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乾隆帝及其时代(插图本)》着眼于世界史的视野,以乾隆帝八十多年的生命之旅为切入点,广泛搜罗中外各种文献与档案,给人们展示了古代中国最鼎盛时期政活、经济、军事、文化与外交诸层面的生动历史场景。严密的考据与优美的叙事相结合,并且引入世界历史的变幻节奏,在中外互动中给人以历史感悟,让人认识到乾隆帝当时的天朝心态及其致命伤,进而在反思中华帝国晚期封闭格局的同时,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作者简介 · · · · · ·
戴逸,1926年生,原名戴秉衡,江苏常熟人1944年常熟中学毕业。1946年上海交通大学肄业转北京大学史学系学习。1948年前往解放区,入正定华北大学一部学习,后留校在政治研究室工作。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后任中国革命史实习教员,1953年任中国历史教研室讲师。1956年任副教授。196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兼中国历史教研室主任。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成立清史研究所,任副所长、教授,1980年任所长,后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博士生导师。1988年任中国史学会会长,1996年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启动,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撰写或主编书籍30余种,主要有:《中国近代史稿》、《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简明清史》、《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履霜集》、《繁露集》、《语冰集》。
目录 · · · · · ·
第二章 家庭和读书时代
2.1 仁慈的祖父
2.2 严酷的父亲
2.3 生母之谜
2.4 兄弟情谊
2.5 理学名师
2.6 同窗知己
2.7 读书生活
2.8 田猎、娱乐和其他
第三章 政治
3.1 宽严相济
3.2 从秋朝审勾决看政策演变
3.3 在官僚政治的旋涡中
3.4 人才观与驾驭术
3.5 皇后之丧的政治风波
第四章 军事
4.1 瞻对之役和第一次金川战争
4.2 初平准噶尔部
4.3 再平准噶尔部
. 4.4 平定回部
4.5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第五章 经济
5.1 以农为本
5.2 推广高产作物和种植经济作物
5.3 全国耕地数估测
5.4 粮食产量与粮食贮备
5.5 人口增长和人口统计
5.6 水利
5.7 自然灾害
5.8 赈灾
第六章 文化
6.1 《四库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
6.2 御制诗
第七章 对外关系
7.1 闭关政策
7.2 中英关系
第八章 北京城市建设
8.1 建设概貌
8.2 大内和三海
8.3 三山五园
8.4 其他建筑及设施
8.5 圆明园与大观园
第九章 人物
9.1 福康安
9.2 曾雪芹与平郡王福彭
9.3 关于香妃的传说
· · · · · · (收起)
喜欢读"乾隆帝及其时代"的人也喜欢 · · · · · ·
乾隆帝及其时代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乾隆帝及其时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 更多书评 5篇
-
第一章 概述 //不重视、怀疑汉人,对汉族的防范超过了清代其他帝王。同时希望满族恢复优良传统,但失败。 //乾隆时代(十八世纪)的世界变化:产业革命;科学发展;法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家庭和读书时代 乾隆三位老师均为理学大家。他虽对理学有一些不满的言论,但纵观其一生,其言行受程朱理学影响极大。(P74) 第三章 政治 乾隆继位初期政治弊病:因雍正朝政令峻急,政治气氛紧张。乾隆初政实...
2018-03-27 03:45
第一章 概述
//不重视、怀疑汉人,对汉族的防范超过了清代其他帝王。同时希望满族恢复优良传统,但失败。
//乾隆时代(十八世纪)的世界变化:产业革命;科学发展;法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家庭和读书时代
乾隆三位老师均为理学大家。他虽对理学有一些不满的言论,但纵观其一生,其言行受程朱理学影响极大。(P74)
第三章 政治
乾隆继位初期政治弊病:因雍正朝政令峻急,政治气氛紧张。乾隆初政实行宽大政策,缓和了紧张关系,修正了一些雍朝弊政。他的政治理论为“宽严相济”,依情况定宽严。
之后官场贪污之弊滋生,社会矛盾加剧,乾隆十三年后政策由宽趋严。
官僚政治情况:1. 改组官僚机构,排斥宗室亲贵。(只给宗室王公优厚的待遇,不使他们掌政。)2. 张廷玉、鄂尔泰党争(在二人死后逐渐消失)。 随后提拔人才,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
第四章 军事
乾隆被前期的征战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后期发起多起错误的战争。后来幡然觉悟,议和修好,才达成边界和平。
第五章 经济
甘薯、玉米的推广。同时棉花、桑、茶等经济作物扩大种植。(经济↑,手工业原料。)
因征战胜利&改土归流等政策,耕地面积扩大。(能养活的人口增多。)
鼓励国内&国际粮食贸易,以缓解很多地区粮食不足的问题。(进步。)
人口激增(乾隆末达3亿)带来社会问题。
第六章 文化
第七章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目的是稳固政治。(与满族地位不稳也有关系,担心外国人动摇满族统治。)
乾隆本人对自然科学一窍不通,认为西方仪器不过平常之物。
第八章 北京城市建设
第九章 人物
回应 2018-03-27 03:45 -
流星飞绊 (开始退休生活)
……因为在以前,王朝和宫廷的兴作都是无偿的榨取,夫役是拘押来的、建筑物料很多事摊派勒索的,这样的大兴土木是对人民的掠夺。到了清朝,手工业中的雇佣制普遍推行,工匠计日给酬,物料也由官府采购。尽管大兴土木也会骚扰民间,但毕竟不是无偿的劳役与征调。……当时,人口日增,耕地有限,时有灾荒,饥民众多。有些建筑项目是雇募灾民进行施工。受雇宫廷,给值较高,借以糊口。…… …… 在考察了北京的宫殿园林、市政建设...2016-09-24 19:26
-
流星飞绊 (开始退休生活)
清政府顽固地坚持闭关政策,还由于它和广大人民群众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在同样是封建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当国家比较强盛,政府和人民的矛盾比较缓和的时候,封建统治者对周围国家也可以采取比较开放、比较友好的态度。……只是神经衰弱地以为,这一外来的异己势力如果和人民群众接触,将会加强反政府力量,引起新的骚动。…… ……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和原理其他文明中心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我延续的...2016-09-24 18:40
-
流星飞绊 (开始退休生活)
乾隆帝夙兴夜寐,孜孜求治,在他统治的前期和中期尤其如此。……这一大致的日程表,岁以为常,周而复始。乾隆帝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按照便携好的剧本,扮演皇帝这一角色。当然,突发事件和皇帝个人一时兴会所至,随时可以改变日程,但一年的生活起居大致脱离不了这一刻板的程序。一个专制皇帝拥有绝对权力,他自然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他想做的事情,而实际上,他的行动却按着固定的节拍机械地运转着,不过这种固定节拍由传统、...2016-09-23 14:00
乾隆帝夙兴夜寐,孜孜求治,在他统治的前期和中期尤其如此。……这一大致的日程表,岁以为常,周而复始。乾隆帝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按照便携好的剧本,扮演皇帝这一角色。当然,突发事件和皇帝个人一时兴会所至,随时可以改变日程,但一年的生活起居大致脱离不了这一刻板的程序。一个专制皇帝拥有绝对权力,他自然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他想做的事情,而实际上,他的行动却按着固定的节拍机械地运转着,不过这种固定节拍由传统、习惯、礼仪需要所形成,皇帝自觉自愿地接受,已变成了专制皇帝个人意志的一部分。 ……他生活很有节制,不喜饮酒,……从不暴饮暴食,…… …… 乾隆朝战争频繁,而乾隆帝本人主观上并不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相反,他常以“佳兵不祥”、“息事宁人”自勉和告诫子孙,故其统治的前期重大军事行动甚少。…… …… ……尽管他本人受到了汉文化的浓烈熏陶,但他对汉族的警惕、防反几乎超过了清代其他帝王,他对汉族大臣和绿营兵很不信任。…… …… ……但如果转换一个视角,作为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的君主,垂拱端坐,深居宫禁,虽然省钱省力,但不接触社会,不了解情况,对运筹决策、用人施政是不利的。…… …… ……从某种视角观测,乾隆帝像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先进与落后,英明与庸碌,聪睿与愚昧,理智与荒唐,仁慈与残酷,光辉与黑暗,错综复杂地交集于一身。他的性格、一直、冬季似乎很难捉摸,但把他的所思所言、所作所为放在当时的环境中认真研究,可以看出这些基本上是统治阶级对18世纪历史发展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反应。
回应 2016-09-23 14:00 -
流星飞绊 (开始退休生活)
乾隆帝最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认为他天纵圣明,文武兼资,公的标兵,使自己学习和仿效的楷模。…… …… ……一系列伦常惨变给少年时代的弘历必定刺激极深,惊骇、迷惑、痛苦、彷徨交织在一起,使他性格上发生分裂,从厉害和感情上讲,他理应站在父亲一边,亲子之情,自然身后,而且父亲当了皇帝才有自己今天的皇子地位和今后继位的希望。可残杀中强烈的血腥味使他不能不掩鼻,在道义上、理性上难以认同父亲的所作所为。当然,...2016-09-23 15:32
乾隆帝最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认为他天纵圣明,文武兼资,公的标兵,使自己学习和仿效的楷模。…… …… ……一系列伦常惨变给少年时代的弘历必定刺激极深,惊骇、迷惑、痛苦、彷徨交织在一起,使他性格上发生分裂,从厉害和感情上讲,他理应站在父亲一边,亲子之情,自然身后,而且父亲当了皇帝才有自己今天的皇子地位和今后继位的希望。可残杀中强烈的血腥味使他不能不掩鼻,在道义上、理性上难以认同父亲的所作所为。当然,弘历比他哥哥弘时更冷静沉着,不敢过分表露。从他以后即位后,为叔伯哥哥迅速平反,并全盘改变雍正的严厉政策,可以窥见他内心世界的矛盾与不安。 …… 尽管乾隆母子之间,感情深笃,但皇太后恪守祖宗法制,从不干预儿子的政务。皇帝也注意不使母亲卷入政务纠纷,…… …… ……乾隆帝鉴于清前期宗室王公把持政局、屡次酿成内部斗争,决心铲除宗室干政的旧习,将所有亲王、君王排斥于中枢机构之外,…… …… 他在许多文章中讲论内圣外王之学,发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标榜仁义道德,和当皇帝后所写的经筵讲义差不多。…… 他似乎特别喜爱历史,所写史论五十余篇,还有许多咏史诗,议论各个朝代的同志特点,许多皇帝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探讨他们的施政得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弘历眼界很高,……只有唐太宗是帝王中的佼佼者。…… …… 弘历经长期的教育熏陶,对儒家经电商的政治教条和历史上的治乱兴亡,十分熟悉,保证了他日后进行统治,得心应手。为了最高统治的利益,他必须按照封建政治原则去行事和施政。他学会了自我克制,压抑或改变自己的意愿、感情、欲望,一切站在君主的立场上去思考,去判断,去实施。当然,他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天性、爱好、情绪又往往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回应 2016-09-23 15:32 -
流星飞绊 (开始退休生活)
……乾隆的一生,顺境多,逆境少;胜利多,挫败少;…… …… 总的说,乾隆继位时,没有爆炸性的危机,也没有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 …… ……当统治秩序被扰乱,政府利益受侵犯,乾隆是会毫不容情地采取镇压措施的。…… …… 应当指出,乾隆虽多方面改变雍正的政策,但其性质仍不超出纠偏补过的范围,并非全盘否定,彻底变革。雍正许多重要的、正确的政策措施,如地丁合一、耗羡归公、养廉银制度,虽也有人建议改变,但乾...2016-09-23 17:26
……乾隆的一生,顺境多,逆境少;胜利多,挫败少;…… …… 总的说,乾隆继位时,没有爆炸性的危机,也没有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 …… ……当统治秩序被扰乱,政府利益受侵犯,乾隆是会毫不容情地采取镇压措施的。…… …… 应当指出,乾隆虽多方面改变雍正的政策,但其性质仍不超出纠偏补过的范围,并非全盘否定,彻底变革。雍正许多重要的、正确的政策措施,如地丁合一、耗羡归公、养廉银制度,虽也有人建议改变,但乾隆并未采纳,仍坚持实行。 一个杰出的统治者,不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损益,制定政策,以自己拥有的全部权威,扫清道路,使之贯彻;并且还要善于作思想论证,阐明自己政策的正确和必要,大张旗鼓地晓谕臣下和人民,努力使他们信服并付之执行。乾隆就是这样,他在位初期,不但成功地改变了雍正的某些政策,消除了积弊,并且提出“中道政治”和“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为自己的政策转变制造根据,进行舆论宣传。…… …… 乾隆帝反复强调“并非有意从严”,这说明了统治政策之宽严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并非单纯处于某个人主观的喜怒爱憎。官场的侵贪,军营的怯懦,这是封建社会中不可根治的两大痼习,严刑峻法不能从根本上挽回风气,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一直的作用。…… …… ……乾隆帝尽管肯定鄂尔泰执行的政策,但岂能听任鄂党乘机报复,制造大狱,形成一党压倒优势的局面。他置身两党之间,竭力保持平衡,这正是专制君主的统治要诀。……乾隆当时尚无自己的班子,只能沿用鄂、张二派中的人才,他小心翼翼地操纵驾驭,不让一派压倒另一派。…… ……由于清政府的大权操于满足上层之手,乾隆个人袒护满足官僚的倾向较为明显,故上层权力圈内,满员占多数,汉员占少数,满汉同官,权力掌握在满员手中。……在这重满轻汉的气氛中,鄂张两派的力量对比,不可能绝对平衡,而总是鄂派占上风,张派占下风。…… …… 乾隆提拔的官吏,不论汉员、满员,很多出身于世家大族,出身寒微而能擢升高危的人较少。…… …… 他懂得:自己的权利是否巩固,决定于高层官吏的素质,及对它的控制,而没有毒高层官吏的深入了解,就谈不上控制。因此,他努力开辟种种渠道,了解高级官吏的性格、才能、学识与政绩。把各省督抚藩臬道府以及将军、参赞、提督、总兵的姓名写在宫殿的墙壁上,经常注意他们的言行动态。他对所有高级官僚都很熟悉,往往直指他们的缺点,谆谆告诫。…… …… 由于乾隆帝明察秋毫,洞悉情伪,官僚们不能不谨言慎行,故而在他统治的前期,吏治颇为整饬。为了驾驭臣属,乾隆帝常常施展出人意料的手段,或小过重责,罚非其罪,或破格提拔,一月数迁。生杀予夺,出自朕躬。大臣们莫测天威,既感到自己头顶上时刻悬挂着皇权的利剑而战战兢兢,又希冀一沾皇恩,幸得终南捷径,便可加官晋爵,封妻荫子。 …… ……事实上,乾隆时,中国的专制体制已发展到登峰造极,即使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决策,影响作用也很微弱。…… …… ……当时皇帝和大臣的关系十分紧张,这是皇权和官僚机器矛盾加剧的表现,而这一矛盾存在于封建社会的政治史上,不过,它的表现形式和解决途径,多种多样。乾隆前期,以皇后丧葬和金川失利为契机而爆发了皇权与官僚机器的冲突,这一普遍性矛盾在偶然的形式中表现出来,并带有浓重的个人情绪的色彩。 ……封建制度依靠庞大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而官僚机构总是伴随着贪污腐败、营私舞弊、互相倾轧、效率低下等不能根本克服的弊端,这种弊端又危及封建制度的长治久安。封建统治机器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清晰,以保持一定的素质和效能,这是符合封建阶级长远利益的。在高度的中央专制集权下,皇权至高无上。它既是官僚们的统治者、庇护者,又是监督、抑制和调整官僚机器最强大的力量。因此皇权和官僚机器,既相互依赖,又存在矛盾。君主为保持官僚机器遵照自己的意志而运转,必须经常进行整顿,以排除故障,洗涤积垢,防止失控。…… ……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联结。必然性以偶然性为其存在的驱壳,而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的东西。 …… 以皇后丧葬和金川战争为契机而对官场的整顿,产生了重要的后果,这就是加快了廷臣的换班和两代人的权力交替。……
回应 2016-09-23 17:26 -
流星飞绊 (开始退休生活)
……但这两场战争使乾隆帝认识到清朝武装力量的废弛,因此力图整顿,建立健锐营,训练精兵劲卒。…… …… ……一场小小的败仗竟刺激得乾隆帝忘记了他一个月前刚说过的不愿用兵的克制性意见,认为莎罗奔之桀骜,由于未遭“惩创”和将帅无能,决心改变方针要显示力量,动用大兵,将金川扫灭,以绝后患。…… …… ……当进攻失利后,他较快转弯子,停战休兵,这是正确的。……如果战争继续下去,旷日持久,徒然耗损国力。乾隆终...2016-09-24 11:16
……但这两场战争使乾隆帝认识到清朝武装力量的废弛,因此力图整顿,建立健锐营,训练精兵劲卒。…… …… ……一场小小的败仗竟刺激得乾隆帝忘记了他一个月前刚说过的不愿用兵的克制性意见,认为莎罗奔之桀骜,由于未遭“惩创”和将帅无能,决心改变方针要显示力量,动用大兵,将金川扫灭,以绝后患。…… …… ……当进攻失利后,他较快转弯子,停战休兵,这是正确的。……如果战争继续下去,旷日持久,徒然耗损国力。乾隆终于察觉到这一点,…… …… 乾隆帝排除群臣的阻挠,抓住有利的时机,坚持平准方针,虽碰到论难和挫折,但毫不动摇,进行到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则有得有失,…… ……
回应 2016-09-24 11:16
-
第一章 概述 //不重视、怀疑汉人,对汉族的防范超过了清代其他帝王。同时希望满族恢复优良传统,但失败。 //乾隆时代(十八世纪)的世界变化:产业革命;科学发展;法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家庭和读书时代 乾隆三位老师均为理学大家。他虽对理学有一些不满的言论,但纵观其一生,其言行受程朱理学影响极大。(P74) 第三章 政治 乾隆继位初期政治弊病:因雍正朝政令峻急,政治气氛紧张。乾隆初政实...
2018-03-27 03:45
第一章 概述
//不重视、怀疑汉人,对汉族的防范超过了清代其他帝王。同时希望满族恢复优良传统,但失败。
//乾隆时代(十八世纪)的世界变化:产业革命;科学发展;法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家庭和读书时代
乾隆三位老师均为理学大家。他虽对理学有一些不满的言论,但纵观其一生,其言行受程朱理学影响极大。(P74)
第三章 政治
乾隆继位初期政治弊病:因雍正朝政令峻急,政治气氛紧张。乾隆初政实行宽大政策,缓和了紧张关系,修正了一些雍朝弊政。他的政治理论为“宽严相济”,依情况定宽严。
之后官场贪污之弊滋生,社会矛盾加剧,乾隆十三年后政策由宽趋严。
官僚政治情况:1. 改组官僚机构,排斥宗室亲贵。(只给宗室王公优厚的待遇,不使他们掌政。)2. 张廷玉、鄂尔泰党争(在二人死后逐渐消失)。 随后提拔人才,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
第四章 军事
乾隆被前期的征战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后期发起多起错误的战争。后来幡然觉悟,议和修好,才达成边界和平。
第五章 经济
甘薯、玉米的推广。同时棉花、桑、茶等经济作物扩大种植。(经济↑,手工业原料。)
因征战胜利&改土归流等政策,耕地面积扩大。(能养活的人口增多。)
鼓励国内&国际粮食贸易,以缓解很多地区粮食不足的问题。(进步。)
人口激增(乾隆末达3亿)带来社会问题。
第六章 文化
第七章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目的是稳固政治。(与满族地位不稳也有关系,担心外国人动摇满族统治。)
乾隆本人对自然科学一窍不通,认为西方仪器不过平常之物。
第八章 北京城市建设
第九章 人物
回应 2018-03-27 03:45 -
流星飞绊 (开始退休生活)
……因为在以前,王朝和宫廷的兴作都是无偿的榨取,夫役是拘押来的、建筑物料很多事摊派勒索的,这样的大兴土木是对人民的掠夺。到了清朝,手工业中的雇佣制普遍推行,工匠计日给酬,物料也由官府采购。尽管大兴土木也会骚扰民间,但毕竟不是无偿的劳役与征调。……当时,人口日增,耕地有限,时有灾荒,饥民众多。有些建筑项目是雇募灾民进行施工。受雇宫廷,给值较高,借以糊口。…… …… 在考察了北京的宫殿园林、市政建设...2016-09-24 19:26
-
流星飞绊 (开始退休生活)
清政府顽固地坚持闭关政策,还由于它和广大人民群众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在同样是封建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当国家比较强盛,政府和人民的矛盾比较缓和的时候,封建统治者对周围国家也可以采取比较开放、比较友好的态度。……只是神经衰弱地以为,这一外来的异己势力如果和人民群众接触,将会加强反政府力量,引起新的骚动。…… ……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和原理其他文明中心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我延续的...2016-09-24 18:40
-
流星飞绊 (开始退休生活)
乾隆的御制诗集共五集,434卷,收诗41800首。这是在位60年间所写的,平均每天要写两首诗。……此外,在他即位以前,当皇子的时候,有《乐善堂全集》;在他退位以后,当了太上皇,有《御制诗余集》。这些还在41800首外。…… …… 乾隆诗作所以很多的原因之一,是有些诗不是他亲自写的,而由臣下代笔。有时候,兴之所至,口吟一二句,尚未完篇,便令侍监抄录,由词臣续成。也有的诗,臣下代笔后,经乾隆改定,或乾隆自己写的诗,...2016-09-24 16:3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6.8分 22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7.8分 2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乾隆帝及其时代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Charles 2015-09-28
作者应该很有水平,但是写的太像历史课本了……
0 有用 阿笨猫 2019-12-19
《饥饿的盛世》原版,张宏杰的第一手资料。但本书只反映了乾隆时代的一部分,并不是全貌,可做补充阅读
0 有用 小书童 2011-05-12
此盖为人大出版社第三次重印,可见其价值。但出版人们,除了加些插图,为何不能细心点,初版中的偶尔错别字,现在就不能校出改正,还是要故留遗憾?
0 有用 鱼吐泡泡 2011-12-28
导致昨晚梦着方望溪了。。。
0 有用 三不斋 2014-06-15
内容简介称着眼于世界史的视野来写,可惜并不明显,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与世界史的整体联系似乎可再有发挥余地。但是本书的史料扎实,行文流畅,深入浅出,让人印象深刻,对于了解乾隆一朝情况大有裨益。
0 有用 流沙陷 2021-02-23
行文腐朽,观点落后
0 有用 爱上黑眼睛 2021-01-20
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建筑这些方面来认识乾隆,一个领导者除了对社会和员工的管理能力,他自身的文化修养审美同样能造福千秋万代。对社会变迁发展的洞见,囿于他生活的环境社会制度,很难跳出这个怪圈。
0 有用 沙鸥与风 2020-10-30
“近百年的历史非常复杂而充满矛盾,留下了浩瀚的可以供人使用、驱遣的相互分歧的记载。如果不看清历史的本质和主流,谁都可以容易地为两种恰恰相反的观点去掇拾自己需要的例证。” 中规中矩的大陆学者传记,军事和园林部分资料详尽。
0 有用 DreamZ 2020-10-15
盛名之下……
0 有用 鹿崧bithesi 2020-10-10
可读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