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栗树下的晚餐》是法国作家莫洛亚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精选了21部短篇。莫洛亚在短篇小说中呈现出了浪漫而幽默的特色,比如《时令鲜花》“戚而能谐”,《拜伦恋爱秘籍》“婉而多讽”,《阿莉雅娜,我的妹妹……》可说“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和《星期三的紫罗兰》,笔调抒情,诗意盎然,臻于长篇小说所难达到的。《战俘还乡》和《大师的由来》,行文俏皮,幽默风趣。他的短篇,有故事,有波澜,有声色,有余味,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法国有评论家谈到法国的短篇成就时,称莫洛亚为莫泊桑之后首屈一指的短篇小说大师。
栗树下的晚餐的创作者
· · · · · ·
-
安德烈·莫洛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安德烈 · 莫洛亚(1885—1967),法国两次大战之间登上文坛的重要作家。出身于工厂主家庭。次世界大战时,应征服役,根据军旅生活所见所闻,写成《布朗勃尔上校的沉默》(1918)一书,一举成名。战后潜心文学创作,所著长篇小说有《非神非兽》(1919)、《贝尔纳 · 盖斯奈》(1926)、《氛围》(1928)、《家庭圈子》(1932)、《幸福的本能》(1934)、《乐土》(1945)及《九月的玫瑰》(1956),短篇小说集有《栗树下的晚餐》(1951)和《钢琴独奏曲》(1960)。
目录 · · · · · ·
阿莉雅娜,我的妹妹……
混世魔王
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
米莉娜
拜伦恋爱秘籍
天国大旅馆
栗树下的晚餐
黄金的诅咒
星期三的紫罗兰
十年之后
海啸
移情别恋
时令鲜花
雪中姑娘
战俘还乡
大教堂
蚁
明信片
纳伊游乐园
大师的由来
文学生涯六十年
附录:
艾尔勃夫一日
莫洛亚生平简历
主要作品表
· · · · · · (收起)
混世魔王
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
米莉娜
拜伦恋爱秘籍
天国大旅馆
栗树下的晚餐
黄金的诅咒
星期三的紫罗兰
十年之后
海啸
移情别恋
时令鲜花
雪中姑娘
战俘还乡
大教堂
蚁
明信片
纳伊游乐园
大师的由来
文学生涯六十年
附录:
艾尔勃夫一日
莫洛亚生平简历
主要作品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看到的女人不止一个啦,钟情的时候,梦游似的跟着所爱亦步亦趋。一旦醒来,吓了一跳,看到自己原来站在屋顶上,危险之至!于是,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下来,回到日常生活的地板上……男人处于怜爱,也就跟着下来。于是,象通常所说,他们建立了一个家园……人生的斗士,就这样给解除了武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1页 -
“‘是的,我很理解……跟你一样,我觉得把我们唯一宝贵的财物,把我们的生命,过得庸庸碌碌,浪费在无聊的事情和无谓的争吵上,简直愚蠢之至。我愿一生所有时刻,都像现在这样在你身旁度过……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也无能为力……我会随波逐流,因为那样最省力……我将是贾克•帕格夫人,学会打牌,把高尔夫球打得更好,得分更多,冷天到佛罗里达州去过冬,就这样,年与时驰,直到老死……你或许会感慨系之,多么可惜……这也有道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栗树下的晚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栗树下的晚餐"的人也喜欢 · · · · · ·
栗树下的晚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老奸巨滑,微笑着揭穿狡猾的虚伪和幼稚的浪漫
读莫洛亚短篇小说集《栗树下的晚餐》 (孙传才 罗新璋翻译,漓江出版社1988年9月第一版) 从第一次读到第二次读,期间,相差了20年 1990年我读这本书,在书的最后空白页写下“我喜欢这些小说,它们显露出智慧和幽默,语言极干净生动。90.11” 因为喜欢,我想要、我想会在读一...
(展开)

绘制的是同一个沙龙里的群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昨日读罢莫洛亚《栗树下的晚餐》,为闵逸菲推荐给我的四本书中最后一本。安德烈·莫洛亚(1885-1967),法兰西学院院士,两战间登上文坛,著有多种传记。 棕绿色的书封,画有凯旋门的众生。上海译文出版社,是柳鸣九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译丛中一本,罗新璋、孙传才译。 莫洛亚所... (展开)
充满智慧的法式调侃段子
不得不说 法国文学 从莫泊桑巴尔扎克到左拉至甚 均无隐忍的意向 到了二十世纪也是如此 一二战之间的故事 读者看到的不是英国德国文学在这个阶段一致性的哀叹贵族旧制度的衰亡 法国人似乎依然我行我素的附庸风雅 除了故事的背景多了些许北非殖民地的异域风情 本身还是十八十九世...
(展开)

莫洛亚和其他人与萨特和其他人
莫洛亚的创作风格深受古典思潮影响,即使提到了弗洛伊德等新新名词,作者也是不屑一顾的,而是沿袭自古希腊到拉辛莫里哀以来的传统,在历史、心理学和伦理学的交织下创作。其实坦率来说,他写短篇小说和他擅长的那些传记作品没有太大区别,就像他在《传记是艺术作品》中指出,...
(展开)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漓江出版社 (1986)8.2分 14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8.4分 131人读过
-
漓江出版社 (2021)8.6分 68人读过
-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9)8.9分 4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文新思 (森森)
- 电子书 (woodeallen)
- 情以启文 (འཕྲད་འགྱུར་ན)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1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栗树下的晚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ΑΝΑΓΚΗ 2023-06-18 11:11:51 江苏
现在的我已经不喜欢上流社会的故事了
2 有用 bookbug 2021-12-13 17:06:58
这本书一直是我心中位置极高的短篇集。莫洛亚的短篇风格鲜明,结构齐整,故事流畅,行止得当,人物生动富有浪漫气质,笔调诙谐且不乏讽刺佳作,故而虽篇幅均极短小,却精致隽永,韵味深长。
0 有用 郑明秋 2022-11-21 14:15:06 甘肃
真是极为精彩的短篇啊。喜欢这种华丽漂亮表面下的悲凉底色。羡慕作者的文学启蒙啊,遇到那么多指点的贵人。
0 有用 小青虫gogo 2023-06-24 21:21:12 江苏
译笔流畅生动,看得出来译者古文功底深厚(原来是《红与黑》的译者),为故事增添不少风韵,稍嫌五四味太浓。作者实业起家,经历过一战,以传记为志业,不知为何这短篇就偏爱刻画男女私事,可能是当时风气吧,无怪乎“印数大而文学史地位不高”。又一科普:莫洛亚中国首部译作居然出自林纾。
0 有用 📖 2022-06-05 22:17:18
确实写得扣人心弦,对于生活的艺术,法国人是很懂罗曼蒂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