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3星书评 (50)

夙墨离 2014-05-14 22:15:22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版

想象有余,回味性不强。

知道刘慈欣当然是因为《三体》这本书,虽然现在内容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能让文科生读得津津有味的科幻书可是不多的。因此,我对这本书还是带着很大的期待的。 但是整本书看下来,觉得这本书的想象有余,但是还不够好,真正震撼的就是处死了5000人之后,太阳就爆炸...  (展开)
Chris Chen 2017-08-17 01:33:02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版

一如既往的震撼,但值得推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刘慈欣的小说还是一如既往的给人震撼的感觉,巨大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让每一个人甚至是整个地球亦或是太阳系甚至是银河系都显得非常的渺小。在这种情况下,平常小说关注的地方就显得无关紧要。这部《流浪地球》让我意识到,平时稀松平常的东西也能让人畏惧,失去它时也会...  (展开)
枉俗志 2024-02-14 16:46:57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版

大刘如何营造“史诗感”

大刘的“史诗感”的营造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空间上的,在巨大的浪潮、巨大的木星、极强的光照、极端的自然、无尽的黑夜之下,人们很渺小,很无助; 另一个方面是时间上的,比如他经常使用,“一百代人”“xx代人”,将某个时期冠以“xx时代”,常常用现在的境况与当今现实世界...  (展开)
光纤 2023-11-06 13:43:59

黄金时代是什么感觉

每个故事的结尾都能让人眼前一亮。气量很大,颇有黄金时代遗风(大刘自己也说过对阿西莫夫的崇拜)。比起现在的作品那种愤世嫉俗(大学科幻征文里都多到无力吐槽,动辄首席科学家 职位传三代),刘慈欣的作品还是更为深刻的,也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除了所谓文学性少一点,...  (展开)
豆友6615748691 2023-02-22 00:44:26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版

愚蠢还是战胜了真理

看完流浪地球2电影后,特意找了小说看看,看完才发现电影和小说几乎没太大关系,小说只是抛出了流浪地球的原因和概念,比较下来,电影故事更完整丰富,特别是结尾彩蛋的moss留了个伏笔,还挺惊喜的。小说情节很简单,从主人公一个后太阳时代出生的普通人视角,呈现了一个无比恐...  (展开)
亥蒂丝 2022-09-20 15:25:05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版

人类逃亡计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流浪地球》这本书,虽然我也是看完电影再看书的那一类人。电影的改动还挺大的,书中与木星相遇的篇幅不过上千字,而且没有撞木星,而是与木星插肩而过。相比起电影,原著给我一种用近乎冷漠的语气去叙述这件事的感觉。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  (展开)
干吞泡腾片 2021-07-10 17:42:48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版

地壳研究的小说集

这本书看的还是挺快的,之前看了《流浪地球》的电影,想来电影应该只是小说中的一个片段,所以买来拜读,以为也是大作,没成想,流浪地球只有大概30页左右的内容,书里面其他的是不相关的一些短片小说。这么说来流浪地球也算是短片小说了,但小说虽然只有30页,透露或者交代的...  (展开)
素水 2020-11-17 23:43:13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版

逐篇评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流浪地球》:把政治作为暗线始终是大刘作品的一贯特征,设定实在太棒,波澜壮阔跃然纸面。只是结尾有些泄气。4 《微观尽头》:飞了一个点子,没有写出深度。2 《带上她的眼睛》:对女性的描写充满着诡异。2 《朝闻道》:壮丽且科学至上,但并未令我信服。3 《地球大炮》:对...  (展开)
诶嘿 2019-11-24 20:54:09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版

流浪地球—我看不懂科幻

先是阅读了《流浪地球》小说,昨天晚上看了《流浪地球》电影。结论:电影比小说好看。小说中虽然也夹杂着故事,但是更多的是对于环境的描写,而改编的电影则多了些人情味,因此对于电影的印象更深刻。科幻类电影的主题是拯救。刘启一行人拯救了地球,也拯救了自己。这种拯救在...  (展开)
R.W. 2019-03-09 20:13:31 天海文化2003版

刘慈欣《流浪地球》阅读小记

刘慈欣《流浪地球》。 篇幅实在短得很,文本很粗糙,比《三体》要粗糙不少。优越的地方还是在于充满想象力的小说世界的构建,这是小说家的最大价值。 视野仍旧是阔大的,这是他一贯传达的人之渺小。 我想要特别标记的两点。 一是我很欣赏科幻小说用孩童的视角来讲述,孩童的一...  (展开)
叮叮和柠檬 2019-02-13 15:40:37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版

摩天大楼的地下储藏室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首先,我不是大刘的粉丝,甚至不是科幻题材的粉丝。大刘的书,在《流浪地球》之前只看过《三体》。高晓松讲过他看三体的体验,是看了几次,都是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放弃了多次才又拿起来,有点硬着头皮往下读的意思,当然最后是从硬着头皮到看完了之后头皮发麻的震撼。 先说...  (展开)
鸣之 2019-02-12 21:24:20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版

试谈文章的三个立论点

在飞机上看完的。 虽然人物刻画上短板严重,但总的来说,电影的世界貌似更加现实且贴近人生活一些。 核心的因素是文章涉及的三个立论点/情节实在值得推敲。 (作为科幻小说,我们自然就不纠结为何壮年的太阳会在短短几个世纪发生极大的改变。这些基础立论点我们可以假设成立。...  (展开)
鹿溦 2019-02-12 16:53:01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版

简单的读书笔记(后续思考可能有补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电影还没看先把书找来读了,小说挺短的一个小时能读完,就讲太阳要爆炸了所以人类在地球上装发动机逃离太阳系寻找适合生存的邻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努力终于摆脱太阳引力开始在宇宙间流浪 ,然后忽然发现太阳好像没有变也不会炸,人民群众感到受了欺骗发起叛乱把联合政府五千多...  (展开)
西西弗斯 2019-02-10 00:45:03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版

我不是地球派,也不是飞船派,我是月球派

飞船派刘慈欣在小说里没采用,理由是生态系统太小了,这里权当有道理。但地球派的做法也不见得正确,累死累活的,伤亡惨重的才赶到氦闪的前夕跑出太阳系,最后地球表面弄得和月球一样,没水没空气,生物死光光。一切只能等待新太阳时代的地球重建了。 既然费了这么大的劲,结果...  (展开)
宋夕 2019-02-08 06:49:19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版

成也时代,败也时代

我读过的大刘作品只有《三体》和《流浪地球》这本短篇集,但大刘真的是我见过个人色彩和时代印记最强的作家了,大概就是这点,所以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又很讨厌。 大刘行文里的个人色彩,把他的出生年代和教育背景体现的淋漓极致。 最大的特点就是理科至上,人文社科都...  (展开)
尘埃 2017-06-26 20:46:26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版

《流浪地球》梳理与小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刘慈欣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 1.代序:《写给女儿的信:200年后的世界》 科技进步,永生,银行保管业务(跑偏了),一切物体都可以变成显示屏…… 2.《信使》 老人与听众,爱因斯坦与未来的人,小提琴,物理学。 上帝确实掷骰子。 3.《2018年4月1日 晴》 贪污改造...  (展开)
微微 2024-02-23 18:57:18 Actes Sud2020版

En fait, cette nouvelle n’est pas aussi facile à lire que prévu, car il y a pas mal de mots liés à l’espace, aux corps célestes et à la physique

En fait, cette nouvelle n’est pas aussi facile à lire que prévu, car il y a pas mal de mots liés à l’espace, aux corps célestes et à la physique. Mais, Ça va. ..........................................................................................  (展开)
徒手捉猫 2023-03-02 10:40:51

又香又臭,又臭又香

刘慈欣的小说真是又香又臭,又臭又香。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文笔干净,能用准确明了的文字表达出自己所构想的东西,这一点就胜过很多的“作家”了。一些作品也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带上她的眼睛》。想象力也着实令人赞叹,比如《山》中的“泡世界”和《微纪元》中的“...  (展开)
李莱门 2023-02-06 00:53:31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版

重读梳理

2023.02因电影2上映而重读。小说基底好框架强,因此能给电影这么大的创作空间。两者没有可比性,电影的内容早已原创出十万八千里的差异,但只要未来电影创作还终于原作逻辑框架,那小说倒是可以当大体背景剧本一读。 文里时间跨度极大,主角在不同时代历经了人生或大或小至关重...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50条)

订阅流浪地球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