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对经典典籍的梳理与讲解,由著名的教育家、诗人、散文家朱自清所作,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极其深入,所以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练,知识上涵盖面广,文字上通俗流畅。
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篇,着重介绍我国古代的经典作品,通俗流畅,见解精辟,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作者简介 · · · · · ·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也是研究古典文学的著名学者。他以散文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重要地位,其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文风为现代散文注入了新的活力,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朱自清一生著述丰厚,代表作品有《经典常谈》《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欧游杂记》《你我》等。
目录 · · · · · ·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录一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附录二 《封建论》指导大概
· · · · · · (收起)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录一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附录二 《封建论》指导大概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序言 General Education: 博雅教育,通识教育 钱穆先生曾主张:要读经典。他在一次演讲中还指出:“此时的读书,是个人自愿的,不必硬求记得,也不为应考试,亦不是为着做学问专家或是写博士论文,这是极轻松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识之”便得。”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借此向香港的莘莘学子们提倡深度阅读,扩大文史知识,博学强闻,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为求学青年培育人文知识的养份。 朱自清得出结论:“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 作者序 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公元1942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说文解字》第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识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来的。这可见假借的用处也很广大。 象形字本于图画。 《周易》第二 卜辞: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 我们一班人直到现在,还嫌恶奇数,喜欢偶数,该是那些巫术的遗迹。 《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巫书。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 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变成数目的哲学了。那整画 - 是奇数,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我们知道,经典训练并不就是恢复读经教育。恢复读经教育是开倒车,这是“五四”运动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但一股脑儿反对读经,走极端,弃之如敝屣,造成文化的断层,这是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这却是“五四”运动未曾解决好的问题。经典训练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来的。朱自清说:“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他特别指出:“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他所说的“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国民;所说的“接触的义务”,是指国民接受经典训练的义务。他把经典训练提到国民义务的高度,就是确定它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中国人,有义务通晓本国传统文化有关经典的基本知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含章文库·大家谈(共28册),
这套丛书还有
《吕思勉国学经典入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宋词选》《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
等
。
经典常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2 条 )

朱自清:不可错过的十三节国学经典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起朱自清先生,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那篇《背影》,原本我是每次读来都眼睛酸涩,随着年龄渐长,如今竟是每次想到便心有戚戚。 看到这本《经典常谈》时,我心中很是激动。这是一本畅销八十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入门读本,是朱自清先生在顶级学府几十年研究教学的心血,我们无缘走... (展开)
《经典常谈》又可以叫“经典常识”
开学前,备课备到这本语文书里新增加的《经典常谈》。这本书自然是难读的,我自己通读下去,需要不停地整理笔记,整理知识点。 ⚪️ 这本书的价值正如我在标题上所说:“皆是经典常识。” 老师们读尚且觉得晦涩了,更何况学生去读,好玩的少,严肃的也不算多严肃,至少是用...
(展开)



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的好帮手
四大文明古国里边,中国是唯一不必冠之以“古”的国家。这是因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除了当时的区域与现在存在相似之外,其他的一切,人民、语言、文化都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而中国却是一脉相承,语言、文字、文化都是在继承中有创新、创新中再发展。现在的埃及人、...
(展开)

朱自清:读透这些经典,狠狠提升国学修养!
近些年来的畅销书基本上都是西方的书籍,大家仿佛越来越不愿意看中国传统古籍了,原因何在呢? 那是因为我国的经典古籍一个字就代表一个哲理,读起来特别吃力,所以就把许多人拦在了门外。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他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在他看来:“做一个有...
(展开)

传统文化经典读起来太难?大师领你来入门!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写于1942年,本意是为中学生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引导青少年了解民族文化的脉络和常识,解决经典阅读中的隔膜与困惑之处。 该书自诞生至今,已有80多年。在这漫长时光里,它为一代一代读者输送着知识和养分。无数年轻人通过这本书...
(展开)

一本书讲透十三部国学经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前每次看到国学相关书籍,我通常选择默默地把书压到箱底…… 在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1898—1948)的这本书中,却意外地学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趣味国学延伸知识! 在《周易》第二这篇文章里,朱自清浅显易懂地讲透了八卦相关知识:“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 (展开)
《经典常谈》,写给中学生的国学入门书
记得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会时,我看的是英文电视台转播,当时开场一群弟子手持竹简,在那儿吟诵《论语》时,外国主持人瞬间进入了静音模式,诚然,他们是不懂的。可问题是,我们自家中国人懂吗?都说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可我们真的了解《四书五经》《尚书》《汉书》《史记...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8 )
-
北京出版社 (2004)8.4分 930人读过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8.9分 79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8.6分 681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8.6分 530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经典常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vincida 2020-10-27 20:43:14
内容当然非常好,可惜书本小,字小,排版逼仄;好内容没有好材质
0 有用 wrzyy 2021-02-07 09:30:36
中学生必读,可惜现在才读。
0 有用 童书小读伴 2019-10-28 05:29:51
小书不小。