束 星期四上午
9 偏离原轨 星期四下午
10 怀疑 星期五上午
11 公众与私人 星期五下午及晚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今,当年轻人问起我关于职业生涯的建议,我会给他们三个标准来评估:你喜欢它;它喜欢你;你认为你会做得很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1 家庭医学 星期日 -
百分之二十被诊断出有精神病的人,终其一生将只会有一次发作(被称为短暂精神病发作)。对一名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而言,他一定经历过一段历时超过六个月的精神病,而更短的时期内(一到六个月之间),可能被标记为类精神分裂的临床表现,这使得精神科医生有时间能排除其他精神病的可能原因,以及证实病人症状若非没有消失,就是曾短暂消失之后又复发。若症状维持在一个月之内,就称为短暂精神病症,这是更中性的描述词语,不带长期罹病的暗示。 当然,当某人出现精神病症状,也要考虑其他精神科或非精神科的原因:这个症状可能是情感障碍的结果,诸如严重的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或者因为违法药物或酒精的使用,或各式各样疾病或医学治疗(诸如高剂量类固醇)的结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6 急诊(一) 星期三上午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在悬崖边缘,接住你"的人也喜欢 · · · · · ·
在悬崖边缘,接住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 条 )

了解并正视精神疾病就是我们能帮的最大的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精神医学是唯一隶属于医学范畴且执业者全部都是医生的精神健康领域。如果把这一学科的发展进行论述可以长篇大论写一本医学类的论文著作。而精神疾病作为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的疾病之一,如果就其种类和不同治疗方式等方面来说,几本论著或许都不够细数精神疾病的种种。 作为... (展开)
一本靠谱的,让人开眼的医学科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看科普类的书籍,首先要看作者和出版社,这决定了一本书的可信度。 《我能帮上什么忙?》的作者是有两名,分别是戴维·戈德布卢姆和皮尔·布莱登,这两人,一人是医学博士、加拿大皇家医学院院士、成瘾与精神健康中心高级医学顾问、多伦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曾任加拿大精神... (展开)
人文关怀在主体性被破坏之处
达里尔与双相情感障碍共处超过三十年,其中不乏友情、笑容,甚至是浪漫的成分。但是对于我或对大多数认识他的人来说,这三十年充满意义的生活,如今因为他去世的方式而蒙上了阴影。相比之下,死于癌症的人普遍会受到表彰,被誉为跟病痛“打了一场勇敢的战役”,而且称他们的丧...
(展开)

精神探索者:一周的精神科诊疗纪实
在我的家乡,从小到中学,小孩子的骂人、吵架词汇中,“岱庄医院”这个词总会不时出现,这是我家乡所在城市的一家精神病医院。精神病=脑子有病=可怕的人=无条件远离,这个公式在当前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仍然几乎是成立的。而直到我长大、毕业、工作了一些年,精神病和神经病、精神...
(展开)

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实话,最初只是想了解一下,没想到收获这么多。原来精神科医生是这样工作的。而我的内心,对精神病患者充满恐惧,更不会理解精神科医生是怎么去治疗。 好嘛,翻开书,从周日家庭医学,到一周工作日的现场医疗记录,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听诊,处理,电击,连... (展开)
“他们”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他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拿到这本书时,我感到有些压力,因为我之前没有写过书评,只表达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不确定书评应该遵循何种格式。然而,我对这本书充满好奇和兴趣,这完全是因为我个人与书的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个人情绪和感受。如果有任何不妥之处,那完全是我个人... (展开)
我们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精神疾病患者都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看完三天了,一直没想好从何下笔。 学习心理咨询这两年以来,看过很多心理学相关的书,也看过很多精神医学类的,生活里也开始出现真实的精神科医生朋友,当然也在医院短暂实习的时候见过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阿姨,有饱受妄想困扰的青少年,有停不了的强迫症女...
(展开)

精神科医师的一家之言
这本书只能代表作为精神科医师的作者的一家之言。作为医师的他,必然会有自己的范式、价值观,因此会发现作者对精神科治疗的推崇。 最让我不同意的观点是本书关于对精神科急诊和约束的态度。我不赞同这种治疗方式,除非一些人真的处于伤害他人的急迫危险中,但伤害自己都不应该...
(展开)

『或许最重要的是,减轻他们的孤立与痛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从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角度认识到了精神科是如何工作,并了解到很多与此相关的知识,还有与之相连的很多人的故事。 我才知道,原来很多与精神、心理的相关疾病,是无法彻底治愈,有的人在发病之后,甚至要终生与这种病共存,这是很残... (展开)> 更多书评 3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4)8.3分 260人读过
-
Simon and Schuster (2016)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書過眼錄·台灣】2019 (普照)
- 心理治疗、精神医学、人类学/社会学 (palto)
- 精神/心理 (芊小乙)
- 噫呜噫呜 (the Wor(l)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在悬崖边缘,接住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人间指北 2019-04-30 16:20:25
精神科医生自传作品,一窥精神治疗行业的通俗之作。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当精神治疗医师,他首先得是具有正向能量的人,而且有动机愿意奉献自己在这一事业。对于非职业背景的人,也需要读一下,当身边遇到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人,我们能不能帮上忙?哪怕只有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