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 短评

热门 最新
  • 82 半个半个 2019-04-02 02:28:50

    完全不值9.7(咦现在已经变9.4了)。无论是对想基于作者理论继续进行相关研究的业内人士,还是一般想了解掌控自己情绪的读者来说都实在是太拖沓了,同一观点翻来复去的说,生怕说服不了别人,但同时又毫无科学依据,也没有做实验,只能反复举身边的例子来论证,用的词儿也都模棱两可,“简并”“内感受”“情绪指纹”。作者提出的观点很有趣,涉及到符号学以及思维是如何产生的,但后者明显无法解答所以作者的情绪构建理论也注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并且得出的解决方法又是看书学习冥想运动这些随便一本心灵鸡汤就会告诉你的,所以不推荐像我一样想要学习掌控情绪的读者阅读,失望

  • 46 雲生 2019-03-21 17:21:33

    解构了关于情绪的各种神话。最实用的建议:自己下次想指责别人引发自己的愤怒或者抑郁之前,先检查自己是不是处于疲劳、饥饿或者其他生理不适状态。如果没有及时完成上述反省,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境,会产生一种“我就是没法适应这种人”的错觉,最后慢慢滚动成“某类人滚出去”的偏见,甚至付诸实施。

  • 27 Mr.Craner 2019-03-29 18:48:25

    有理论,有案例,有应用...扭转了多数人们对情绪的固有观念,即认为情绪就是大脑对刺激(stimulus)的反应(response)。但事实上,情绪是内感觉的概念化表征...有点“情绪存在主义”的意味:你首先存在一个情绪,然后你再将它概念化...

  • 14 Oritaro 2019-02-17 02:05:33

    人是「理性」和「动物本能」互相战斗的结果,这句话几乎就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一旦从根上证明「象与骑象人」的这个模型完全是错误的,人没有所谓理性和兽性的斗争,那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到维系整个社会的经济、伦理和法律都得完全翻个个。作者非常巧地从lie to me情绪指纹不存在的杠杆开始撬,大多数情况下论述的强度和野心匹配。非常受益。

  • 11 初开 2019-03-13 15:49:50

    更新认知的书,情绪不是激发出来的,而是自己脑补出来的。 本质上是大脑的错误归因,很多事情并不是这样的,而是你以为是这样的,也是带着结论找证据。 当你认为自己是颓废的时候,所有的身心状态都被解释成颓废的表象。 当社会普遍认为女性更更容易情绪化时,女性自然也就更容易情绪化,这是亦一种偏见。

  • 22 边文博 2019-10-25 16:14:53

    排雷,又是中信的书,汪洋大海深不见底的水,40页的内容能写出400页作者也是很厉害了。情绪就是预期差,三个途径:修正预期、修正当下自我定位、采取行动消除预期差。浪费时间的一本书,浪费读者时间的出版社啊。

  • 8 一嘉脑师 2019-02-20 11:41:51

    @希夷子 说情绪粒度没有给出相应文献,在英文版中最后附录十几页都是文献,建议有机会看看哈

  • 7 希夷子 2019-03-25 07:35:22

    前半部分提出情绪来自文化构建的论证过程还算像样,用了一些脑科学数据和模型分析。后半部分用这个理论推演出情绪粒度的概念并进一步加以应有,没有相应的大人群数据和长期观察,就靠一张嘴说情绪粒度高有多么多么正面的价值,我这可是有证据的,也没给出相应的参考文献。关于调整情绪的具体建议也基本和灵修师健身教练什么的差不多。再次坚定了我的一个想法,如果科学的门槛是60分,心理学绝对得不过65分。

  • 11 刚洗了热水澡 2019-04-11 13:24:14

    废话多到令人绝望,各种错误的比喻,自以为是的推理。。100页写一个苹果到底是不是红色的,真的牛逼,谁需要你解释光波啊???要解释页不要再重复100个雷同的例子吧,牛逼。

  • 4 新世纪腐银战士 2019-08-28 13:37:23

    太专业化了,其实序言里国内的教授已经概括的很好了:这本书的核心是【情绪构建理论】,即那些情绪能力强的人,指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大脑构建一个最有用的情绪概念,然后从中选出一个最佳实例。情绪不是被激发的,而是由你创造出来的

  • 5 Adrian 2020-05-21 11:42:48

    人类感性直觉领域的进化论,但中文版太糟心了,严重影响理解。

  • 5 道上的 2019-03-27 22:07:36

    书名应该起“概念”,情绪只是人类通过概念建构的一个例子。给六颗星

  • 8 静修 2019-04-07 17:03:33

    不认同作者所说的情绪不存的论断,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是基础,而本质是解释。情绪的本身是本质,描述情绪的词语则是外部表象的解读,表象不足以描述本质,因为本质是复杂的集合体。而对情绪本体有争议的部分,我认为情绪有天然携带的成分,也有后来人类共同认知的构建。后期构建把情绪本身拓展的更丰富,但核心还是存在的,毕竟人一生下来就会哭这是事实。即便质疑“哭“的符号性质,但张嘴哇哇叫也是存在的。符号是符号,现象是现象,不能因为符号是人类的创造,就否定了现象的存在。

  • 6 greatabel 2019-07-02 22:56:36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段誉追到/追不到王语嫣”这么可贵了:那是大脑长时间预测所构建的一种情绪积累,所以情绪强度被构建得很大;人的自我意识构建的“概念” 很有用,夏虫不可语冰就是因为没有构建出“冰”的概念,言语和概念、手指指🌛某种程度都是世俗义,除非我们能亲身见冰摸冰体会冰,否则只能是了解到冰“存在”的一种开示,所以有时不可没有概念,但是也要超越“知见障”(当然偶意思是:一小部分‘学有余力’的人自己应该对自己提这种要求,不要满足于表象的世界);构建论看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和中医情志内伤的说法完全对得上的

  • 2 图图 2019-03-25 08:15:52

    前半段非常好,真的解决了我对情绪的大部分疑问

  • 6 hugujiu 2021-04-10 18:18:41

    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从外语中学习新词汇/经常锻炼/按摩身体/正念瑜伽/阅读/经常和朋友聚会/尝试不熟悉的食物/尝试新体验/新观点/积极改变自身的概念系统/记住积极的体验,有助于掌控情绪。总结起来,一切有助于维护内在稳定的途径。和我自己的体验差不多~

  • 2 Hi 2019-05-22 15:44:02

    3.5星。这本书观点具有颠覆性,然而行文比较啰嗦。另外它偏理论为主,并不是治疗手册一类的,未有太多针对具体情绪问题的解决方案指导。

  • 2 挖蘑菇 2019-05-03 11:55:12

    断断续续一个月看完了四百页的「鸿篇巨著」,已经很久没读过「略微有点厚」的书了,对比之前看的一些心理学书籍,《情绪》说不上是视角最独特,但的确是理论体系架构相当牢固,禁得起推敲,可以反反复复细细研究,比如第七章中讨论社会文化环境对情绪的影响,第八章中讨论「词汇」的建构过程,从而对比本质论,都让我影响深刻,和最近的一些困扰都联系起来了。「建构」也是在最近越用越多的词,也反映了社会越来越复杂、多元化,需要通过一种新的方式去理解和分析社会,甚至最简单的个体本身的运作方式。

  • 5 日常发牢骚 2020-05-21 11:08:22

    看书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很暴躁。按照本书的观点来看,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眼睛在接收文字的视觉输入,感觉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于是我的大脑会根据我先前的概念并结合此时的情境为我的感官输入与内感受做不同的预测与模拟,通过不断矫正预测误差,确认了一个正确的预测,即我此时的各种变化都是由于我的大脑构建了暴躁情绪实例。我的暴躁源于这本书的作者反复以一种方式叙述论点与论据,这导致每个章节的叙述混乱不堪。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